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2日,巴西总统罗塞夫(右)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共同宣布“里约+ 20”峰会结束。新华社发
当地时间6月22日晚上8点左右,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峰会“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正式闭幕。193个国家领袖签署了峰会成果文件---《我们期望的未来》(The Future We Want)。会议成果文件写道,世界各国“再次承诺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为我们的地球及今世后代,促进创造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的未来。”
获得5130亿美元资金承诺
当地时间22日下午,联合国副秘书长、“里约+20”峰会秘书长沙祖康携联合国发展署、联合国全球契约、亚洲开发银行等多个公立或私营部门首脑,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本次峰会的多个亮点,特别是承诺用于可持续发展资金方面。沙祖康认为,里约峰会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不仅是因为我们谈判后决定建立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 G s),而且我们还决定建立一个高级别论坛来监督履约情况”。
据沙祖康介绍,本次峰会一共从各国政府、私营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获得513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用于实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沙祖康说,里约峰会期间还达成一系列的实际行动计划,比如种植超过1亿棵树、循环使用80万吨聚氯乙烯(PV C )等。
建超越GDP的国家福利评价指标
而最终形成的大会协议宣言,还包含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加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功能”、“建立超越G D P的国家福利评价指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沙祖康认为这些内容说明,“各国政府、联合国以及各主要团体对于签约和履约,都是认真严肃的”。
沙祖康说,至少有5000万人,通过社交网络等平台,参与了本次大会的讨论。加上现场参与大会的4万多人,本次大会的规模可谓空前。“但是如果仅有参与,而无成绩,则意味着无意义”,沙祖康说,但我们取得了包括谈判成功、设立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高级别论坛等多项成果,“‘里约+20’峰会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升级”
“里约+20”宣言中的主题,包括建立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海洋保护,提升食物安全,推动绿色经济等。
49页的协议中,还包括“升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部门一直是政府机构中的弱势部门,联合国也不例外。长期以来,总部位于肯尼亚内罗毕的环境规划署在联合国中一直相对弱势。此次协议中称,该署将获得更有力的资金支持、更广泛的会员基础以及更大的权力来支持科学研究和协调全球环境战略。
峰会主要成果:
●获得5130亿美元资金承诺,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启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讨论进程
●肯定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决定建立高级别政治论坛,取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监督履约情况
●加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功能
●建立超越G D P的国家福利评价指标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演讲遭炮轰
此前一直“爽约”本次峰会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最后一天“终于”出现在大会现场,代表美国签署了大会成果文件,并发表了讲话。
希拉里在演讲中强调环保“不是某些国家的问题,而是所有国家的问题”;她表示可持续发展对部分国家和人民,“不是长期规划,而是急需进行的现实行动”,可持续发展,确实是解救目前遭遇环境资源等多项因素制约的地球的唯一办法。
但另一方面,希拉里使用了许多华丽词藻来为“里约+20”峰会及其协议“唱赞歌”,却又未提及美国在实施这些协议方面的具体承诺。她说,目前达成的峰会协议包含许多重要原则,但峰会最重要的“产品”是“新的思维方式”和“可以引导行动的模式”.她还引用前不久去世的苹果C E O乔布斯的话:“不仅要敢想,而且要敢与别人想得不同”(thinkingnot just bigbut different)。
可是,希拉里这番表态很快就受到炮轰。N G O“第三世界国家联盟”的一位谈判专家米娜·拉汶形容希拉里“可鄙的虚伪”,因为“她来接受掌声,同时却命令她的手下否认首次‘地球峰会’的原则”。
“人民峰会”不买账
与里约会议中心的沉闷气息不同,火烈鸟海滩上到处是戴羽毛头饰的部落原住民、唱歌跳舞的环保主义者,仿佛一片欢乐的海洋。200多个N G O组成了“人民峰会”,欢迎任何人入场,每天吸引1.5万的人潮;与严格控制入场的官方峰会形成了鲜明对比。
峰会最后一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会见了“人民峰会”的代表,高度赞扬了“人民峰会”在“里约+20”里扮演的重要角色。但“人民峰会”的代表艾拉·佩特科斯基却对潘基文的表扬不以为然,她在记者会上公开表示,“人民峰会”代表了对“里约+20”官方峰会的激烈批评。
“我们,来自人民峰会,拟定了一份协议,也将在今天大会上通过。这份协议表达了我们对世界和政治的看法。这是对虚伪官方文本的严厉批评”,她说。
潘基文只好有风度地表示,联合国对一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表示尊重。“人民峰会可能会用与官方不同的、也许是更直接的语言。但我们中的每个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身份,都寻求同一个目标。”
除了“人民峰会”,现场也有抗议者的声音。一个名叫卡姆·芬顿的加拿大环保主义者在会场外撕碎了峰会协议:“我们拒绝这个协议!”他高声喊着,并引来一阵欢呼。“这个协议带我们往前走了多少?几英寸?”
有保安人员称,这些抗议未经批准,抗议者可能会因此失去他们的大会通行证。“这破通行证反正也没什么用”,抗议者反唇相讥。
记者手记
我们都忙于指责,忘了自省
里约,那个站在高高山上、俯瞰城市和海湾的着名基督雕像,被300只LED灯照得碧绿透亮。
为了“里约+20”,西门子公司把城市地标都给“变绿”了。
20年前,同样在里约,那个标志性的“地球峰会”,产生了国际上最重要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协议。
20年后的今天,尽管193国同意了峰会协议,许诺要建立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但这跟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换汤不换药,只不过多了一点“绿”---而且还没有具体细节和时间表。协议里也没有提到如何提高可持续能源的市场份额。
人们曾经对峰会寄予厚望。峰会上甚至播放了宇航员从国际太空站发来的信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 A SA )的约翰夫·阿卡巴向出席“里约+20”峰会的各国领袖表示:“从太空这里看地球,我们不禁真心为我们家园的美丽感动。我们向你们致敬,因为你们正在为地球、为数十亿人民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可惜这番言辞未能打动出席的193国领袖。欧债危机、美国总统竞选都成了峰会的负面因素。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首相卡梅隆、德国总理默克尔均未能出席。经过数月拉锯达成的协议文本中,各国甚至不愿重申自己1992年的承诺,遑论提出新承诺。
自协议文本公布之日起,指责声就不绝于耳。民间批评官方,穷国批评富国。媒体也是一片哗然。美国《哥伦比亚新闻观察》倒是发表了一些有趣的观点:“1992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对地球峰会也没什么热情。不过主流媒体刊登了大量报道,提醒他这对他竞选连任的潜在影响,使他改变了主意。可奥巴马没有出席‘里约+20’峰会,却没有受到媒体的强烈炮轰。”
也许我们都过于关注别人的错误,而忘了反省自己。在地球遭受前所未有重创的时候,我们却忙于看热闹和冷嘲热讽,忘了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就这样袖手旁观?我自己,可以为我们的家园、为人类的未来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