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25平米的小屋,粉红色的墙面,两只沙发、一个小茶几,一排放满了玩具的小柜子将屋子割断成两个部分,外面的地面上铺着儿童软垫,还支着一个小帐篷,帐篷上挂满了圣诞节彩灯。这里并不是儿童乐园,这里是“无国界友爱集善之家”驻校社工蔡玉仪在都江堰友爱学校为孩子们布置的心理咨询室。
2009年9月起,蔡玉仪就成为“无国界友爱集善之家”项目常驻都江堰友爱学校的驻校社工。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费薇的印象里,香港社工“小蔡”是一位非常敬业的职业社工,她从来没有提起过工作或者生活中的任何困难,总是用自己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孩子和每一位同事。
3月19日下午,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办公室,基金会秘书长费薇告诉《公益时报》记者,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香港无国界社工的这次合作并不容易。经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简称中联办)社会工作部引荐,在双方的多次洽谈与沟通之下,才促成了“无国界友爱集善之家”项目的顺利开展。
该项目是由香港无国界社工在港募集300万元人民币专款,以在都江堰友爱学校内建立心理辅导室的形式,为校内学生(特别是残障学生)、教师团队及家长们提供相关的支持,协助学生适应成长所带来的困惑。
为了能够让学校里的孩子们尽快脱离地震的阴影找回自己的信心,香港无国界社工派出一名职业社工常驻校内,同时招募两名当地社工共同在学校进行为期3年的心理疏导工作。
蔡玉仪告诉《公益时报》记者,大陆与香港生活环境差别很大,曾经给她带来了一些小小的烦恼。
“无国届友爱集善之家”在当地聘用了两名刚刚大学毕业的社工系学生。两名新同事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但在工作中偶尔出现的小纰漏,却是蔡玉仪始料未及的。
有一次,其中一位同事看完学生们的心理档案之后,就直接将这些文件摊放在办公室的桌子上,忘记收起来。还有一次,蔡玉仪听到另一位同事在与小学生们玩耍时,跟着其他同学一起叫一名学生的外号。
她就找这位新社工谈话,表示这样的方式不够专业,也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新社工的这些小疏忽虽然没有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结果,却反映出他们在校期间实践不足,实践期间缺乏有工作经验的督导指导工作。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费薇对《公益时报》记者说:“大学社工系课程教授的理论相对陈旧,学生实践渠道有限,以及社会多数人对社工这个职业的认知度还不够,都是目前影响大陆社工发展的阻碍。”
香港无国界社工会长陈万联应说:“香港从学生在大学社工系学习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实践,社工系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达到800个小时的实习时间才能够毕业。这就保证了在实践中社工工作经验的传承。”
3月22日晚10点,刚刚结束加班的香港无国界社工会长陈万联应接受了《公益时报》记者的电话采访, 他认为,目前大陆社工行业发展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是师资问题,内地的社工系大学老师多数由其他系老师抽调到社工系讲课,并非社工系毕业的,也从未真正从事过社工工作。他们只能根据书本知识教育学生,当学生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老师未必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
缺乏专业的社工导师是社工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香港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那个阶段,香港采取了“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引进了一批欧美的专业社工人才,派本地社工前往国外社工机构交流学习的方式,逐渐解决了这个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内地缺乏能够提供社工岗位实习的单位,大学的社工系的实习时间相对较少,有的学校甚至只有十几个小时的实习时间。而且能够提供社工岗位实习的单位,也大多没有具有足够经验的督导,在新社工实习时不能给与有效的指导。
就此,陈万联应说:“香港无国界社工除了将在四川的“无国界友爱集善之家”,还将在湖北省武汉市设立的慈宁服务处开辟免费的社工实习平台,提供无偿的社工督导服务,给予当地的社工系的学生一个实习的平台。尽量为内地的社工发展尽一份力量。”
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邓国胜的眼中,大陆社工发展的这些问题根源在于大陆缺乏有活力的NGO。民间组织不够发达,无法吸纳这些即将毕业的社工和已经毕业的社工,社工系的学生不仅很难找到实习单位,毕业之后也很难找到相应岗位的工作。
他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持肯定态度,他对《公益时报》记者说:“我们需要大量民间的社会福利机构发展起来,能够吸纳更多的社工。目前,NGO没有足够的岗位和足够的资金来养活这些社工,因此,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由督导指导一线社工开展工作,是社工机构人力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
2007年底,深圳市民政局已开始与香港合作,引入第一批香港督导,协助建立社工管理概念模式,以及服务程序的准则。香港社工督导在深圳社工事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初期起到至关重要的帮扶作用。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深圳市陆续聘请香港督导54名,共为深圳社工提供了12557次个人督导、5362次小组督导、270次专业培训。此外,香港督导还组织社工前去香港参观学习达827小时。各类社工交流活动31次(包括深圳各领域社工间的交流及不同地域间社工界的交流等)。香港督导的引进,对于确保和提升深圳社工的专业水准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东莞市也于今年开始了引进香港社工督导的尝试,将统一聘请香港资深社工担当本地社工的督导。在试点阶段,采取“半职督导+督导助理”方式,即一名半职督导配备一名全职本土督导,组成一个督导小组共同督导12名新入职社工,形成(0.5+1):12的派生督导模式。以此,解决于东莞一线社工大部分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问题。
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东莞计划”统筹主任陈安发先生说:“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照搬照抄。东莞的社会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所以社工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外,还必须对东莞的历史文化、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社会民生等有深刻的认识。督导只能给社工传授方法,实际的工作需要他们去努力。所以,建立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制度和培育本土督导很重要。”
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引进香港社工,越来越多的NGO开始重视培养本地社工督导人员,这种趋势将推动社工专业化之路的进一步向前发展。陈万联应表示,“只要能够得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大陆社工在未来的5——10年必将有一个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