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网]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家族社会走向公民社会的过程中,应当如何传承孝文化?“‘孝的当代价值’暨《中国孝文化概论》出版座谈会”29日在此间举行,各界人士就共同关注的“孝”话题展开讨论。
作为《中国孝文化概论》的作者,湖北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肖波认为,“如何安放我们的暮年”是每个中国人无法回避的挑战。对于建构养老保障这样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中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须弘扬孝道,发挥孝文化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作用。
他表示,从实践层面上说,父母与子女间的代际伦理仍是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的伦理关系,养老、敬老仍是基本家庭美德,家庭尤其农村家庭承担了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且在较短时间内,指望“未富先老”的国家完全代行养老之责并不现实。因此,在政府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功能的同时,弘扬发展以孝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文化,仍是基本和现实的选择。
他也指出,孝文化的建设需要用现代的理念。“平等性应是新孝道构建的前提,父母不能以权威自居,子女不能唯我独娇;民主性是新孝道构建的基础,父母子女之间互相尊重;保障性是新孝道构建的核心,社会养老体系不完善是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子女根据家庭实际为老人的晚年生活尽早做出妥帖安排,如给父母买养老保险、送养老院等,让父母感到子女的孝心。”
“现实中的孝道失落,会对个人、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造成严重伤害,表面上是利益当前的亲人反目,深层次上实际伤害了社会风气。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既损,和谐社会的建设何谈?”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葛晨虹一针见血指出,当前社会的浮躁与集体焦虑,亦与孝道的失落密切相关。
她反复强调“百善孝为先”,并认为惟有建设好了精神家园,人们的幸福感才有着落,生活也因此获得了意义。面对道德失范的社会乱象,惟有大力强化“孝”的“固本”之举。
著名学者李汉秋近年来一直奔走倡议设立中华父亲节、母亲节。他认为,“孝有着非常好的载体,即通过节日的形式来推行与弘扬。”他同时就中国特色的父母亲节与美国的同类节日进行区分,指出中国的母亲节定在孟母成为母亲的日期,而父亲节则以黄帝乘黄龙升天的重阳节为标志。
本次活动由光明日报国学版、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和湖北工程学院共同主办。来自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共孝感市委等机构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国学领域的40余人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