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大中华》日前报道了广州救助站的爱心服务。他们的许多做法值得借鉴。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多辆爱心救助车每两个小时在街上巡逻一次,专门寻找救助乞讨流浪人员,热情地将他们请上车,运到救助站给予登记服务,在衣食住行上全方位帮助,联系户籍所在民政返乡,但来去自愿绝不强迫。多批志愿者走上街头,与乞丐交朋友,冬天送被夏天送冰,排忧解难清洁了市容。
其实,所谓的救助站就是以前的收容所。广州为什么做得好,就在于把治理管制变成服务救助。每个乞讨流浪者的行为原因各不相同,世界各国都有这一类人的存在。林清玄在一篇《金色印象》中写乞丐的时候说,有朋友称台北有许多假乞丐,你不要给他钱。但是他却认为,即使对方是富人,当他伸出手来讨要的时候,他的内心就已经是一个乞丐了,内心乞丐的人我们都要对其施舍。林清玄解读得多好,不管真假,施予是个人的行为,我们不能因为若干人的欺骗而不为善。所以广州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面对所有乞讨流浪者的做法都把服务救助作为最高原则,尽管有人浑水摸鱼。但是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的双管齐下会发酵为温暖心灵的感化,百分之八十的人如果不是出于困苦无助,一般不会去乞讨与流浪,这是事实的不争。
陕西勉县刑满释放人员刘某前往勉县救助管理站寻求救助,因其条件不符合,双方争执不下,刘某捅死救助站长。站长虽然无辜,但是如果话语温馨一些,态度和蔼一些,很可能不至于如此悲剧。我们能见到多少宠物救助站流浪狗救助站流浪猫救助站,而乞丐流浪的救助远不如宠物红火,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地铁车厢里那些“坚决拒绝乞讨卖淫行为”的口号式广播实在生硬,比起爱心救助缺少了许多人文关怀与人性。
其实,不少形象工程做成了面子工程,楼房刷漆,棚户筑栏,旧墙上色,摆花结彩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每一座城市的爱心救助车多转转,城管整治车少跑跑,心灵和谐了社会能不和谐吗?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越来越少了,形象工程当然就会使每座城市更靓丽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