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对于慈善公益回归民间的呼吁,正在变成可以看到的现实。尽管依然有着种种的制约,但是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慈善公益活动日益多样化的事实,无不证明社会组织的成长空间渐渐宽阔起来。而行政权力的每一次退出,都意味着社会组织能量的又一次释放,公民社会的进步将由此实现。
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贾晓九日前在深圳说:“近年来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现在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的发展体系。据统计,我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达到了45.75多万个,比1988年增长了100倍,社会组织在经济文化和科教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政府层面对社会组织的认可与评价,具有与社会公众等量的价值。因为在这背后,社会组织发挥了政府所不及的作用,政府行政权力中的社会性功能会进一步剥离,社会组织借此可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不过,冷静地从社会组织角度看问题,仅仅企盼政府简政放权并不能代替自身的成长,更何况社会组织的成长只是刚刚进入发育期。在这样一个非常阶段,社会组织无法避免的成长的烦恼无处不在。最为显著的莫过于两件事:一是人才缺乏,二是资金短缺。
在NGO不断萌芽的同时,专业人才的供给远远跟不上NGO的发展速度,人才匮乏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组织亟待解决的难题。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我国NGO待遇水平不高、人才发展机制不健全。2010年底,几家基金会联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调研公布的《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公益行业NGO有接近一半的从业者月薪不足3000元。公益从业者“薪资低,福利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不足,尤其是渠道有限。
很显然,社会组织创新的管理、运作模式这些内功,具有在实践中磨练、提高的空间;与此同时,政府或许也可以伸出援手,助社会组织一臂之力。
强调社会组织与政府行政权力的界限,并不等于政府无所作为。近年来,深圳政府在加强培育社会组织方面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一,先是在全国率先探索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在全国较早地实现了行业协会的民间化。其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工作已经顺利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会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已有硕果。据悉,深圳从2006年起连续6年对社会组织管理人才进行专业培训,培训人数10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深圳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政府扶持社会组织成长的样本。日前,由中央财政支持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在深圳启动。贾晓九就此表示:今年是中央财政首次拿出两亿元资金,支持全国社会组织发展。如果这个项目执行得好,未来或可列入国家财政预算。
如果社会组织只是依赖政府输血,那这样的社会组织也将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果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支持、人才培训等方式予以引导,那么结果将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