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报告称9成公众不满慈善信息披露 法律缺位成主因

  “微笑图书室”、“一元一心”、“启明书社”、“心守家园”、“爱心妈妈”、“多背一公斤”……

  如今,上海市已有众多不同形态的慈善组织,公众的慈善热情高涨。但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关于慈善信息公开的程度、标准、程序等各方面问题,还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捐赠者与接受捐赠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挫伤了人们捐赠的积极性。慈善业内人士认为,应该尽快制定慈善事业的专门法。

  “民间慈善”生存困难

  专业养老、弱势人群帮扶、农民工子女教育、临终关怀……如今,一大批慈善公益项目正在上海应运而生。这些项目大多由普通人发起,服务于社会中最普通、最不显眼的人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慈善蓝皮书》的结论是:民间积蓄多年的慈善能量正在得到释放。然而,“民间慈善”组织也面临着不少“生存困境”。

  上海三叶草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是一家专为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民间慈善机构,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去年5月,康复训练中心搬到上海市闵行区罗阳路255弄内一个带花园的别墅。然而,搬进去没几天,相邻别墅的一对夫妻便多次上门抗议,认为孩子们的声音太大,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当地居委会、物业和业委会也以“三叶草”非法经营办学为由,要求其立即撤出小区。

  “三叶草”负责人任瑞杰对《法制日报》记者说,他们是通过工商部门注册的,没有经营办学。他也知道,如果注册成民办非营利组织,就能得到资助和支持,能找到更合适的活动场地。但目前受资金所限,只能选择小区民居。

  而已经通过民政局注册的民间慈善组织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民间慈善共同的窘境:筹募善款难、专业化程度低、公众不信任等。创办者、社长张轶超说:“10年来经历了不少困境,没有资金,缺少支持。在最艰苦的3年多时间里,没人给我钱,我就拿自己3000多元的工资去贴。”

  长期关注自闭症群体的上海市人大代表钱翊梁表示,由于自闭症群体数量庞大,“三叶草”等民间机构在帮助患者康复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没有“公益身份”,难以获得资助,仅靠家长的资金,机构的发展的确会受到很多限制。因此,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帮助扶持,帮助这些民间机构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缺位  缺位词条  主因  主因词条  慈善  慈善词条  披露  披露词条  公众  公众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