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最终引发了人们思维方式,乃至具体机构的变革。去年6月,“郭美美事件”出人意料地带给了红会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而在事件爆发的三个月后,新任的红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立志要对红会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这个时间节点,距今已将近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间,公众对于红会改革关注的热度从未降低,而在7月3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是再度引发了舆论对于红会改革进度和未来走向的一次讨论。(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鉴于《意见》本身最初就是由红会进行起草,并在征求多个国务院部委的意见之后经国务院批准并发布。因此,它其实反映了红十字总会、地方分会、国务院部委的意见,个中必然包含着诸多共识、分歧和妥协。从意见的内容来看,首要的一点在于重新明确了红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即红会属于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故而,红会得以继续保持自身的事业单位编制占所有工作人员一半的安排,且实际上,红会也依旧保持了行政级别待遇。
而把目光聚焦在具体的改革层面,一年来,在赵白鸽的主持下,红会主要对内进行了治理结构的调整,并对外进行了信息平台的建设。就前者而言,为避免“分会闯祸,总会灭火”这样的顽疾频频出现,《意见》特意提出,上级红会要加强财务监督、工作督察的力度,并可以就下级红会专职负责人的任免提名发表意见。很显然,只有通过人事上的垂直管理改革,才能收拢之前过于分散的权力,并确保红会系统本身的“一条心”。(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而就后者而言,按照媒体的报道,目前中国红十字会信息化系统已经完成了初步设计和专家会审评,已进入项目具体实施阶段。预计2012年底将实现外网门户、捐赠发布平台和筹财管理系统基本版的上线,并选择3至5个省作为试点;2013年底力争实现“中国红十字会信息化系统”基本功能上线,并推广到80%的省级红会;2014年底全面完成所有功能,推广至所有理顺体制的省级红会、80%市级红会和50%的县级红会。可以说,要想找回丢失的社会信任,从哪里跌倒便从哪里爬起来,几乎是留给红会唯一的路径。因而,公众捐款信息平台的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红会存在的生命线。(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不得不承认,这一年来,红会的确在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改革。不过,这场关乎官办慈善机构生命力的改革到底能否成功,已经交出的这份“期中答卷”还不能给我们以明确的答复。直白地说,一个慈善公益机构是官办还是民办,本身并不能成为一个根本的问题。对于现代慈善机构而言,体现自身存在必要性的有两个标准,一是富于高效,执行力强;二则是执行的过程足够透明,能够接受外界的监督。所以,无论机构自身的属性如何,但凡不能符合上述两个标准,那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目前的红会可谓刚刚完成改革的顶层设计,欲提升公信力,在接下来的具体部署和实践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在资金募集、财务管理、招标采购、分配使用上的捐赠信息绝对公开透明,能够经受公众的监督和检查。再者,红会还需要抓住社会建设的机遇,干成几件大事好事,以此体现自身高效的执行力。用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王行最的话来说便是:“在把活儿干好的基础上,还要把干活的过程说清楚”,方能最终形成公益组织的公信力。
尽管遭遇之前急风骤雨式的问责,但红会终究拥有很多其他民间组织不具备的优势。用赵白鸽自己的话来说,红会拥有来自国家、社会和国际红十字会三方面的赋权。如今,来自社会公众的赋权遭遇了危机,红会至少还有另两方面的优势。因此,只要能够抓住机遇,在下一步的具体改革中提升效率,同时确保信息的及时公开和透明,那么在改革和实践过程中逐渐收获那些丢失的社会信任,就不是一种奢望,而是完全可能做到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