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深圳公益项目大赛孵化公益组织 造福弱势群体

  古希腊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对于一家公益组织来说,能否撬动各种社会资源为己所用——这是决定它能否生存及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多年来,公益组织一直在寻找这个“支点”。

  2009年、2010年、2011年,由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广电集团主办的深圳市公益项目大赛已开展了三届,首届获奖项目经过大浪淘沙,如今发展如何?昨天,大赛承办方之一 ——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公益事业发展专业评估机构出示的“深圳市首届公益创意项目大赛”评估报告,经过长期跟踪,那些得到大赛配套资金的公益项目“撬动社会资源”的能力令人吃惊:吸引的财政配套资金占了总经费收入的42.76%,其他渠道自筹资金占了43.36%。

  发端于首届大赛、成长于3年间、至今已小有名气的深圳市职康残疾人服务中心负责人感慨:“三年,三级跳!深圳公益项目大赛是我们的‘孵化器’、是我们的‘大舞台’、是我们生命力的验金石,更是我们成功的一个支撑点。”

  公益组织

  参赛三年 上了三级台阶

  对深圳公益项目大赛,深圳市职康残疾人服务中心负责人满怀感激之情:“2009年,我们中心在龙岗刚成立不久,当时以‘残障儿童个案管理’项目参赛,通过展示、参赛,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媒体的关注,赛后,我们获得了30万福彩公益金支持;2010年,罗湖区残联主动联系我们,向我们免费提供300多平方米的场地,我们又在罗湖设立了第二个服务点,当年,我们以‘特殊教育资源整合服务’项目参加第二届大赛,虽然我们不能再参加选拔,但只要能与同行一起交流展示,我们就已经获益匪浅,运作模式和专业性进一步加强了;今年,我们把服务进一步细化,以‘特殊教育进校园’项目参赛,至于结果怎么样,我们并不在乎,只要能参与其中就感到非常荣幸了。”

  如今,该中心已经完全进入自我良性循环,社会关注度很高,媒体报道时而有之,政府的支持和配套资金每年都注入,其今年组织的“残障儿童夏令营”活动还获得了民政局的表彰。

  中心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三年,我们上了三级台阶。大赛让我们更深切地领会到了做公益不仅要有热心、爱心,更要有创意、有好的运作模式。政府主办的大赛其实是以另一种形式告诉我们做公益的真谛。”

  受益人群

  弱势群体最受益

  首届公益项目大赛中,来深建设者服务类项目27个、青少年服务类22个、家庭妇女及儿童类18个、助残服务类16个……“服务对象较为分散、不好归类的其他服务类项目达32个,占总量15%”,而今年第三届大赛中,“其他服务类仅12份,占总量7%”。这说明创意项目针对性越来越强。

  随着3年大赛的推进,各公益组织服务的指向对象越来越明确,那就是各种弱势群体,因病因意外事件致病致残的来深建设者、残疾人、具有各种身体或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全职家庭主妇等都成为公益组织关注的重点,为他们量身设计了各种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如:资源阁——来深建设者住院病人社工帮扶项目、爱的漂流瓶——关爱劳务工患病子女服务项目;青春1+1——非深户犯罪青少年社工帮教等。

  同时,服务的内容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专业,今年参赛的“放飞音乐梦想——农民工子女素质教育关爱计划”,抓住了目前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社会焦点问题。哪有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此项目则为外来工子女提供免费“音乐素质教育”服务,可谓把服务送到了外来工父母的心槛儿上,颇受欢迎。

  深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大力发展民间公益组织,最终受益的人群就是弱势群体,而公益项目创意大赛,就是政府鼓励广大公益组织走进弱势群众,去发现他们的需求,创新自己的服务内容和模式去满足这些需求。这些项目不仅是大赛青睐的,也是各种社会资源青睐的,这也正是公益慈善广泛的民间性、社会性和生动魅力的体现。”

  相关新闻

  大赛并非一赛了之

  专业评估延至赛后

  深圳晚报讯(记者 王雅)作为一个大型赛事,持续3年的深圳公益项目大赛为何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及项目参加?即使大赛规则明确规定“已获得政府资助或大赛配套资金的项目不参加选拔,只可申请展示”,还是有大批公益组织上报项目,不为“奖项”,只为“参与”?对此,深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一语中的:“大赛、奖项、配套资金都只是形式,我们的宗旨是给公益组织提供一个彼此交流、展示、学习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互促成长,让社会了解他们,最终帮助他们进入规范运作的轨道。”

  按照大赛规则,参赛项目须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可复制性”,项目服务的群众需求“具有广泛性”、“迫切性”等,而这些正是一个公益项目是否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各项衡量指征,如果项目具备了这些特征,甚至进入大赛最后的“20强”、“十佳”,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个公益项目已具有成熟的操作模式和生存空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公益项目大赛并非“一赛了之”,在赛后专门设置了“专业评估”一个环节,按照大赛规则,参赛项目的“实施周期为一至二年”,而这个“专业评估”的环节就延续至赛后的“一至二年”。如今,入选2009年“深圳市首届公益创意项目大赛”20强的项目已经过了“实施期”,而大赛组委会聘请的公益事业发展专业评估机构经过长期的跟踪、调查、评估也交出了一份翔实的评估报告,列举了这些项目的实施情况、整合社会资源的情况、群众接受服务的效果、财务核算及管理情况等,最后还给出了专业的评估建议。

  “这些评估并非只针对首届大赛获奖项目,以后每届大赛的获奖项目都将接受评估,既跟踪大赛配套资金的落实情况,也对这些项目的实施起到监督促进作用。”承办大赛的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负责人介绍,而这种专业评估,对于那些渴望迅速成长、规范运作的公益组织来说,无疑又是另一场“及时雨”—适时的“健康体检”和及时的运营顾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孵化  孵化词条  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词条  造福  造福词条  深圳  深圳词条  公益组织  公益组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