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数十家NGO齐聚文化节,激发北大学子投身公益热情

    5月14日晚上7:00,由北京大学青年成才促进会(YEA)主办的北京大学第六届NGO文化节在百周年纪念讲堂拉开帷幕。在开幕式暨大学生NGO就业论坛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燕云先生、Future Generations China富群(新一代)环境研究院院长雷光春教授和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项目公共专员李旸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并通过现场互动回答网友和现场观众的问题。

 

 

    陈燕云:公益事业实现受助和捐助“双赢”

 

 

    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燕云先生看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正逐渐拉大,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不配套等矛盾日益突出;而公益事业和NGO的存在,一方面能够帮助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另一方面也帮助资助人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成长,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据统计,全国约有76%的人都曾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希望工程”项目捐款。

 

 

     陈燕云认为,从事公益事业可以实现受助者和捐助者“双赢”。他讲到,有位退休老工人在每年的12月30日都会向基金会捐赠100元钱。当中央电视台打算采访他时,老人拒绝了:“我不是为了出名,只是为了捐钱。知道我的钱能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我就很开心了,也感到了自己的价值。”可口可乐公司大中国区总裁陈奇伟在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十年的交流座谈会上也曾表示:“数钞票的快感,比不上参加公益事业的满足感。在从事公益事业时我得到了从心底产生的幸福,这是那些没有类似经历的人所不能感受到的。”据陈先生介绍,可口可乐公司一共捐助了几十所希望小学,陈奇伟个人还抚养了5个贫困孩子。

 

 

    在欣喜于近几十年中国的NGO所取得的长足发展时,陈先生认为NGO还应进一步提升自我价值。据他介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在过去募集资金、建立地方“希望小学”的基础上,进行配套的校园文化建设,比如建立“希望小学”图书室、音乐教室、体育园地、电脑教室,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希望小学”运动会、歌咏比赛、才艺展示等,以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全面发展。资助贫困学生方面,基金会也将在给予学生物质帮助的同时开展后续的扶持项目,如通过“希望工程”激励活动、欧莱雅校园义卖等自助互助的形式,帮助提升受助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雷光春:“自然保护事业,需要青年一代的积极参与”

 

 

    雷光春教授早年执教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担任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同时担任Future Generations China富群(新一代)环境研究院院长。也许是由于专业出身以及从业多年所见所感的关系,雷教授投身到自然保护事业,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目标。

 

 

    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起步较晚,80年代以后得以较大发展。然而雷教授认为,考虑到中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知识水平差距甚大的国情,环保工作尚任重而道远:假设从现在起中国有10万分之一的人从事环保工作,并且每个人有1000倍扩散效率的话,那么在全国也仅仅有1%的人口因而具备了环保意识;假设这些人当中每个人可以影响身边另外4个人,也只有5%的人能够重视到环保的重要性,这些人还很可能仍然不知道怎样为环保做贡献。   

    “我们打了很多胜仗,却在丢掉整个战争!” 在雷教授看来,只有当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NGO事业中,在社会上宣传普及环保观念中,我们的社会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正如他演讲的题目:自然保护事业,需要青年一代的积极参与。

 

 

    李旸:“无论做什么工作,心中的梦想是最重要的”

 

 

    现任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项目公关专员的李旸在主题为“NGO的职业生涯路——我开启了另一道门”的演讲中,通过讲述自己在NGO实际工作的经历和感受,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NGO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她认为,相比于升职加薪,年轻人真正的成长应体现在视野的开阔和想法的建立。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办事处(WWF-China)从事对外联络与宣传工作的4年中,她亲自去过很多自然保护区,接触到了很多难以在公共媒体上见到的环保议题和从事环保项目的方法。在NGO的工资确实比自己在公司做律师时要少,但是所接触到的信息密集度、收获的职业成就感和自我能力的提升都是在公司工作时所难以得到的。同时,在她看来,无论做什么工作,心中的梦想是最重要的,抛弃急功近利的心态,才能享受工作、享受人生。

 

 

    李旸还提到,不一定只有在NGO才能从事公益事业。在环境咨询公司、一些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部、媒体机构、广告宣传公司等相关行业任职也能为环保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李旸毕业于外交学院国际法专业,曾在一家IT公司做公司律师,工作期间经常担任各种公益项目的志愿者工作。一年多后,她离开原公司,就职于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办事处(WWF-China)的对外联络与宣传部。在随后的4年中,她几乎从事了该部门的各种工作,从联络中外媒体、撰写新闻稿,到进行志愿者管理、网站活动设计、线下活动设计、品牌建设等。2年前,李旸进入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建立了对外宣传团队,主要为该机构设计宣传规划。

 

 

    随后,三位嘉宾、主持人和现场观众就大学生NGO就业的职位要求、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实习渠道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现场观众提问环节中,当有观众质疑NGO运作过程不透明、资金流向不明等现实问题时,三位嘉宾给出了非常诚恳的解答,他们承认这是一个世界各国NGO发展中普遍面对的难题,并就如何建立有效机制反腐败,赢得更强的公信力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随后两天里,在北大校园中又分别举行了大型展会和workshop互动与研讨,包括自然之友、GREEN PEACE、阿拉善SEE、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JUCCCE聚思、绿十字、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国际助残、无国界医生、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瓷娃娃、乐龄中国扶贫基金会、南都基金会、友成基金会、新公民之友、惠泽人、桂馨基金会、Future Generations China 富群(新一代)环境研究院,Care for Children,Raleigh China等等数十家国内外知名NGO齐聚校园,吸引了大批学生参观咨询。

 

 

    同学普遍认为,NGO文化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和NGO进行直接接触与交流的机会,通过参加丰富多样的活动,他们对NGO的工作性质与要求、工作环境等有了更多更实在的了解。不少同学也表示,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进入NGO做全职工作,“现在感觉在NGO工作既能服务社会,又能实现自我价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十家  十家词条  文化节  文化节词条  齐聚  齐聚词条  投身  投身词条  学子  学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