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4日,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简称慈展会)在深圳举行,544家国内公益慈善组织(项目)、基金会、企业、教研机构及省、直辖市、自治区参展团齐齐为公益登场亮相。作为一次政府主导的大型活动,本届慈展会既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也同样在各方跨界碰撞后带来了深刻思考。
本报记者黄英男 侯雪竹
为何是深圳
在慈展会开幕第一天的某场论坛中,一向以敢说话著称的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对着满堂来宾大声说:“我们应该为深圳这座城市的宽容鼓掌!”台下掌声雷动。
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近年,深圳正在进行一次意义更为深远的社会建设尝试:建设慈善之都。在此理念下,深圳做着各种探索。
在现有政策对民间公益组织的注册实行“严进”的双重注册体制下,深圳在2006年就对行业协会和商会实行了直接由民政部门登记的体制;2008年,深圳再对工商经济类、社会福利类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开展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的体制;2009年,民政部跟深圳市政府签署了一个协议,明确写道:同意深圳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的制度。
政策的“松绑”让民间公益组织在深圳蓬勃发展,而普通市民也有更多机会参与公益,“志愿者之城”成为深圳的另一个称号。在去年民政部发布的城市慈善公益排行中,深圳市因人均捐赠最多而被评为“全国最慷慨城市”。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说:慈展会落户深圳,既是深圳一贯坚持改革创新的结果,也是深圳长期以来致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产物。
如此,7月12日,260家公益慈善组织,142家企业,104家基金会,26家省市组团,12家科研媒体机构以慈善之名,亮相深圳。
“做慈善到深圳”,首届慈展会落户深圳,水到渠成。
□亮点
公益集市
卖“益”之乐
水晶的蝴蝶胸针、由自闭症儿童自己烘烤的糕点、手机挂件、iPhone外壳等等,位于6号馆的公益集市在慈展会3天的展期中积攒了大量人气,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8个城市的19家公益慈善组织(项目),将180多种公益爱心产品带到展会中,进行义卖。
参与公益集市的人,在选购结束后,得到的是一张产品收据,在门口收银台缴费后,才可拿收据前往摊位处,兑换自己的心爱之物。慈展会当天结束后,产品所销售得到的善款会经统计后,分别返还给卖商品的公益组织(项目),在确保透明的基础上,公益组织(项目)需通过各种形式公示自己的募款情况,并向公众公示善款的使用情况。
在集市上,沃尔玛残友爱心柜台项目的摊点人气较高,聚集了较多的买主,它们的爱心商品是一些五颜六色的手机挂链及残疾人自行设计及加工处理的iPhone外壳等。
摊位中,围坐着五六名残疾人志愿者,不时用各式装饰品拼装出一个iPhone外壳,“进来看看吧,说不定就有你喜欢的”,小刘热情地把好奇的人往不大的摊位中领,她说,自己就是这些手机壳的设计者,看着一个个的手机壳被买主看中带走,她别提多有自豪感了,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这个外向的小姑娘,右手已经残缺。
在慈展会设立这个摊位除了将盈利资助残疾人生活这个用途外,也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渠道。小刘说,以前一些残疾人只能在家无所事事,无法融入社会让他们倍感生活的无趣,但其实这种设计及制作手机壳的工作特别简单,很适合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参与制作,因为这些商品比较时尚,所以买的人也比较多。这几天,尤其是在6号馆的参展方,时常会利用午休时间,到集市中逛一逛,买走他们的iPhone手机壳,从开展日当天到结束,已经收入近五千元。
虽然集市人流如潮,但也有人提出建议,“如果这些东西再实用些,我会更愿意购买”,一名外地参观者说。由于大部分卖品都是一些小饰品,他的购买行为主要是想表达“善心”。
公众体验
游“益”之乐
虽然作为“慈善之都”、“志愿者之城”,但一场并未走上街头的公益展会,究竟会用什么方式把市民吸引到现场来?
在深圳志愿者们在街头向市民派发免费参观门票的同时,等待参观者的不仅有正规参展方的展示,更有一系列围绕公益主题的轻松有趣的体验。
东道主“深圳慈善MALL”位于会展中心8号馆,是一个现代科技与温情慈善的综合体,这里的互动游戏“慈善沙滩足迹”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参与,游戏借助投影墙和地幕红外线联动技术,使投影墙上呈现一棵绿色大树,当观众踏上地幕上的“慈善之路——沙滩足迹图”时,就会触发投影墙上的大树“结”出累累硕果,而每一个硕果都会显示对应着深圳的主要慈善机构和项目、语录等。而最有趣的是,当观众每留下一个足迹,将有爱心企业捐款10元,而善款数量将会显示在投影墙刻度表上。
而组委会的“公益寻宝”活动则通过参观者寻找指定展位的方式,来引导参观者加入公益理念学习的小游戏,并实现抽奖。神秘、轻松的游戏设计仅在开展的第一天下午就吸引了2500多名公众参与。
公益人
思“益”之乐
除了为普通市民提供参与公益活动、了解公益组织、公益项目的机会外,本次慈博会的“重磅”论坛、沙龙则为更多的专业公益人提供了分享、思考和学习的机会。
2012《慈善蓝皮书》让人们了解了中国公益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概况,“知名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案例分享会”为企业们带来了更多维度的公益模式思考,“公益人才困境的解决之道”则让公益人一起探索公益人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而“公益行业透明化”则为民间公益组织提供了一套信息公开的有效办法。
联盟
联“益”之乐
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公益集体展示,跨界成为这次展会的一大特色,而为充分发挥不同团体的优势,国内首个“企业公益联盟”也在7月13日在慈展会现场成立。
此次成立的企业公益联盟由京华天使基金、大连万达集团、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佳能(中国)有限公司、长江商学院等数家机构及企业联合发起。
作为不同性质的发起方,各方多年来均利用自己的特长优势开展着不同形式的公益项目,而此次合作,则标志着各方优势资源的集中整合,未来,企业公益联盟将致力于在环保、教育、文化、社区等方面协同合作。
同时,联盟将随时接纳更多的企业、公益组织、教研机构的参与加入,共同为现代公益的发展提供资源优势及交流协作平台。
□思考
虽然慈展会丰富的项目设计吸引了许多人在馆内流连,但作为拥有544家参展单位的大型活动背后,也上演着“有人欢喜有人忧”的不同场景。
企业
冷清的背后
在慈展会不同展区中,企业馆颇为清冷,许多企业展位上午还有三五个人在岗,到了下午则只剩下两三个人,甚至不乏一个人枯坐至闭馆。
一位国企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先把企业自身做好,其后才谈到更多的以公益活动形式回报社会,所以,做公益不会是企业的首要目标,因此,对于如此大声势地参与公益展示,有点不知该怎么表达。“这次参展主要是因为国资委让我们来,展台装修费用、水电费、人工费用,几天下来,得十来万!”这位负责人无奈地笑着说。
而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的兴奋却表达了另外一个层面的意义,“作为一直‘非主流’的民营企业,这次终于有机会可以获得跟央企、国企一样的待遇,在公益上表达自己绝不弱小的声音,这本身就是对民营企业的一个鼓舞。”这位负责人扬了扬头,颇有些扬眉吐气地说。
另一家跨国公司表示,最大的困扰是不断登门“希望得到资金支持”的来访者,这位负责人说:“我们不排斥跟民间公益组织合作,但在短短的三天双方深度了解和交流都不可能。另外,来找我们的组织也不了解我们在公益项目上的关注领域,只是简单地想拿到些资源,这显然不能实现。”
慈展会究竟是否会成为一场以交易量来“论英雄”的活动,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表示:“我们当然希望通过慈展会促成各方合作,但由于是第一次,公益组织、基金会、企业都没有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所以供需不容易找到最恰当的结合点,但这个过程是对未来经验的积累,相信下一届,或者通过更多相似机会的交流,无论是公益组织还是企业,都会挖掘到各自的需求并实现良好的合作。”
基金会
用心就有惊喜
相对民间公益组织的用心布置,在基金会展区,一些国字头的基金会只是简单地张贴了自己的项目介绍。
一名国字头的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展会短短三天达成项目合作几乎不可能,因此,没必要花许多钱布置展台。
相对于这位国字头基金负责人的悲观,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就显得颇为幸运。同为国字头基金会,在开展第二天,他们就获得一笔来自深圳市腾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三十万七千元的捐款。
腾邦物流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本身就有自己的非公募基金会,主要关注贫困儿童”,他表示在交流会之前,他从未听说过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也并未了解过孤儿成长救助项目,完全是由于首日开展的下午,该基金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到腾邦物流的展区进行参观,两人互相介绍了基金会的捐赠方向及救助对象,双方感觉非常契合,从意向到最终做出捐赠的决定,前后仅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
最终,在7月13日上午,腾邦物流将义卖的三十万七千元全数捐给了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专项用于基金会名下的“孤儿成长救助”项目,该计划将为玉树百名地震孤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全面帮助。
“这对于我们来说都很意外”,基金会项目总监姜莹表示,在参与慈展会之前,他们也只是想通过展会交流、学习,借此平台,让更多的人熟悉基金会的项目及运作模式,对于刚刚成立两年的基金会来说,慈展会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他们需要通过慈展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使企业或其他兄弟单位发现并了解其基金会的运作模式,为未来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圈内人”的聚会?
民间组织
与企业相比,在最热闹的公益机构展区,虽然人流汹涌,但很多人却发出了相同的感叹:原来都是自己人!虽然有公众来到慈展会,但与公益机构沟通最多的还是早已熟悉的“圈内人”。
对于“圈内人”的感叹,同样有人欢喜有人忧。
小李是刚刚进入公益行业的大学毕业生,第一天下来,小李说“自己许多没有理解到的对于公益及具体工作的问题,都得到了渐渐清晰的答案。”“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小李说。
而一家多年来致力于打工子弟教育服务的机构负责人则对于“圈内人的聚会”表示“就当是老朋友见面,相见欢一下吧。”“虽然展台不要钱,但装修展台还是要钱的,还有我们从北京来每个人的路费、住宿费、饭费,哪里都要花钱,三天下来,也得一万多块钱,真舍不得!”这位负责人说。
另一家知名的草根公益组织则目的明确地为“筹款”而来,“机构运营项目做得不错,但由于是工商注册,筹款一直是问题,已经连续几年负债经营了。展会看见熟人虽然很高兴,但解决不了我们迫在眉睫的问题,找了几家企业,还没有结果,明天再试试。”上了年纪的创始人坐在展位上说。
“政府主办的活动,有利有弊,利就是能集合起最大的资源,但弊端也存在,比如第一天因为有领导检查所以封馆了一段时间,很多参展机构的人和普通公众在烈日下排队等待,影响了大家的热情,再有,如何更好地结合不同参展方的特点和优势,来设计更有利于参展方的内容设计,让参展方,特别是公益组织能得到最实惠有益的受益,这些方面可能都还要再思考。”多年致力于孵化公益组织的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创始人吕朝说。
慈展会意义何在
7月14日,首届慈展会闭幕,据统计,本届展会共有15万人次参会,200多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这次慈展会第一次把第一部门政府、第二部门企业和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及非营利组织放到了一个平台上,这种平台的搭建本身对公益就有非常有价值的意义。而围绕公益慈善为核心,则为不同的部门提供了平等交流和资源整合的机会。”房涛说。
而对于致力于打造慈善之都的深圳来说,展会的意义则正如副市长张文所说:慈展会能够让公益心成为这座移民城市新的社会连接形式和社会群体新型的关系纽带,加速公益慈善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人人可参与、人人可创新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新格局。
对于企业来说,在国资委正在研究《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指引》以推动中央企业持续高水平地履行社会责任背景下,这次慈展会,则为央企创造了学习和提高自己社会责任水平的良好契机。
“单纯看这一届,不能说慈展会为中国公益带来了明显的改观和效果,但长期来看,当企业、普通公众、基金会、草根公益组织等不同方面,都能在一个平台上交流、了解,进而合作时,这种长久的影响,完全可以预见。”中华红丝带基金副秘书长叶大伟乐观而有信心地表示。
□记者手记公益,成于宽容
在深圳下飞机的第一感觉和走入慈展会之前的感觉就一个字:热。无论是深圳的天气还是慈展会现场外的人潮。但走进会场,随着人潮在偌大场馆中的分流,情绪中对于热的反应渐渐淡去。而熟人面孔的一一涌入,则让自己也陷入到了“圈内聚会”的感觉中。
在深圳的三天,问了无数位出租车司机,让人觉得安慰的是几乎每位司机都知道会展中心在办一个“什么慈善的活动”,但对于去不去的问题,每个人都会反问:去这样的活动干什么?
一位请假特意来慈展会参观的从事金融工作的年轻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小伙子说:平时自己有机会做义工,碰到一些帮助弱势群体的活动也会捐钱,总的来说,“觉得公益很有意思”,所以来看看还有什么公益机会“更有意义也更好玩”,结果,“好玩的总觉得意义不是特别大,很有意义的好像也非常传统,不用来也有机会参与”。
而更多的路人则是:不太清楚。
知道、了解进而参与,从这个过程上看,这次慈展会虽然开局良好,但显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让公众更容易看见和参与,让公益组织更容易获得传播和资源,让企业有更好的方式去承担社会责任,或许,在政府花大力气想为公益做些什么的时候,不如放手松一松,让更多民间公益组织可以更容易地在这个社会落地生根、健康成长,放手放权、严格监管,这才是公益本身与每个人都需要的健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