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下午,救助儿童会与网易亲子频道、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共同举办的“2011年度儿童权利事件发布”暨“儿童也有权利”全国主题巡展在京隆重举行。 “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行动”等十个备受关注的儿童权利事件被评为2011年度儿童权利十大事件。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首席代表毕雅女士、网易UGC中心总监黄兆晖先生、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王振耀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先生、中国儿童少年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卢勤女士,以及专家评委、媒体记者、合作机构的代表共计六十余人参加了发布会。
近年来,“儿童权利”这个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公众和媒体提及,儿童拥有哪些权利,成年人如何保护儿童权利?为了更好地帮助公众了解儿童权利,同时为新闻媒体在报道中涉及儿童权利的方面提供参照,2011年11月20日“国际儿童日”那一天,救助儿童会、网易亲子频道联合发起了“2011年度儿童权利事件评选”活动,并得到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的大力支持。
主办方通过梳理包括小悦悦事件、甘肃校车事件、免费午餐计划等2011年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众多儿童事件,特别邀请中国儿童中心副研究员朱晓宇、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卜卫、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柳华文、中国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张文娟、新华社视频节目专线副总监朱玉、网易副总编辑赵莹、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政策研究部主任胡元琼、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传播经理钱霄峰等多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评委会,从事件的社会关注度、事件的影响力以及与儿童权利的关联度等几个层面进行评选,最终评选出十大儿童权利事件。
2011年度儿童权利十大事件发布会结束后,主办方还围绕2011年度儿童权利“头号事件”——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行动举办以“从儿童权利视角看从打拐到反拐的转变”的小型主题研讨会。
同时,“儿童也有权利”主题巡展也在全国拉开帷幕。该巡展以介绍儿童权利相关知识为主,并配有对2011年度儿童权利事件的解说。北京是巡展第一站,第一批参展机构有中国儿童中心、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十多家儿童服务机构和亲子机构。此后还会在上海、广州等全国多个城市举办。
1、“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行动
事件回顾:
社科院教授于建嵘为救被拐儿童建微博。如果您走在路边,看到有乞讨的儿童,请您拿出手机拍张照片上传到微博,让更多的人看到,或许他们就是被拐儿童,或许他们的父母正在天涯海角急切地寻找自己的孩子。
评语:
一个或许在学术上依然值得商榷的行动,带来的却是新媒体运动的一次异军突起。口号简明扼要,策略便于大众参与,方式新颖透明,一触即发的公众、媒体、学术界和公益界神经,将行动迅速推向高潮,并带来几乎有些意外的中国式政策改变。于建嵘教授发起的“随手拍”微博行动与“从打拐到反拐”转变的社会大背景相呼应,在本次评选中得分最高,成为2011年的儿童权利“年度事件”。
2、甘肃正宁事故幼儿园校车长期超载
事件回顾:
11月16日晚,甘肃庆阳教育局长卢化栋表示,事故前教育部门曾勒令事故幼儿园对校车超载进行整改,但幼儿园未听从指令。卢化栋称发生事故幼儿园属于民办私立幼儿园,大部分孩子来自农村,目前,对民办学前教育只有监管,尚没有教育投入。据悉校车超载现象久已存在。
评语:
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过错,政府资金不足的过错,执法力度不严的过错,还是城市化变迁中公共服务被私利绑架的过错……一辆辆在乡村和城边道路上倾覆了儿童生命和求学之梦的“校车”,成为2011年一次次让公众拷问究竟和最终触痛了政府神经的关键词。
3、小悦悦事件
事件回顾:
女童遭碾压后十余路人不救。
评语:
在飞奔的经济数据和飞涨的财富中,小悦悦的离去引发2011年的中国民众集体反思。从儿童权利的视角,相比争议道德本身,为“小悦悦们”提供安全的环境和适当的保护,更为关键和迫切。
4、免费午餐计划
事件回顾:
“免费午餐”是由邓飞等五百多位记者、国内几十家主流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发起的公募计划,倡议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
评语:
一顿营养餐的缺失,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儿童权利问题。“免费午餐计划”是媒体介入公益倡导的一个典范,也是迄今为止最为出色的民间公益导致政府回应的行为之一,其行动力和影响力,都是2011年儿童权利事件中的亮点。
5、西安一所小学给“差生”佩戴绿领巾
事件回顾:
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进行佩戴。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但家长并不认可这一做法,指责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
评语:
标签化的背后,是对儿童权利的无知和漠视,是教与受之间不平等对话的痼疾。一个从小在绿领巾的压力下被剥夺了自尊和隐私的儿童,如何能够健康成长为具有创造力和包容心的公民。挣脱绿领巾的根本,在于还原儿童作为独立权利主体的真实,这也是2011年绿领巾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6、“虎妈”式教育
事件回顾:
属虎的美籍华裔母亲蔡美儿成长于精英家庭,为了杜绝“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在自家应验,将父辈的森严家规一脉传承,和两个女儿约法N章:不许在外过夜;不许参加玩伴聚会;不可以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不能低于“A”;不许不学钢琴和小提琴……在这位虎妈的严格调教下,大女儿索菲娅14岁就把钢琴弹到了世界音乐的圣殿——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小女儿路易莎在12岁那年,当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评语:
在功利主义传统和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教育的目标被工具化、结果导向化和严重扭曲。在2011年虎妈和狼爸的热议中,儿童的独立人格、价值和声音再次被掩盖。回归儿童权利视角,教育的目标包括养成尊重他人权利的素质,而一个没有受教育者参与的教育绝对不是好的教育。
7、女白领照顾脑瘫双胞胎13年,绝望下溺死两子
事件回顾:
女白领迫于压力溺死脑瘫双胞胎后自杀。
评语: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可达到的最高标准健康。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残疾康复公共服务制度的不完善,将沉重的负担压给了家庭,也是溺死双胞胎事件后面的制度原因。2011年多项针对改善儿童福利的政策正在制定中,希望双胞胎之死成为最后一个悲剧。
8、上海首套中小学性别教育教材启用
事件回顾:
上海首套中小学性别教育教材《男孩女孩》正式在上理工附小投入使用。统计显示,90%的孩子相当接受这门课,97.8%的同学表示很喜欢。但这门课暂时没有全市推广的计划,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怎样教授,不仓促上马。
评语:
健康生活,预防侵害,自我保护,保护他人,一切对生命、社会和他人的认识,或许都取决于对自我认知的程度。性别教育禁区的开埠是一次突围,让传统观念中的懵懂小童,实现了获得信息的权利,有了在寓教于乐中认识自己的渠道;也是一次宣言,让自我和性不再羞涩,而成为健康人格教育的启蒙主题。
9、李双江之子涉嫌无照驾车殴打他人
事件回顾:
9月6日晚,北京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门口,一对夫妻在开车刚要拐入小区南门时,因减速遭到后面一辆无牌宝马司机和一辆牌照为晋O00888的奥迪司机殴打。夫妻头部被打流血。两打人者欲逃离被控制。经核实,宝马司机15岁,无驾照,系歌唱家李双江之子。
评语:
剥开名人效应的外壳,热议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的核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触法未成年人问题。惩治并非终点,儿童权利的视角,要求立足于儿童渐进成长的特点,在程序和实体法律上区别对待,为他们创造回归社会、在人生道路上重新启航的机会。
10、小学教导主任上课时猥亵12名儿童被捕
事件回顾:
广西河池市罗城县一名50多岁的小学教导主任多次在课堂上猥亵女童,受害者至少12人之众。在被小孩家长察觉并报警后,这名教导主任仍坚称自己是“教学生写字时,无意碰撞到”。7月25日,河池警方披露,该疑犯最终在“零口供”的情况下,被以猥亵儿童罪逮捕。
评语:
在自我保护能力孱弱的儿童周围,能够让“禽兽教师”尽快绳之以法的,应当是具备预防、反应和社会联动报告功能的儿童保护机制。正是这一机制的不健全,让猥亵女童事件屡屡出现在公众视野。2011年是儿童保护和福利制度转型的年度,希望政策和实践的尽快落实,最大限度地让儿童避免更多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