5年前,2004年6月5日,一个特别的民间环保组织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月亮湖成立。
后来这个组织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特别之处在于,目前它是国内最大的环保NGO组织,也是国内唯一由上百名企业家发起成立的生态环保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后,连续两年被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评为年度“中国最负责任的NGO”。
8月2日晚10时,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杨鹏,在昆明世纪金源大饭店大堂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价值、制度、文化、行动、效果”。这五个词语、十个字,是对话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时,所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
中国企业家“感情出轨”
8月2日12时20分,阿拉善一行三人从昆明机场VIP通道出来。在后来的采访中,我才知道杨鹏是一个不习惯走VIP通道的人。
话题是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内部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说起,这是在阿拉善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段子。
2004年的2月14日,情人节。当天下午,十几位中国企业家在北京聚会,就如何筹建一个治理沙尘暴的企业家环保组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决定由十位企业家每位出5万元钱,先筹资50万元把筹备工作做起来,那应该算是阿拉善SEE协会的第一次筹备会。
就是那天下午的聚会,让阿拉善生态协会和“感情出轨”这个词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当时联和运通董事长张树新说,“一帮企业家聚在一起,表示要为中国环保做奉献,这有点像中国企业家的‘感情出轨’。”
云信:五年多“相处”下来了,企业家继生态的那次“感情出轨”之后,感情上发生哪些变化?
杨鹏:(呵呵)“感情出轨”的言下之意就是,热一头就过了,不可能持续下去。当时也担心不能坚持到最后,最终演变成一场企业家的集体“感情出轨”。
事实是,随着协会的会员越来越多,这个组织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整个组织现在成为中国企业家从事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织,在会员的支持下,这个组织走得越来越稳。现在看,企业家们和阿拉善SEE就好像是“结婚”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在企业家们的积极参与和主导下,配合国家政策为民间环保的事业做了些事。
既然说到“结婚”,也可能“离婚”。但从我们的情况看,离婚的可能性不大。
阿拉善SEE优势明显
云信:作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秘书长,您怎么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杨鹏:阿拉善SEE协会的优势很明显。因为这是中国较有实力、责任感的企业家组织起来的组织,所以协会首先有资金优势。每个会员每年给协会10万元的基本会费。除此之外,譬如万科免费提供给我们400平方米的办公室,按照市场价来算,每如的市场价格为80万元人民币,而且王石说了,只要阿拉善SEE生态存在一天,这个办公室就是可以免费使用的。我举的只是一个例子,只要企业家信任秘书处,只要你把事情做得干净、有效、透明,他就可以投更多资金给你,包括另外出资在SEE内部再设立专项基金。企业家除了会费,额外他们还会对一些活动有额外的投入。譬如5·12地震,我们SEE与一些企业家组织合作,我们的会员在两天之内就募集了1200万元去赈灾。
其次是管理机制的优势。协会的财务非常清楚,每一分钱的走向都清清楚楚。我们建立了一个比较平等的自理制度。所有的决策人都是公平选举出来的,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是表决出来的。
至于不足之处,我想就是如何让会员积极地参与到决策和过程中来。我们最早的理想不是简单的协会和企业家捐赠的关系,我们希望创造更多机会让企业参与进来。我们SEE的重大事项决策人是九位执行理事,他们一年为SEE付出的时间,平均每个人一年是102个小时,像王石会长付出的时间就更多了,他一年约有369个小时付出。我们的监事长任志强说,SEE是他出资最少但操心最多的公益组织。但是,没有被选举为执行理事、监事的理事参与机会就少一些。
第二是如何建立一只具有强烈价值冲动和专业能力的工作队伍。
NGO需要“又绿又专”的人
云信:除了会员之外,分享一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用人之道?
杨鹏:能做好公益事业的人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有价值取向,二是专业能力。过去叫“又红又专”,我们叫“又绿又专”,他得真心想为生态保护和社会进步做些推进工作,没有这种价值取向是做不好的。王石他们做企业做20年了,他都还没敢自己做企业很专业呢。中国NGO刚开始发展,还谈不上专业性和规范性。
云信: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理事群来看,能否认为企业的公民意识已经越来越普及,而且他们为中国环保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杨鹏:我相信是这样的,企业的公民意识已经越来越普及。但这不一定从阿拉善SEE才可以看得出来,企业家可不是傻子。他们对这种历史潮流是不会忽视的。从王石在昆明的演讲中可以看到,企业家对日趋环保的未来是确信的,他们从现在就会对未来进行准备,谁先在企业的环保化上成功,在未来就是绿色竞争力。中国走向绿色增长,企业家要走向绿色竞争。
云信:作为一个典型的企业家NGO,在内部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方面,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如何实现有效体现成员的共同意志和执行结果?
杨鹏:既然要强调人和人的平等,就必须在细节方面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会使组织有较好的制度和较好的文化,从而保证言行合一,也才能够使价值真正落在实处。例如,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有一个特点,每个企业家承诺每年捐10万元钱,但这是等额捐赠,因此在这个机构里,会员的权利是平等的。在阿拉善SEE的会场里,从来没有主席台,都是圆桌会议,会员爱坐哪里就坐哪里,有时王石去了就坐在一个小旮旯里主持会议。会长只是一个会议的召集人,他只有一票的投票权,这个权利和大家一样。而且他主持会议的时候不能对会议发表看法,这是我们议事规则规定的。
云信:担心有些企业家参与阿拉善SEE协会怀有其他的目的,比如企业造声势?或者企业家作秀?
杨鹏:在这点上,我们想的就不一样。我不管他是以什么样的动机来加入协会的,哪怕是带着各种各样的动机都无所谓,但只要加入了协会,就要认真地做环保的事。人是复杂的,当他选择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可能具有多重动机:想作秀、想认识人、想做生意、想做好事,当个好人。没必要去判断动机,只要企业家到了这个组织,这个组织的主流取向就会改变他的动机;但如果进来后无法改变动机,那他只有自己走了,毕竟这里不是“圣人俱乐部。”
生态奖:网民投票权重不会减少
除了选择在5年前的6月5日成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在成立的稍早一些时间,2005年4月22日,即世界地球日,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奖项“SEE生态奖”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揭晓。第一届有139个项目参评, 38个项目获奖。2007年SEE生态奖引入了新的合作伙伴, 全球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或TNC)将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共同主办此次生态奖,故本届生态奖更名为“SEE·TNC生态奖”。
在奖金方面,第二届生态奖的奖金总额较第一届的50万元翻番,达100万元人民币。今年生态奖总金额增长到了110万元。其中环保项目奖60万元(一等奖奖金为8万元),环境报道奖项20万元,“绿色领导力”培训奖学金30万元。
云信:是什么原因吸引了如此多的项目申报这个民间的生态奖?
杨鹏: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钱,一个是因为这个奖项本身是有信誉的。公平,信誉就是愿意来申报生态奖的原因。“绿色和平”获得我们的生态奖时,当场宣布捐出去。它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钱,但它还是来申请了。
阿拉善生态协会一直强调,“生态奖”是有信誉的,评选过程是公平的,透明的。
在今年第三届“SEE·TNC生态奖”评选中,由于“刷票”事件,把生态奖推到了网民议论的话题上。有网友当时发现“有些项目在短短5分钟之内有几百票的‘收入’,而怀疑有人在‘刷票’”,于是呼吁“生态奖应当拒绝‘刷票现象’”。
甚至有网友建议生态奖考虑网络投票环节。时隔3个月后,杨鹏对本报记者表示,网民投票权重不会减少。
云信:以后的生态奖评选,会考虑网络投票环节适当调整吗?
杨鹏:首先我们要想为什么要让网民投票,目的是为了让公众参与进来。如果在投票中因为技术原因而取消了网民投票这一环节,就违背价值取向了。我们的价值取向,是通过一个奖项、通过网络投票让更多人了解、参与环保。我们在讨论评比规则时,有人提出网络投票要占40%的权重,当时就有些人不同意,认为网络投票造假太多。但我们认为,给予网民这个权重,是体现公民参与环保的价值,为了保证这种价值取向,我们愿承受相关的麻烦或成本。
原本计划40分钟的访谈,延长到70分钟。8月2日晚11时,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秘书长杨鹏,匆忙地收拾起笔记本电脑背起包。他要从世纪金源大饭店赶到翠湖,他的一些朋友还在等他。幸好,饭店门口,有出租车等待。
“哦,太好了,有出租车。”杨鹏边上车,边和记者话别。 “我忙,主要是杂事太多。”杨鹏说的杂事,就是他担任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所要负责这个环保组织的权限之内的工作。
■相关链接
杨鹏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1963年10月生于云南昆明,1981年入北京大学,1988年获北大西语系文学硕士学位。曾任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
一个颇有影响力的民间环保公益组织,其宗旨是推动中国企业家承担更多的生态环保责任。作为国内最有影响的企业家公益组织,从五年前成立之日起,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就拥有一份显赫的名单——发起人包括刘晓光、田溯宁、陈东升、王石、冯军、冯仑、郭广昌、李宁、潘石屹、马蔚华……这几乎囊括了所有国内活跃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