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NGO研究所副所长的贾西津教授(左),在美国哈佛、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都做过访问学者,其研究领域侧重社会部门的国际比较,她结合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机遇与问题,为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带来了许多“新鲜空气”,尤其是重点阐释了欧美社会组织发展三大特点。
社会功能并非“拾遗补缺”。贾西津说,国际社会组织活跃在什么领域,如果我们去看它所贡献的GDP和吸纳的人员就业而言,国外三大最活跃的领域是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
“比如我们提到的常青藤大学都是社会组织,到国外去上哈佛、牛津、斯坦福所有的都是社会组织;国外最好的医疗机构也都是社会组织,他们在社会中承担着主体的服务功能。”贾西津说,社会组织在社会功能领域里所占的地位是一个重要的标识,他们在发达国家GDP的贡献中平均占到4.5%左右,有的甚至占到8%。
日常性小额捐赠发达。“比如在美国,像我去做访问学者时,每个学期的时候定期收到来自于联合公募组织的一封信,这个信会里有一个名单,里面有上百家社会组织的目录,你愿意捐多少资金给哪一个社会组织划个勾即可。”贾西津说,对于美国大多数的白领、教授这样的群体,在每年的收入中都会有一个计划比的安排是用于慈善捐赠的,这让日常捐赠变得简单。
慈善中介发达,广泛联盟影响公共政策。在国外,存在很多服务于社会组织的社会组织,这些慈善中介通过联盟、再联盟的方式形成了巨大的伞状结构,最高顶端的机构往往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独立代言机构,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影响力非常强大。例如美国的独立部门、英国的NCVO都能代表几万、甚至几十万家社会组织发声。
她认为,目前中国的社会组织太多依赖政府的“直接输血”,发言能力相对较弱,对如何开发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