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民营物流探寻公益新路径

  五月的西藏依旧寒冷,从拉萨到山南、日喀则一带受雨雪天气影响,原本就崎岖的道路分外难行。货车小心颠簸在雨水浸泡的泥泞山路上,司机算了一下,这是由广州开出后的第八天,很快他就会到达一个藏地山村,由当地“麦田计划”志愿者协助将车上的衣物及文具卸下。如此,一趟义运便完成了。当货车在返回广州的时候,这些物资将被陆续分发给当地贫困儿童。 

 

  这是民间助学组织“麦田计划”(下称麦田)众多捐助活动的其中一幕。其特别之处在于,这几年麦田所有发自广东的捐助物资运输服务,全部都由民营物流公司“华正道物流”(下称华正道)免费提供,彼此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已经持续5年。这种N G O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模式在国内尚属鲜见。 

 

  公益门槛 

 

  事实上,盘点近年中国企业对社会公益的介入程度,物流行业声音一直不高。原因之一是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第三方物流尤其民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且利润微薄,在解决自身生存发展问题的同时,可以投入公益的资源有限。 

 

  另一方面,国内大部分企业受传统思维所限,对公益理解相对狭窄。国际上,物流巨头介入公益的路径多种多样。D H L很早便开始利用其运输优势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包括抗震救灾物资运输;“非典”期间“爱心快递”服务;响应世界宣明会的“足球箱子”秋季活动等。但反观国内物流业,捐赠依然是最常见的公益形式。那些业内经典案例,如万港物流公司捐助希望工程;嘉里大通物流援助儿童村基建、援建希望小学;中国远洋集团成立中远慈善基金会用于扶贫———投入门槛都非常高,无形中把大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挡在公益大门之外。 

 

  以物流介入公益 

 

  华正道董事长周丹华曾经也是“望门兴叹”的一员。从江西农村走出来的周丹华对贫困地区儿童求学的艰辛深有体会,创业后一直希望为公益助学做点事情。但苦于资金有限,企业内又缺乏专擅公益的人才,只能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直到一次偶然契机,改变了他的想法。 

 

  2006年,广州电视台对麦田创始人莫凡进行了一次专访。彼时麦田刚刚起步一年,主力募集助学物资捐助山区儿童。由于物资都是运往偏远山区,运输费用构成了很大负担。莫凡遂在节目里向社会各界求助。 

 

周丹华刚好看到这期专访,他的心思一下活络起来。华正道是个有着近10年历史的物流公司,配送网络覆盖全国三、四级城市。现成的车队、司机、配送网络,不是正好能解决麦田的运输难题吗?

 

  于是周丹华马上联络莫凡,双方一拍即合,拟定了一个国内未有先例的合作模式———华正道以义运方式包揽麦田所有发自广东的运输服务。 

 

  优势互补

 

  很多企业倾向捐助式公益,是担心公益创新费力不讨好。他们坚信基金会和N G O才是这方面的专家,直接投钱给他们做事效率最高。但事实恰恰相反,现在很多民间公益组织缺乏的不仅是资金,更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能力支持,这些往往是企业的长处。麦田与华正道的合作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脚。 

 

  以前,由于救助地都在偏远山区,道路崎岖,筹集物资也不定时,麦田每发一批物资,需要先筹集运输资金,再与物流公司反复沟通扯皮,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现在华正道则是有货即发,随叫随到,长期合作的司机也可娴熟地与各地志愿者接洽,不仅为麦田节省大笔运输开支,也省去许多沟通成本。 

 

  而对于运输网络和配送流程成熟的华正道来说,为麦田提供服务并不费事,“有货只需跟我打声招呼,立即可以根据调度表安排。”每年花费资金也不算太多,“不出意外的话,大概是20万-30万元/年。”华正道董事长助理张学丽说。 

 

  如今华正道的司机都已熟捻义运模式。五年中,他们为麦田支持的孩子们送去了100多吨书本文具和生活用品。 

 

  二三十万元,修不起村庄,也建不起小学,却可以高效、有力地支持N G O组织,并让员工切身参与到具体的公益活动当中去———谁说公益只是行业龙头的事情?与大企业的慷慨捐输相比,民营企业对可持续性践行公益的探索创新,或对营造零门槛企业公民社会更具启发意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民营物流探寻公益新路径  探寻  探寻词条  路径  路径词条  民营  民营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物流  物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