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周一在冰冷刺骨的天气中站立数个小时,仍进入不了会场办理证件领取的“悲惨遭遇”后,我们决定在周二(12月15日)早上,派一个人提前一个小时去会场排队。
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南方都市报》的秦轩身上。前一天晚上,他发誓第二天一定要拿到证件进入会场。我们开玩笑地说,你现在就去吧,我们明天早上来给你送早餐。
秦轩果然起了个大早。匆匆吃过早餐后,不到6点半的时候就先出发了。“中外对话”的易水第二个出门。我是第三个出门的,等我到达贝拉会场时,7点刚过一刻。
不出所料,会场外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原本担心周二会重蹈周一的复辙,我特地加穿了一件毛衣,以防又要在寒风中站数个小时。
但周二早上竟没有那么冷,甚至散发着一股温暖的气息。显然秘书处提前做了准备,用栏杆隔出两个通道。但现场依然有些混乱,因为没有提示,警察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其中一个通道已经排起了一条长龙,另一个通道人则少得多。经秦轩指点,媒体排在人少的这队,这才让我避免站错队。
周一(12月14日)发生在贝拉会场外的混乱,已经成为当天的一个重大新闻。除了有很多人在第二周抵达哥本哈根,增加了大会主办方接待的负担之外,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政府组织成员的入场受到大会秘书处的严格限制。
从本周一(12月14日)开始,公约秘书处发出通知,由于会议注册人数远远超过会场所能容纳的极限(三倍以上),加上第二周各国部长及110多个国家的首脑将陆续到来,保安工作将更加严格,非政府组织人员的入场因此将受到限制。
根据新的规定,大会秘书处将给每个非政府组织设定允许进入会场的名额限制,由各非政府组织自行在内部分配。因此,非政府组织成员无法再凭上周领到的证件进入会场。他们需要重新注册。他们必须凭大会根据配额分发的一张白色卡片和原有的证件重新排队领取新的证件。这无疑增加了排队的压力。
而由于大会秘书处和丹麦警方没有协调好,据称会场内接受注册的机器出了故障,但没有人通知在外面排队的人群,及时疏散,致使长时间地延误。很多人最终排了数个小时(从四个小时到八个小时不等),也没有进入。
周二的情况好了很多。8点开门后,我们排了不到一个小时就顺利进入会场。但有消息说,大会对非政府组织成员进入会场的限制将日益严格,从周三开始,可能要将非政府组织成员的总人数控制在1000人左右。
这是很大的一个限制。前来参加哥本哈根会议的非政府组织人员目前已达2万多人。他们除了在会场外以游行示威、表演、散发传单等方式压力谈判进程,也在会场内设置各种展台,参与大会会议,和谈判团成员密切联络,及时对谈判进程发表看法,并积极呼吁达成一个公平、野心勃勃的协议。
在媒体中心,我碰到了英国《卫报》披露“丹麦文本”的记者约翰。他悄悄地对我和《印度时报》的记者朋友说,他正在起草一份“请愿书”,要求取消对非政府组织的入场限制,然后让愿意签名的记者签名。
“非政府组织是这个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约翰说。如果为了那些国家元首限制非政府组织成员入场,那将违背这个会议的精神。
绿色和平在晚间,也发表了一份“针对气候峰会限制NGO入场的声明”,批评“限制民间社会进入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话,我们最终得到的“不过是一系列虚伪的辞令、领导全家福和一份实质内容与旅行指南不相上下的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