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绿地图”公民环保运动扎根桂城

     

        昨日10时20分,接近中午,记者致电桂城义工联的曾惠坚,她赶着要参加一场“创文”的会议;中午12时多,开完会后的她,匆匆忙忙扒了几口饭,就接受了记者采访。

 

       最近,曾惠坚确实有些忙。作为桂城义工联的义工骨干,也是本地一名环保人士,她近日还发起了一场名为“绿地图”的环保体验式教育活动,获得了桂城关爱基金的资助。

 

        在这场名为“绿地图”的环保活动中,市民可通过体验式的游览和观察,将桂城的生态资源、绿化景观、动植物分布等信息,绘制成“绿色地图”,形成一幅反映桂城人文生态景观的本土综合图谱。

 

        目前,除了要策划和组织“绿地图”的活动,曾惠坚还要参与政府“创文”等工作。虽然很忙,但她觉得很充实,更让她欣慰的是,“绿地图”项目的运作,让桂城市民拥有了一个全新的公民环保意识提升平台。

 

绿地图”落地桂城

 

        近三年来,记者一直在关注桂城关爱基金资助的公益项目。近期出现的“绿地图”项目,在众多以居家养老等为具体服务内容的项目中,让记者眼前一亮。

 

       “绿地图”是纽约的一家非营利组织,其工作内容,主要是致力于联合世界各地的人,以绘制绿色地图的方式,帮助更多人认识和描绘本地区的人文和生态环境。作为国外一个比较知名的环保项目,“绿地图”也是首次引入到南海。

 

       为何要在桂城策划“绿地图”的项目?

 

       曾惠坚表示,近几年来,桂城、南海都在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包括内河涌水质、城区自然生态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这些工作,多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如果民间有更多环保力量,能有更多人参与环保,会有一种自下而上的推动力,环境保护的效果会更好”。

 

        民间环保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公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对此,曾惠坚深有感触。

 

        自2009年获国家环保部颁发“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证书后,曾惠坚积极投身环保公益事业。两年多时间,她与一班热心的环保志愿者朋友,一起策划组织了“志愿环保广佛同行”、第16届亚运会省人民体育场环保行动等多项活动,还承办了深圳大运会绿色志愿者能力培训等环保项目,“在活动中,我感觉到,如果有好的教育手法,可以有效提升市民的环保热情和环保意识”。

 

       因此,她联想到了“绿地图”的概念。

 

       近日,在曾惠坚的努力下,桂城义工联新成立“绿地图”义工分队,并正式策划了“绿地图”体验式环保教育活动,向桂城关爱基金提出经费资助申请。

 

       经过评审,“绿地图”项目获得了关爱基金5万元资助。桂城街道社工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绿地图”项目,也是关爱基金设立以来,资助的首个偏专业的成长型环保项目。

 

       谁来绘制“绿地图”?

 

        在桂城的“绿地图”项目中,市民参与是最核心的因素。

 

       曾惠坚告诉记者,项目为期一年,义工分队将围绕“慢慢走进大自然,从认识到珍惜”的理念,发动桂城的民众走进乡村小巷、社区还有景区,进行实地的生态系统考察和挖掘,并收集桂城环境中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态、文化景点等“绿色”信息,继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在地图上标示出来。

 

       “形式会多样,但首先都要有参与,要有亲身体验。”曾惠坚介绍,“绿地图”项目在组织民众体验后,会引导参与者进行绘画,或者摄影,这些将作为基本素材,汇总后再由专业的绘图和制图人员,制作标准的桂城“绿色地图”。

 

       成型的地图,将主要包括公园、广场、古村、历史文物,本地物种、交通步道、环境资讯等信息,“到时候会把地图做成漫画的形式,方便阅读和理解”。

 

       记者了解到,项目7月启动后,“绿地图”义工分队已从最开始的5人,发展到60多人,除了桂城本地的青年义工外,还吸引了来自广州、禅城、西樵等地的优秀义工加盟,建立起15个策划小组,分别负责15项暑期环保宣教活动,每个策划小组,分别由“中国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担任导师。

 

       在近日开展的一项活动中,60个家庭参与了桂城怡翠公园的生态体验,并绘制了怡翠公园的“绿地图”。很多小朋友,在义工和家长的指导下,用稚嫩的画笔,画出了他们心中的“绿色公园”。参与此次活动的市民刘先生就笑言,“平时跟孩子说得再多要保护环境、节约用水,还不如带孩子出来实地体验一番,自己体验过,再画出来,印象要深刻得多”。

 

       曾惠坚表示,目前该项目也开通了微博,名为“桂城绿地图”,接下来会一方面推进生态体验和“绿地图”绘制工作,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微博等渠道,进行公民环保的宣传和咨询服务。

 

      “绿地图”成型后,政府会不会采用推广?

 

        虽然目前“绿地图”的活动开展比较顺利,但曾惠坚心中,一直有块“石头”没能落地:“绿地图”的初稿预计明年1月可面世,但地图绘制成型后,政府会不会采用和推广?

 

        这番担心,也道出了目前民间环保的一个痛处,即民间环保组织知名度尚不够高,精心做出来的成果,若不能得到政府的采用和推广,活动的效果就可能要打比较大的折扣。

 

        对此,桂城环保办主任陈德球表示,“绿地图”体验式环保项目比较有新意,也很重视民众的参与感,如果绘制的“绿地图”效果较好,桂城环保办肯定会采用甚至帮助推广。他同时表示,如果“绿地图”项目在运作过程中,遇到一些难题,也希望项目团队能与桂城环保部门沟通,环保办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绿地图’项目开始之前,我们团队的主要成员就一直想注册。”曾惠坚告诉记者,现在省里对社会组织的注册“门槛”大幅降低了,而“绿地图”团队中也不乏专业的环保人士,所以,她们希望今后可以从义工分队,转型为专业的环保社工机构。

 

       现在场地还不好解决,还有聘请社工、运作经费的问题,“我们不急,先把各方面工作做好,等自身实力和口碑上去了,到时候注册为社工机构,条件才会比较成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扎根  扎根词条  绿地  绿地词条  公民  公民词条  环保  环保词条  运动  运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