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广电集团联合主办的“深圳市第三届公益创意项目大赛”举行了初赛·复赛颁奖典礼,表彰了从初赛170多个公益项目中脱颖而出的“80强”,以及复赛决出的“20强”。创意新颖、贴近民生就是公益生命力的源泉,据统计,仅20强在不足半年的时间里便自己募集了总额逾500万的社会资金,而此次大赛为最后决出的“十佳”颁发的一个重要奖励就是:总额近400万的配套资金,每个项目最高额度不超过50万。
公益可以不依附机构
经过2009年、2010年两届大赛的磨砺,今年“深圳市第三届公益创意项目大赛”从拉开序幕便广获公益界人士的热捧,共收到170多个公益项目的申请书,而且与前两届相比,项目的创新性、成熟度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据此次大赛的承办方之一——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举行公益项目大赛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公众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公益的真谛:‘公益’不单单依附着组织或机构而存在,政府鼓励民间公益组织走近群众,尤其是走近弱势群体,去发现他们的需求,创新自己的服务、设计自己的项目去满足这些需求。这样的‘项目’也能更好地集合民间力量,发挥其独特的慈善魅力。”
“吸金力”体现生命力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角逐,昨天大赛集中举行了初赛和复赛的颁奖典礼。在初赛中,经过各界专家评委的评选,从170多个项目中甄选出了“80强”;在复赛中,除了专家评委的打分,又加入了项目吸纳社会定向捐赠的比重和市民网络评票环节,共决出了综合得分最高的“20强”。
昨天,记者看到了“20强”的评分表,其创意之新已充分显现在其吸引社会资金的能力上,20个项目在不足半年的时间内吸纳的社会资金总额已逾500万元(项目参赛的标准之一是:未实施或实施时间不足半年)。正如一位专家评委所言:“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向公益项目投入资金的选择上,就像经营企业一样慎重,希望这种社会责任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个资金的数额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这个项目的生命力。”
据悉,从“20强”中决出“十佳”的决赛将于本月26日举行,最后的“十佳”除了将获得一系列荣誉称号,还将分享福彩公益金为此次大赛设置的近400万的配套资金。
专门服务弱势群体
为谁服务?怎么服务?——这些完全靠参赛项目的团队自己去挖掘、开辟,也是“创意”的灵魂所在。与前两届大赛一样,今年参报的公益项目依然把服务的目标定为来深建设者、残疾人、青少年、老人、失业人群等弱势群体,只是服务的角度更新、更细、更多元化。
昨天,大赛公布,在初赛中晋级的“80强”公益项目中,最多的是助残服务类(15个)、来深建设者类(12个)、青少年服务类(11个),其次则是妇女儿童类(9个)、老人服务类(7个)、社区综合类(6个)、医疗健康类(5个)、扶贫助学类(4个)等。深圳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马宏曾一语中的:“各种公益项目的创新,其最终目的都是向市民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扶持,尤其是让弱势群体得到更专业的服务。”
“80强”中决出的“20强”,个个令人眼前一亮。
目前总分最高的公益项目是“放飞音乐梦想——来深建设者子女素质教育关爱计划”项目,其宗旨是让“来深基层建设者的在校子女与深户孩子一样,享有以‘才艺+特长’为主的素质教育机会”,以音乐为媒介传递温暖、传递感恩、传递慈善,目前到账社会捐助资金达50万元。
吸纳社会资金最高的是“情暖你我——关爱社区长者之银杏计划”项目,到账资金达60万元,已超过大赛最后“十佳”每个项目能分得的最高50万的限额,该项目将在深圳20个社区内研习国外老人服务体系,探索中国老人居家养老的新模式。
此外,还有帮助“就业困难女性及全职家庭主妇就近就业”的“悦之——就业困难女性援助计划”项目、为“残疾人、下岗人士、重病者等弱势群体、低保边缘人群提供慈善服务”的“创新型多元发展慈善超市”项目、为“残疾人及其亲属提供玉石工艺培训”的“中国残疾人宝玉石文化创意孵化产业园”项目等均已获得30万~50万元的社会捐助金额。
相关新闻
刘海军倾诉“公益之情”。
深圳晚报记者王雅报道 昨天,在颁奖典礼现场,深圳残友集团总经理刘海军以“双重身份”道出了对公益大赛的感激:“在公益大赛中,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成熟,大赛不仅让我们提升了实施项目的能力,还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大赛已经成为深圳公益项目的‘孵化器’。”
刘海军的“双重身份”是:多年前,下肢瘫痪的他是深圳公益项目的受助者;这些年,他又成了深圳公益项目的参与者、实施者。对深圳公益事业的发展,他颇有感触,做公益难——这是许多公益人摸爬滚打后的心里话;没经验可循、要自己找项目、要自己找资金;做公益快乐——这是许多公益人坚持至今的源动力;帮助残疾人找到了自我价值、扶持困难人群走出困境、弱势群体得到了社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