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关爱基金”渐成NGO孵化器

  本周一,桂城街道召开2010年工作总结暨2011年工作动员大会。会上透露,桂城在2011年将再拨款500万元充盈“关爱基金”。至此,“关爱基金”将累计获得桂城街道财政投入达到800万元。

  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形成的“关爱基金”,在社会公共服务开展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除各种关爱项目相继铺开外,以NGO为龙头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也在桂城逐渐成型。

  随着NGO土壤越发肥沃和公共服务氛围日渐浓厚,这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也可以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灵活的实现方式。业内观察人士指出,“关爱基金”未来的方向,不妨参考壹基金的模式走向公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加盟。

  让专业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

  2009年6月,桂城街道拨款100万元,正式成立“关爱基金”。同年11月3日,2009年度“关爱桂城”义工项目评审会举行。

  这是桂城首次采用评审形式甄选义工服务项目。当时,25个村居委会、7个社会团体共自行设计策划了34个项目参加角逐,项目内容涉及老弱病残、困难户、外来工等弱势群体,以及居民心理、医疗、养老、文化、环保等多个公共服务内容。最终,有29个义工项目中标,共获得11.6万元基金资助。

  当时参与评审的义工项目中,有6支农村义工分队提交了标书,并获得了评审小组和专家的青睐,全部入围。如北区村的项目“无业人员再就业方案”获得了一级经费支持,三山中区“小岛温情,渡亦有道”获得了二级经费支持。

  桂城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往往先受益的是城区居民,农村及村民往往处于公共服务的缺失地带,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地区居民整体幸福感的提升。

  而通过“关爱基金”资助义工服务项目,让更专业、更贴近实际的公共服务项目延伸到农村,无疑让人看到了农村专业公共服务发展的曙光。记者了解到,上述农村义工分队开展的服务项目,均达到甚至超出了项目标书中的服务标准,让村民享受到了较高水准的公共服务

  桂城街道党工委委员梁柱华高度肯定了这些义工服务项目,“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是对义工分队的一种考验和培训,令义工项目方向更明确;另一方面也通过资金的支持,让义工服务的效果更加突出。”

  为此,在2010年,桂城为“关爱基金”再投入200万元,并制定了《桂城街道“关爱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逐渐形成持续的投入机制以及立足村居的多元社会公共服务模式。

  “关爱基金”逐渐担负起孵化NGO重任

  在上述基础上,“关爱基金”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该基金对服务项目的资助标准和金额渐高;另一方面,“关爱基金”逐渐承担起孵化NGO的重任。

  上周五,在桂城“关爱基金”资助项目评审会上,17个申请“关爱基金”资助的公益项目进行角逐,服务对象涉及各层次民众。通过审批的项目将在春节后启动。

  记者了解到,这些项目服务范围涵盖社会各阶层,包括老年人、弱势群体家庭、青少年和外来工子女等,这些项目各有特色,如桂城中区爱心农场项目,为桂城家庭提供一个亲子、休闲、劳动和娱乐的平台;家庭教育项目将到社区中巡回开展“心理教育沙龙”、“家长角色行为训练”;还有针对特困青少年的励志服务等。

  为了让受资助的服务项目更专业、更实效,桂城请来了社会各界不同行业的代表,来为桂城的公益服务项目进行审批。此次的评审成员由专业社工、社工机构督导、媒体人士、注册会计师以及来自民政、共青团等不同领域的人员组成,其中包括广东省社会工作协会有关负责人、广州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项目总监张凤琼等来自社会各界的行业代表和专业人士。

  来自中山的南海博睿社会工作中心负责人表示,他们看到桂城重视社会工作,于是迅速启动了获准本地服务资格的机构注册工作,并设计了服务项目申请“关爱基金”资助。“这里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氛围很好,希望能产出更多的专业服务内容和机构。”

  桂城街道党工委办常务副主任余海生介绍,在“关爱基金”等的扶持下,目前已有6个社会团体正式成为服务桂城本地的注册机构。桂城将进一步借助NGO等社会力量,搭建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系统,共建幸福桂城。

  建议:不妨借鉴壹基金模式

  纵观整个南海乃至佛山,拥有6个经注册NGO组织的桂城,可谓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走在前列。桂城街道日前也透露,今年将再拨款500万元进一步充盈“关爱基金”,以资助更多优质项目和孵化更多NGO。

  “桂城将向在本土成功注册开展服务的机构无偿提供办公和活动场地,并通过‘关爱基金’持续资助NGO的公益服务发展。”桂城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确保“关爱基金”充盈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开展NGO招募和孵化等工作,壮大第三方社会机构的发展,使公共服务实现多元化和专业化。

  业内观察人士表示,目前多数地方对于NGO的发展仍持保留态度,相当多的社会团体也在未能正式注册的情况下开展公益服务,即所谓的“NGO注册成立之困”,这种情况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民间组织的成长,也阻碍了社会公共服务的进一步拓展。“桂城积极为民间组织、公共服务拓宽渠道,很有勇气,又专门配套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也很睿智。”该观察人士对桂城的NGO发展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延伸表示看好,但他也指出,单纯依靠政府财政尤其只是镇街一级的财政投入,将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在壹基金已经走向公募,‘关爱基金’不妨参考壹基金,在完善管理监督机制的同时,让基金能更为充足,让公共服务开展更为灵活。”

  桂城街道有关负责人昨日向记者表示,他们正在研究这一建议,“我们希望成为NGO成长和发展的沃土,让公共服务的普及和延伸,带动居民幸福感的提升。”

  【NGO案例】

  慧爱教育:2010很充实,2011有信心

  慧爱公益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慧爱”)在2010年4月份来到桂城考察,8月份正式落户桂城,并在11月份以“关爱青少年协会”在南海区注册成功,成为桂城协助登记注册的NGO之一。

  “桂城对社会公共服务宣传的力度很大,对公益活动的认同度很高。”胡嘉是慧爱公益教育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此前慧爱曾经到甘肃、四川等西部地区,以及清远等广东地区开展过公益教育活动,她表示来桂城最主要的原因是桂城对公益事业的扶持力度很大。

  慧爱公益教育机构成立于2009年5月,是由胡嘉发起创办的,自主研发针对8―12岁孩子的慧爱体验式全人教育课程,致力于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孩子(边远地区孩子、城市农民工随迁儿童、贫困儿童、癌病患儿、犯罪家庭孩子等)提供高质量教育的公益服务机构。

  2010年4月关爱桂城义工项目评审会上,慧爱以“你微笑 我快乐―――慧爱体验式全人教育桂城公益服务”获得“关爱基金”近20万元资金资助。该项目为桂城外来工子弟学校―――平洲博雅学校提供心智启迪、亲子课程,在社区推广教育桂城公益品牌及本地志愿者培训。

  “我们招募的志愿者在讲课之前,都会受到72小时的培训,上课前一个星期开研讨会,研究课程内容并分析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而志愿者的课件、备课情况以及课堂进行的活动都需要经过专业社工的把关。”

  胡嘉表示,慧爱提供的服务是教育,而服务对象是正处于思想发育重要时期的青少年,不同于一般的关爱老人、帮助残疾人服务,稍有差错,就会给他们留下终生的遗憾,所以在课程开展方面需要十分谨慎。在博雅学校的项目中,慧爱已经成功招募50多名志愿者并完成了系统的培训,课程开展得也很顺利。

  “博雅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随着父母来到桂城时,面对城市生活遇到了身份认同的困惑,融入城市生活时的不适应,关爱与沟通的缺乏,对居住城市缺乏归属感,直接影响了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胡嘉表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该学校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强。

  有一个班的学生经常不交作业,经过慧爱开设的体验式教育,通过视频、课程讲授,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明确学习目的,学生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大部分的学生现在都按时交作业了。”胡嘉如是说。

  胡嘉表示该项目是运用慧爱体验式教育,开展相关课程,协助孩子更真实地认识自己及生活的环境;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找到适应环境的方法;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半年下来,胡嘉觉得成果与初衷是一致的。

  “我们不会担心资金问题,因为我们的活动都是根据相应的资金情况开展,这样有助于活动的持久性。”另外,胡嘉还表示,慧爱开展项目的资金来源多样,有捐助人捐助、自身会员的会费以及“关爱基金”等的资助。

  在2011年度首期“关爱基金”资助项目投标中,慧爱把工作逐渐转移到社区,挑选三山新城中的3个社区,开展系列儿童教育、亲子课程及社区活动,促进三山社区外来务工家庭与社区人群的发展。“实施‘儿童―――亲子―――家庭’三步走的策略,通过儿童教育,改善外来工家庭亲子关系,进而帮扶外来工家庭。”胡嘉对慧爱2011年的计划充满了信心。

  “关爱桂城”大事记

  大爱桂城,温暖人心。

  对于身处南海中心城区的桂城居民而言“关爱”已逐渐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词汇。这种城市软实力提升和浓郁关爱氛围的形成,正是桂城所希冀的,也是桂城居民之所需。在“关爱桂城”建设走过一年半之时,蓦然回首,我们可以在点滴之中清晰感受到那些隐藏在关爱文化之下的珍贵情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关爱基金”渐成NGO孵化器  孵化器  孵化器词条  关爱  关爱词条  基金  基金词条  NGO  NGO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