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梁树新:微公益的践行者

梁树新,一个自我炒作者?一个投机取巧者?

 

冬日的下午, 在窗帘把窗户敲打得噼啪作响的办公室里,梁树新摆摆手说:“不会浪费时间和这些质疑者争吵了。”

 

他慢慢想明白一件事儿--想利用微博聚合资源,取得效应,去推动一些事情,就要承受遭非议的代价。这是公平的。

 

但也许是不公平的,毕竟质疑要比行动更容易。他感慨:微博将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第一眼感觉,新浪微博和新浪博客一样,继续打名人牌。”自从2009年9月20日,梁树新发出第一条微博起,他就开始了草根式的探索。在这里,他广交朋友、用心经营、见证奇迹。在微博上,他为一名铊中毒护士求稀罕解药,果真找到救命机会;他呼唤博友不穿裤子搭地铁,吸引了全城媒体的目光;他为高考生李盟盟因为录取通知书被锁而不能被录取鸣不平,竟掀起了舆论风暴让她顺利入学。当用一支山村学生的铅笔,以物易物,最终换来一座校舍的价值时,他发现自己能做到更多。

 

如今,经过两年多曲折探索,他终于为自己找到了方向--一种借助网络兴起的草根公益:微公益。微博主题也变得突出明晰起来。

 

“你看,我在微博上低调了很多。”他声音低沉,语言朴素,像是找到了归宿。

 

“在不穿裤子搭地铁之后,你还保持低碳生活吗?”记者问。他承认,“其实就是好玩啊,当时没想那么多。”

 

“没想那么多”, 在梁树新的讲述中,这是他做许多事情的开端。或许这就是行动者的特点:不瞻前顾后,不拘泥概念,灵活探索,点滴改善世界。在瞬息万变的转型时代,梁树新有一种紧迫感。他说,有三四成把握就要行动,总害怕错失时机。

 

3月9日,梁树新在微博上看到央视《今日说法》关于贵州红板小学学生没午饭吃的报道。苦恼于推行淘宝公益网店的他灵光一现,决定发起爱心午餐计划。

 

他兴冲冲地去和红板小学校长沟通情况,对方却说,学生习惯了不吃午饭,午餐计划还得请示领导。行动了再说。他给志愿者打电话:我们就在淘宝上卖饭吧--5元一份的虚拟爱心午餐,募集到的资金全部捐出;除了他供职的天涯社区,他还邀请“多玩游戏网”、NGO“麦田计划”加盟。

 

到了晚饭时间,梁树新上网查了一下。他发现,4个小时之内,虚拟午餐卖出了1000份。“我吓一跳,顿时有了压力。”他说。捐款是打到梁树新的个人账号,这意味着他要承担起道德和法律风险。果然,很快,他遭到了质疑。

 

此后,网络草根爱心遭到更大的挫折。20天后,当募捐到二十几万的梁树新一行到达贵州黔西县,县教育局领导婉拒了他的午餐计划,领导谈到稳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最后建议,最好能把钱发给家长。县领导并不能说服梁树新。第二天,他们驱车直入红板小学。

 

“我差点把命丢在贵州了。”回忆起来,梁树新仍唏嘘不已。汽车翻到山沟里,梁树新记得汽车翻了两圈半。幸运的是,除了一名记者肩胛骨折了,其他人只是虚惊一场。

 

谈判还得继续。直到4月1日,校方才允许午餐计划进入校园。校领导担心午餐中断后无力承担,便对学生强调:“饭是叔叔阿姨带来的,他们承诺提供三年午餐。”

 

不管多么委屈,毕竟,孩子们终于吃上了热乎乎的午饭。这一天,梁树新站在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当电视台记者递过麦克风让他表达感想时,他百感交集,无言表达。

 

这些偏僻的乡村小学,不仅安放了他的乡村理想草根情怀,还让他找到了存在感与意义感。他总是回想起小时候,广西贫困的乡下。在他讲述的苦难史中,有贫穷,有上不起学的悲伤,有他辍学到广州打工的辛酸。

 

初三毕业时,他拿了父亲的50块钱,只身到广州的一家小饭馆打工。除了养活自己,他还寄钱给哥哥交学费。饭馆对面是广交会的会场,广交会是他痛恨的“节日”,总有接待不完的客人和洗不完的碗。高中毕业后,他当了几个月的建筑工人。那时,孙志刚事件还没发生。在那些风声鹤唳的夜晚,没有暂住证的少年梁树新总是惊恐地躲在宿舍里。上大学时,又是那些催人泪下的乡村场景--亲戚们来送别,给他凑学费。大学4年,他拒绝拿贫困生补助,很早就用稿费养活自己。他为此而骄傲。

 

走出大学校园时,1976年出生的他已经26岁了。“大器晚成,很有紧迫感,”他又笑着更正,“哦,没有成。”

 

当经过多年奋斗成为天涯社区商务运营总监时,他偶然看到了当年的饭馆。他走进去,竟看到当年一起打工的工友还在那里打工,那个经理如今还是经理。他突然有了一种恍惚感,似乎看到命运的另一种可能。

 

在红板小学,他看到孩子们腐蚀的牙齿,吃上午饭的满足。他希望他们也能改变命运。他还告诉自己不能只是心血来潮,尽管那时他连一个合法的募捐身份都没有。

 

几天后,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领导的到访让他豁然开朗。他们希望和梁树新的团队合作午餐计划,梁树新提出四点要求:第一,贵州青基会不向我们收取管理费;第二,要保持身份独立、平等的关系;第三,有足够的决策空间;第四,公开透明。

 

对方欣然答应。清明节,双方签了协议--清清白白的,他希望。梁树新团队成立了专项基金“微基金”,终于解决了身份问题。3个月后,这支年轻的团队还有了办公室。

 

采访就是在微基金的办公室进行的。在那里,梁树新介绍,他正在探索一种新的公益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包括NGO资源,向西部农村地区学校有序输送,以新技术和新理念影响和改变当地传统教育生态,最终实现乡村教育环境正常化和公平化。 “我说的正常化应该是最低标准,你看这些贵州的孩子连饭都吃不上,还谈什么素质教育。”

 

如今午餐计划惠及贵州省8所小学,1500名学生。明年覆盖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除了改善学生营养,微基金还致力于联合其他公益组织,为贫困山区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在天涯公司,他又多了一个职位--公益总监。一位同事佩服他的本事:“他能够把事情安排好给他的下属,让他们代替他做得很好。”

 

随着民间力量的不断推进,温家宝总理终于表态 :中央财政拿出160亿,资助学生午餐

 

但梁树新并不打算就此退出现实舞台,他希望与政府合作,甚至希望政府“购买我们的服务”。他想把微公益的理念发扬光大。

 

在他的理解中,微公益是草根的,又是快乐的。他慢慢总结--悲情不是持续的生产力,他厌倦了那种展示伤口、渲染情绪的募捐。他会过滤过于绝望的信息,当他收到求助私信时,通常只转发那些让人看到希望、能够解决的困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梁树新:微公益的践行者  行者  行者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