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支出款项”为重要内容的麦田不同,广州绿点公益环保教育中心(下称“绿点”)主要是与各种机构合作开展青年环保教育活动,目前正在注册为“社团法人”。其负责人张立凡表示,由于早前机构已以公司身份注册,一向按照正规财务流程入账,因此并不担心注册后带来的种种压力,反而可以明显感受到注册后的益处。“注册后首先是名正言顺,可以方便地与企业签合同合作公益活动,其次根据‘免税资格’申请条件,一旦得到免税资格,社团会费可以享受免税,税收负担可以减少。”
对于注册后的压力,正在办理注册手续的“灯塔计划”,已考虑注册带来的成本增长和利弊得失。秘书长卢思歆认为,这些压力也是促进组织成长的动力,成立多年以来,灯塔曾通过挂靠来解决身份问题,但缺乏独立性和合法身份始终影响组织的发展。“注册后可以开办对公账户,与企业进行活动合作,注册后一段时间可以开捐赠发票,供企业捐款后免税,这些都是注册后马上能看得到的好处。”
作为会员制的教育扶贫社团,“灯塔”考虑通过发展会员获得更多会费,来弥补成本上升的资金缺口,卢思歆相信未来对已注册社会组织的管理规定会进一步完善,对注册后的情况表示乐观。
财务规范
行政成本倍增
如免税资格申请未获批,机构所有收入都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从办公文具到交通等一切开支均需发票入账,采购成本倍增
流程规范
沟通成本增加
应对注册后的工作压力,有机构增聘专职会计和数名专职人员
如何从受助方取得符合财务规范的收条成了颇为头疼的问题
Voice
声音
“其实这些增加的行政成本,如果能真正促使组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促使组织财务透明,最终会是一件好事。”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中山大学公民发展中心研究员唐昊认为,注册所要求的规范管理是公益组织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的建议是尽量去注册,尽管注册后会面对一些烦恼,但总比没有取得合法身份前的麻烦要小,起码组织的生存能够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
———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健刚
“注册前要权衡利弊,评估能否承担注册后的运营,避免盲目注册,选择恰当的注册时机。”
———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理事长洪波向草根组织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