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北京西城区政府以财政拨款形式设立的1000万元社会建设专项资金正式启用。今年的这笔资金用于向各类社会组织购买居家养老、助学解困、社区伤害监测等41个服务项目,扩大80万西城人享受的公共服务范围。今后每年的这笔资金将不少于1000万元。
西城区创新社会化公共服务机制,以政府财政投入加项目管理形式,“撬动”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具有示范意义。市社科院著名专家马仲良说,这是政府投资、培育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的有益尝试,将促进社会公益性组织与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启动仪式上,41个项目负责人与区社会工委签署项目合同书,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工作要求、完成时间、验收标准。由审计人员、财务人员、第三方、专家、项目受益人组成的评估组,将担负起项目实施前后的评估和监督任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和项目质量。
政府以项目管理形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实际上也是“外包”服务。今年的项目中,涉及什刹海平房区老人免费到浴池洗浴、养老送餐服务、“美好家庭”沙龙进社区、居家安全促进项目、临终关怀试点等。这些项目,有的是整体外包,有的是部分外包。
千万元社会建设资金中,有一个独特的项目是社区资源共享金。这笔钱45万元,专用于补贴、奖励驻区中央市属单位、部队、学校开放食堂、澡堂、操场等内部设施,方便居民。西城区主管副区长陈蓓介绍,专项资金还侧重补贴、奖励那些无偿、低偿服务居民的公益性组织。
培育、孵化公益性社会组织,为居民搭建长远的公共服务体系,是专项资金投入的另一个重点。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今年免费孵化6个公益服务组织;成立区域社会组织联合会;实施“双百”社工人才培训;试点社区社会组织培育……针对社会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投入,多的56万元,少的只有5万元,“但影响及作用将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