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众多民间环保人士中,运建立是相当时髦的一个。2002年,她创建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汉江”的时候已经58岁了。作为环保新人,她从一出道就被大家称为“环保奶奶”、“环保阿姨”、“环保大姐”。在那之前,她曾经当过多年的高中生物老师,随后又任过湖北省襄樊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委员、省妇联执委。
■不少民间环保人士往往在心态上先把自己边缘化了,但运建立不同,她很自信
运建立是一个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运建立很爱说话,而且很能说。
我第一次见到运建立,是2005年7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公益事业与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上,茶歇的时候,老太太操着一口带有浓重襄樊口音的普通话,向参会的每一个人介绍“绿色汉江”,介绍她们“关爱水资源,保护母亲河”的活动。同样的话,她重复了无数遍。
从那以后,一个喋喋不休的老太太的形象,长期在我脑子里栩栩如生,还有那襄樊味儿的普通话。
此后,在很多会议、论坛上见到她,她依然是所有参会者中最能说的那一个。她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汉江保护的机会,她能把任何场合都当成自己的宣传舞台,有时候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嫌。人多的时候她讲,人少的时候她也讲,公开场合她讲,私下里她还是讲。只要你和她说上话,基本上你就只有听的份儿了,在短时间内,你就能对汉江、对襄樊、对“绿色汉江”、对环保小分队都有个大概的了解。
运建立是个很热心的老太太。因为她的缘故,很多去过或者没去过襄樊的人都吃到了襄樊特产——大头菜。
2008年夏天,运建立带着“绿色汉江”环保小分队的几名骨干成员参加了由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组织的暑期生态游活动,从襄樊前往河南新乡,与从北京赶往新乡的队伍汇合。那是从2002年她创办“绿色汉江”以来,第一次给自己放假,为期三天。那一次,运建立带了很多襄樊大头菜给大家,并且给每一个人分发了环保购物袋,即便此时她也没有忘记做一点环保宣传,嘴里念叨着“为了子孙下一代,重新提篮去买菜”……
运建立很自信。在目前的中国,有不少民间环保人士都认为,民间环保组织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在心态上先把自己边缘化了。但运建立显然没有这种想法,她自我介绍的开场白永远都是“我是来自湖北襄樊的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汉江’的负责人”,她几乎从不主动提及自己当年的辉煌。
如今,“绿色汉江”已经是中国很有名气的民间环保组织了,这和运建立的努力密不可分。
■一家小小的草根环保组织,经过艰难的发展,使襄樊市的环保意识得到整体提升
运建立和环保结缘,始于2000年的一次调研。时任襄樊市政协委员的运建立接到群众反映,说汉江支流滚河的水质非常差,于是她组织了一次调研,滚河水的污染严重程度给了运建立当头一棒,她说:“怎么也没想到还有这么脏的水流入汉江,这样下去,我们如何对得起子孙。”从此,她下决心投身环保事业,保护汉江母亲河。
从那以后,运建立把全部精力用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先后深入到本市汉江及其支流沿岸的污染源头调查246场次,行程36860多公里,了解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她先后写出《汉江襄樊段水污染调查报告》、《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市区空气质量令人堪忧》、《莫把工业园变成污染源》等多份调查报告、提案。
2002年春,运建立认识到一个地区要想保护好环境,不能光靠政府和职能部门,也不能仅依靠个人努力,而是要广泛发动公众参与。于是,她联络了几位政协委员,发起并筹备成立了经民政局审批注册的湖北省首家环保NGO“绿色汉江”。目前它也是汉水流域唯一的民间环保组织。
“绿色汉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发展,缺少资金,缺少人才,连桌椅板凳都是靠外界捐赠,在最初的几年里,只有运建立等几名退休老人担任“全职环保志愿者”。直到现在,“绿色汉江”的主力依然是2002年刚建立时的班底。运建立外出考察,经常住在河边的小旅馆里,一晚上的住宿费只需五块钱,下农村考察,她住在老乡家,并且自备干粮,到北京来开会,住在最便宜的地下室里。
2004年10月,运建立带队到山区保康县(毗邻神农架)黄堡小学宣讲,一天讲了六小时,第二天到马桥镇,晚上又加了一次讲座。回城后,累得颈椎病犯了,疼痛持续了一个多月,她也没休息过一天。2005年6月2日至4日,保康县环保局长再次邀请运建立去讲课,在该县停留的不到两昼夜当中,她先后做了四场讲座,累得回程途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2006年3月5日,她为操劳翟湾村打深井筹资左耳失聪,住院期间还在病房工作,并提前出院。2008年元月,冰天雪地,运建立每天到汉江边察看修船,以致病重住院,每天上午输液4瓶,下午还到办公室工作,晚上再去输液。
在艰难的发展过程中,“绿色汉江”积攒了公信力,运建立赢得了尊重。现在,襄樊市民大都以能当环保志愿者为荣,以能当上“绿色汉江”的会员而自豪,有许多学校、幼儿园已成为“绿色汉江”的团体会员。目前,“绿色汉江”共有团体会员58家,个人会员149人,环保志愿者2000多人。有许多学校把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襄樊电视台,襄樊广播电台增添了节能节水的公益广告滚动播出。
“绿色汉江”,一家小小的草根环保组织,在襄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使环境保护成了一种社会风气。
■在和当地政府的关系方面,没有一家民间环保组织能和“绿色汉江”相提并论
或许是由于之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经验,运建立在和政府打交道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这么说,在和当地政府的关系方面,国内没有任何一家民间环保组织能够和“绿色汉江”相提并论,国内没有任何一位民间环保人士可以和运建立相提并论。
运建立常说:民间环保NGO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补充,时时刻刻应注意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自成立以来,“绿色汉江”始终注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络,争取与它们合作。
“绿色汉江”开展环境教育进校园、举办培训班,都在事前和襄樊市教育局、环保局协商,三家一起主办,培训班开学和结业时都请教育局和环保局的局长讲话,具体事务则由“绿色汉江”承办。几期培训班办下来,教育局和环保局颁发了结业证,反响很大,效果很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拒食野生动物”图片展和万人签名活动、徒步汉江、世界水日宣传,“绿色汉江”都主动联合襄樊市林业局、环保局、水利局、污水治理公司共同举办。2008年10月,运建立被襄樊市水利局聘为政风行风监督员,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绿色汉江”的努力得到了襄樊市委市政府的认可。运建立受邀在襄樊市的各个政府机关都做过环保讲座,并且在这些政府机关里发展了很多环保志愿者。
当她在襄樊市委组织部做完长达三个小时零四十分钟的讲座以后,组织部的领导找到她,想成为“绿色汉江”的志愿者,运建立很自豪地告诉他:“你们这里有我们的两名志愿者。”但是这位领导说:“我们不能只有两个人是您的志愿者,组织部的全体人员都应该成为‘绿色汉江’的志愿者。”
“绿色汉江”的志愿者、襄樊市交警大队中队长王国培,把参加“绿色汉江”的活动称为“出差”:“我们领导很支持我们‘绿色汉江’的工作,我是拿着单位工资参加环保志愿者的工作的。”
现在,主动到“绿色汉江”要求承担任务的志愿者越来越多。经常还有群众向“绿色汉江”举报污染状况,襄樊市委办一个主任说:“别看‘绿色汉江’既无职又无权,可你们在老百姓心中有地位。”
■村民冷眼相看,但运建立不气馁,她希望在各村留下不走的环保志愿者队伍
关于“绿色汉江”和运建立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为翟湾村打深井是一件不得不说的事情。
运建立经常说:“作为民间环保NGO,我们不能仅仅限于调查污染、反映问题、呼吁治理,更重要的是要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自身优势为解决问题出力献策,多做实事。”
汉江最大支流唐白河(由唐河、白河汇集而成),流域行政区划分属河南、湖北两省。翟湾村是唐白河进入湖北省境内的第一个村庄,下辖5个村民小组,800多户,3400多口人,由于唐白河水严重污染,河水常年是劣五类,村民不堪其苦。近五年多来,翟湾村有100多人患病死亡,其中大部分死于癌症,死亡率明显高于襄樊市平均死亡率。
“绿色汉江”加大了对唐白河的水质监测力度。至2007年8月26日,运建立37次走白河,42次进翟湾村,开展各类实地调研、检测,累计行程达6000多公里。她将同一地点不同时期污染情况的照片,制作成展板,向中央、省、市官员呈交,在不同场合展示,一目了然,触目惊心。她又将调研报告《唐白河污染调查及建议》呈交给有关领导和部门,集中地提出多项政策建议,呼吁加大跨区域水污染的治理力度。
在唐白河跨界污染问题浮出水面,并进入解决阶段的过程中,“绿色汉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发现翟湾村公共健康问题后,“绿色汉江”决定与襄樊市水利局合作,为村民打一口深井。运建立多次多方呼吁,向世行“中国发展市场”申请经费,几经努力,争取到三万美金,并推动促进了省、市政府拨出款项,为翟湾村打了一口深井。2006年6月,全村村民已经饮用上安全的水了。打一井救三村,翟湾村富余的深井饮用水还可供应王集、黄岗村的6000多村民。
村民能喝上深层地下水了,运建立并不乐观,她说:这只是救急,深层地下水本来应留给子孙用,守着村旁一条大河,为什么不保护好用来饮用、浇灌庄稼和养殖呢?
为了提升当地村民的环保意识,运建立亲自带领环保小分队进入翟湾村。前几次村民都冷眼相看,村长也避而不见。但大家不气馁,继续锲而不舍地进村宣传。2006年5月25日,运建立第17次去翟湾时,由于修路,道路泥泞,他们下车推行,直到下午1点40才进村,掏出自带干粮午餐,站在一旁的村长感动得落下泪水;6月17日,运建立冒着37℃的高温,第18次进翟湾村,白天在村里空地上对村民进行宣讲,中午在小学教室吃干粮,晚上住在小学操场上。运建立先后42次进翟湾村,没让村里破费一分钱,终于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现在,翟湾村村长、村民,经常打电话通报村旁的白河水质状况。
2006年春,运建立带领环保小分队又启动了“呼唤白河清,建设生态村”的活动,多次沿白河对翟湾村及其以下8个村庄进行调查和宣传。2006年6月,翟湾村、刘湾村,成立了由村干部、村民(其中包括两个村在白河渡船上的艄公)、教师、学生组成的水质监测小组,此举属全国首创。
运建立希望,发动广大村民自己行动起来,在各村留下一支不走的环保志愿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