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周刚刚结束的里约+20峰会,各方普遍表示失望。或许是为了避免重演哥本哈根会议最后时刻的闹剧,此次会议的主办国巴西降低了对会议成果的预期,以致于当任何议题受到反对的时候,巴西总显得束手无策。会议的成果文件言辞雄伟,却空泛无物。
那些历经艰苦的长途飞行才抵达里约的与会代表可能会问:除了大大增加碳排放之外,这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联合国会议究竟取得了什么成果?
这种普遍的沮丧情绪在商界反映得尤为明显。以前,几乎没有人认为商业机构能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领导作用,但此次里约峰会结束之后,商界显得比政府更具远见和进步性。商界人士对联合国进程的失望在本月早些时候在哥本哈根大学举办的一场会议上便可见一斑。会上,全球海上运输业巨头AP穆勒-马士基集团的气候变化顾问约翰·科纳普·邦曾预计,各国政府根本不可能在里约会议上达成一致。他认为,最先采取行动的将是企业。
实际上,跨国企业已经开始采取应对措施了。商界领袖多年来一直呼吁政府制定清晰透明的规章制度,以便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寻求更可持续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单方面采取行动。微软此前宣布将从七月一日起对自身征收碳排放税,引起了一阵轰动。根据该计划,微软在全球主要地区的办公室和数据中心的所有碳排放都必须缴税,税金将用于购买碳排放配额。微软称,此举将使该公司实现碳中和。
其他公司也在实施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比如,英国马莎百货为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制定的“A计划”刚刚度过了第五个年头。
2007年,马莎百货为自身定下了碳中和、零垃圾填埋等五大类100个可持续发展目标。2010年,马莎百货新增加了80个目标,并宣布要到2015年之前成为世界上最可持续的大型零售商。该公司密切监控计划执行的全过程,邀请外部机构评估项目进展,并将目标的完成情况记入员工奖金的计算中。
马莎百货发布的报告显示,五年来“A计划”共为该公司创造了1.85亿英镑的收入。到目前为止,马莎百货已经完成了180个目标中的138个,另有30个目标将如期完成,6个目标进展迟缓,6个目标未能完成。在已经完成碳中和与零垃圾填埋目标的情况下,这家零售业巨头日前再出新招,邀请顾客在来店购物的时候捐赠出旧衣服进行回收或者再利用;到目前为止,参与者人数已达2100万。在供应链一端,马莎完成了棉花种植用水量减少一半、农药使用减少八成的目标。此外,该公司还为慈善机构募集了超过1亿英镑的善款。
虽然全球商界对联合国系统的不作为普遍不满,但上述创举究竟是个案还是趋势?当多边谈判僵持不下之时,已经有将近7000家大型公司签署了《联合国全球盟约》——该文件鼓励企业自觉推动人权、反腐败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签约企业指出,一个资源和能源受限的未来世界将危害他们的声誉和正常运营,而在未来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只有那些适应力最强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当然,我们也不能指望商界凭一己之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但如果各国政府无法达成一致,阻止海洋过度捕捞,或者终结二十国集团2009年就已经谴责过的全球总计6000亿美元化石燃料补贴,商界的贡献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注:“中外对话”(http://www.chinadialogue.cn/)是一个致力于环境问题的中英双语网站,总部位于伦敦,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本文作者:伊莎贝尔·希尔顿,“中外对话”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