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乌拉盖之死(图)

对于上游工业截水导致湿地之死,一直研究乌拉盖湿地问题的学者认为毋庸置疑

伊和淖尔谷地,乌拉盖湿地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

开车进入伊和淖尔谷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车外风沙弥漫,暴躁地拍打车窗。司机只能依靠GPS辨别方向。现在,GPS显示汽车正在2000平方公里湿地的核心:屏幕上一片蔚蓝。

司机说确实不能再向前了---不是因为沼泽,而是半米高的沙子。

乌拉盖湿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北京西北方不到1000公里处。乌拉盖湿地---乌拉盖水系曾经维持着广袤的东乌珠穆沁草原。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的网站上,一直自豪地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令人不愿相信的是,自2004年以来,由于上游截断水源发展矿业及附属产业,乌拉盖湿地已干涸。曾经近5万公里的乌珠穆沁草原正奄奄一息。

伊和淖尔谷地肆虐的风沙借此一路向南,不仅席卷北京、华北,还深入中原、华南。

乌拉盖湿地的境况在内蒙古并非孤例。这个自治区国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约十分之一,而自产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水资源量的不到2%。虽然近年来中央及自治区对草原的保护和恢复进行了不懈努力,但是经济、特别是矿业的迅速发展,仍旧使全区用水矛盾相当尖锐。

内蒙古的经济增速自2002年开始连续8年居国内第一。而研究人员也注意到全区草原普遍退化的现实,并认为大大高于了官方公布的70%这一数字。

草原,危机渐深。

那片蔚蓝只在地图上

伊和淖尔曾经是一片42平方公里的湖泊,十年前,泡子里还长着一人多高的芦苇,水面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

在湿地之外,是更加广袤的东乌珠穆沁草原。东乌珠穆沁旗农牧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旗有天然草场6917万亩。这些草原以草甸草原为主---与典型草原不同,它生长发育在中等湿度条件之下,草层更高更密,种类更为繁多。

草原带和荒漠带,尽管气候干旱、降水不足,但在地表径流汇集的低洼地和地下水位较高之处仍可形成草甸。大范围的草甸使东乌珠穆沁成为整个锡林郭勒大草原最为核心、牧草最优质的地区。北京人喜爱的锡林郭勒羊肉就产在这里。

东乌珠穆沁之所以形成草甸草原,与乌拉盖湿地和乌拉盖水系有很大关系。

乌拉盖水系全部是内流河,包括乌拉盖河、巴拉根河、锡林郭勒河等。其中,360公里长的乌拉盖河年径流量约1.45亿立方米,占乌拉盖水系的58.4%。

整个水系像血管一样,乌拉盖河就是动脉,最后连接伊和淖尔---它位于乌拉盖河的未端,从而形成巨幅湿地。

在东乌珠穆沁旗林业水利局局长王权夫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地图,伊和淖尔仍被标注为一片蔚蓝。他说,这些年东乌珠穆沁旗地区一直缺水。

目前在6534万亩可利用草场中,退化草场3037万亩,包括重度退化169万亩以及沙化51万亩、盐渍化353万亩。

水库6年未向下游放水

水紧张的原因,就是乌拉盖河上的那座水库。

从东乌珠穆沁旗驻地乌里雅斯太镇往东210公里,就可见到乌拉盖水库。它依山而建,水库西侧的一个山包两边各有一道大坝,最长的一道有1000米左右。

乌拉盖水库位于乌拉盖管理区境内。据管理区网站介绍:水库总库容2.48亿立方米。在正常水位,每年能提供工业用水量4760万立方米。本刊记者了解到,在很多年里水库不放水的目的就是蓄容,从而保障这一供水能力。

因为渗漏,水库下游十几公里范围内的草原还可以看到夏秋繁茂的痕迹。而在距离水库130公里处,河道彻底干涸。

水库始建于1980年,当时截断水源用于草原开垦。东乌珠穆沁旗的官员告诉本刊记者,2004年后水库几乎就没有向下游放过水。他们曾找到盟里相关部门协调,最后都被水库管理部门回绝。

2004年,伊和淖尔的最后一汪水也消失了。随后几年间下游干旱日益严重,湿地残存的几块水泡子也陆续干涸,一些地方开始沙化碱化。

乌拉盖管理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12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自治区级绿色产业开发区。但在2004年6月,它又被降格。因为行政上未正式成为县级单位,管理区的官员向本刊记者抱怨,无法享受到国家各类政策性补贴,甚至还影响到招商引资。

这个开发区,目前各种职能部门齐全。很气派的新办公大楼已经竣工等待搬迁,与新楼并列的是同样崭新的国土资源大楼、国税大楼、地税大楼、公安局大楼等。

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乌拉盖开发区曾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开发区”。它一度希望发展农牧业:从1993年到2003年陆续引进了二三十家农牧业企业,但总投资额只有几千万元。

后来,矿业在内蒙古其他地区发展起来,乌拉盖管理区也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水去哪了

乌拉盖管理区境内分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例,预测储量在100亿吨以上,与白音华和霍林河煤田属一条成煤带。目前完成勘探的贺斯格乌拉煤田和农乃庙煤田煤炭资源总储量在24亿吨以上。

贺斯格乌拉煤田一期规划建设年产600万吨露天煤矿一座。农乃庙煤田位于管理区巴音胡硕镇东7.5公里处。规划2010年前建成年产500万吨井工煤矿一座。依托上述煤矿,当地已规划建设年产110万吨合成氨、200万吨大颗粒尿素生产线和年产300万吨甲醇生产项目。

这些项目都将建设在距离水库约10公里的乌拉盖能源化工基地内。根据乌拉盖管理区的招商资料,乌拉盖能源化工基地占地30平方公里,自2006年开工建设以来,已投入1.5亿元完成了水、电、路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它和水库之间有一条深和宽均约4米的深沟。这条引水渠与锡林河煤化工基地几乎同时开工建设,目的就是保障该基地供水。

除了锡林河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这个巨大的园区还没有多少企业开工。不过2008年,乌拉盖管理区生产总值突破十亿,增长3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翻了一番多。2008年人均GDP达6.02万元。

乌拉盖水库是锡林郭勒盟境内最大的水库,属大2型水库。而在如此巨大的投资面前仍然力不从心。

除了煤矿耗水,我国合成氨行业平均吨氨耗水超过50吨,110万吨合成氨一年即需水5000万吨以上;每吨尿素平均耗水约15吨,200万吨大颗粒尿素生产线就需要3000万吨用水。

草原与矿业争水

据锡林郭勒盟一位基层官员介绍,2003年前该盟一直以农牧业为主。2003年前后,盟里组织人员赴鄂尔多斯考察学习,决定大力发展工业。“他们提供了一种边发展边治理的思路,加上当时生态已经开始恶化,如果再不发展工业,群众就可能面临生计问题。”

就在这几年卸任的锡林郭勒盟原盟委书记布和朝鲁告诉《望东方周刊》,虽然之前锡林浩特一直希望发展工业,但这时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才使锡林郭勒具备了大力发展工业的条件。

招商引资成了一项考核标准,被引入锡盟各旗县领导的业绩指标。锡林郭勒盟发改委协作科科长郭秉昶说,从2003年起确定优先发展工业,包括能源产业、机械制造以及煤化工下游产业等项目,对牧业的发展因为草场退化有所限制。

也就是从那时起,草原与矿业及附属产业之间的争水情况更加明显。

“首先保障生态用水。”锡林郭勒盟水利局乌拉盖水库管理局副局长郭世和告诉本刊记者,主要通过坝体渗漏保障下游数万平方公里草原的生态用水。

他说,“乌拉盖水库在缺水时会向下游放水”。对放水日期等具体问题,他没做回答。

气象数据显示,自1956年以来东乌珠穆沁旗的降水一直保持在稳定水平。特别是2001年以后,降水曾攀升到1956年以来的历史峰值。2008年和2009年降雨量分别是303毫米和255毫米,超过过去30年的降雨量平均值252毫米。

对于上游工业截水导致湿地之死,一直研究乌拉盖湿地问题的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导易津认为毋庸置疑。

她说,内蒙古确是相对干旱的地区,但过去千百年来湿地一直存在,目前迅速消失的现状与发展工业等人为因素有着无法否认的关联,“地表水不足后抽取地下水,地面能蒸发的水分越来越少。”易津认为这样的恶性循环会导致湿地消失,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生态损失。

几乎全部草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

乌拉盖湿地的悲剧可能将继续上演。

本刊记者获知,乌拉盖河的主要支流色也勒吉河将兴建库容2000万立方米的水库。而名为锡林郭勒调水工程的目标是,每年从源于阿尔山的哈拉哈河引1.43亿立方米入乌拉盖水库。

川流不息的哈拉哈河素有“母亲河”之称,年径流量不过4.3亿立方米。

乌珠穆沁草原的危机已不同程度出现在内蒙古各地。

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古,其中内蒙古有8667万公顷天然草场,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1.7%。境内六大草原自东向西顺次是: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以及鄂尔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荒漠草原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辛晓平近十年来跑遍了内蒙古的所有草原,“乌拉盖湿地的消亡只是内蒙古草原退化的一个缩影。”

官方公布的草原退化面积为70%,辛晓平则认为几乎全部草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她说,草原的退化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产草量下降,另外一种是草原物种的改变和减少。她告诉本刊记者,科尔沁草原沙化严重,呼伦贝尔正在退化中,锡盟境内的这些草原现也在沙化和退化。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史海滨介绍说,内蒙古自治区是严重缺水地区,虽然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但近年来工业用水量大幅增加,加剧了缺水窘境。

“因为有限的水,发展和草原保护,看起来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一位地方官员说。■

点击查看读者陈继群反映的“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乌拉露天煤矿环评至今未被批准却已开工建设”问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乌拉盖之死  乌拉  乌拉词条  乌拉盖之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