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NGO是试婚关系

 

  

金媛影(右)主持第一次理事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金媛影,淘宝网创始人之一,马云的学生。

  金媛影曾全面负责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的客户服务,并参与过阿里巴巴的各个服务产品的开发与规划,有着丰富的现代电子商务贸易服务领域的经验。在阿里巴巴工作期间,是接触岗位最多,工作变化最大的人,曾计算她每9个月调换岗位一次。做为阿里学院高级专家,她曾有深度参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及课程规划的经验。目前是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2012年初,阿里巴巴集团出资5000万成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为了花好这笔钱,集团确定了一个10人组成的项目评审委员会。按规定,这10人委员会将代表全阿里集团,决定基金会的钱花向哪里。6月份,这个民主选举出来的委员会,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第一个合作项目投给了来自湖南的民间组织绿色潇湘。

  而上周在广州召开的非公募基金会论坛上,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金媛影对阿里的公益平台做了概念上的阐释。昨日,本报记者专访金媛影女士,讨论阿里公益如何做到“公益心态,商业手法”,如何“让阿里的公益模式内生于阿里的商业模式”,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前景规划又如何。

  “环境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

  云公益:您在中国非公募基金会论坛上说,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是阿里巴巴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一部分,这一点和中国很多企业的非公募基金会不太一样。请问基金会的运行过程中,是如何承袭阿里巴巴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则的?

  金媛影:阿里公益要内生于自己的商业模式,但目前基金会资助的项目,相对来说还没有完全和商业模式结合起来,还处在一个磨合的阶段。但是我们在对项目的评审过程中,尽量考虑到要和平台结合起来,比如志愿者动员、招标采购等就可以在平台上实现,把供应商体系引入进来,还可以降低成本。当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这个模式,一般来说,资助类的项目比较适合。而环保项目就比较难,但是我们还是争取利用阿里系的平台,把项目的影响力扩展开来。

  云公益:大多数非公募基金都愿把钱继续投给政府相关机构,投给官办基金会的情况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出于什么考虑,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环保领域,并愿意出钱扶持民间环保组织的项目和发展?

  金媛影:从两个角度考虑吧。现在确实有很多企业基金会愿意把钱投给官方机构,但是阿里认为,在中国目前诸多公益实践领域里,环境问题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阿里关注环境问题有自身的渊源。阿里十周年时,我们搞火炬接力,从最初创业的湖畔花园到现在的滨江园区,中途要过钱塘江,江被分成三段,员工接力游泳过来,上岸的时候,变成了一个黄色的人。这说明影响我们健康的环境问题,就在身边,而在全国范围内,基金会资金投向愿意往环保领域倾斜的,比例不会超过2%,所以,我们最终确定环保方向。

  而关注民间的成长,这中间有个磨合的过程。没成立基金会前,我们也想了些办法,如拍环保大片啊,做过很多评估,最后发现还是没有办法和实际的东西结合起来。环保的问题要解决,必须借助当地的人,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才会有更多的公众参与,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绿色潇湘的项目在评审委员会上全票通过,这是阿里公益第一个全票通过的项目。打动评审的就是项目的设计,不是直接扶持绿色潇湘的项目,而是扶持他们的志愿者去发展更多的志愿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关心环境的行动中来。

  马云经常讲,我们做环保,就是要发现愚公移山的愚公,如果有人很努力地在做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们就要帮他一把,推动进步。阿里本身不了解环境问题,但我们愿帮助了解的人来解决问题。

  “基金会和NGO合作应采用试婚方式”

  云公益:非公募基金会论坛上,玉树的格桑花组织谈了很多民间组织和基金会合作的隔阂,比如公益组织提前垫资问题,或者基金会罔顾本地实际情况单方面提出自己的要求等等。您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类似的问题。

  金媛影:这些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拿出来讨论了。我记得当天也有两个阿里的合作伙伴在现场,我回头问了一下,垫资的状况有,不多。基金会是企业出身,从商业化模式来看,付款也会有分期要求。

  但是我认为,基金会和NGO合作,应该采用试婚的方式。先资助一些,看看有没有能力操作,有能力了,再加大资助力度。我之前在深圳慈展会上也有和NGO交流,发现我们是两套不同的语言体系,自说自话,难免会有隔阂。

  我自己对双方的合作,有几个关键词要讲,就是尊重、合作、包容。包容很重要,基金会本身也要成长,要尝试理解,而NGO在实践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合作的双方最好要非常了解,要明白我们是伙伴关系,而不仅仅是出资方。反过来,NGO要学会了解从企业运作角度,如何提高效率。

  还要强调,一些NGO要放弃道德制高点,要明白我们只是社会分工不同。

  云公益:因为“非公募”的身份,导致很多基金会缺乏更多的渠道与外界进行交流。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又是如何进行推广,让更多的组织和公益人知晓自己的呢?

  金媛影:今年的推广比较少,但是我们一直在摸索,从哪个角度去传播。阿里公益因为有了阿里这个大平台,有阿里巴巴这个名字,更有利于传播。

  我们计划在明年的推广上,要充分利用公司的PR资源,去传播理念和项目。我们认为参与式的传播是最好的方式,所谓参与式传播,不是传播基金会本身,而是传播项目,传播模式和理念。此外,我们是商业企业,会利用商业上的东西,打造更好的传播渠道。

  “最强大的优势是背后的企业”

  云公益基金会选举委员会的诞生,让很多人对基金会有了期待。运行这段时间以来,您如何看待选举委员会发挥的作用?有哪些局限?又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金媛影:我们成立这个评审委员会,是希望委员在员工和公益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因为委员都来自于不同岗位,虽然不是很专业,但是他们有热情,看公益有不同角度,会带来不一样的东西。目前,他们的局限体现在会单纯地从商业角度去看公益,做得不够专业,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决策的效率也不是很高。因此我们开始让委员更多接触NGO,走进项目的现场,看看如何具体运作。比如带领他们参加深圳慈展会,这周在西安举办的环保NGO联合年会,也会动员他们去参加。

  云公益:在过去30年时间里,中国的企业逐步壮大,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但是在方式和手段上鲜有创新。而随着非公募基金会数量的不断增加,未来基金会在社会创新领域必将迎来挑战,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长远的战略规划里,是否对这个挑战有足够的判断?准备如何打造具有阿里特色的,具有竞争力的非公募基金会

  金媛影:每个基金会成立之初,都会有不同的背景和期待,不同的规划。对阿里巴巴公益来说,最强大的优势,就是背后的企业。我们和很多NGO交流的时候,会对对方强调,看重阿里巴巴的,不应该是钱,而是它拥有的资源,这才是最强大的。

  另外,阿里公益和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一直强调,公益就是唤醒人心,从内心出发,才是长久持续的。因此阿里公益要体现出人人参与的特点,体现出公益本色。

  云公益:您一直在强调阿里要打造的是一个公益平台,而不是一个项目。现在这个平台具备了哪些资源?相互之间又是如何串联在一起?在技术的平台上实现共享可能很简单,但是如何把海量用户之间的公益供需诉求实现平台化,实现共享化,是否有过考虑?

  金媛影:曾经有个调查数据,说10个网民当中,有7个会网络购物,然后有4个会网络付款,其中又有2个会网络捐款,在中国,差不多有1亿人会愿意在网络上捐款。

  阿里巴巴是微公益的大平台,这个微公益是一分钱两分钱组成的,涓涓细流可以长久持续的。因为微小,所以我们有海量的捐款人。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打造一个公开透明的捐款平台,让每一分钱的来源都明明白白;另一方面,我们要实现捐赠人的权利,要告诉他们钱是怎么花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有权利来决定这钱怎么花,来评价这钱花得怎么样。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在阿里平台上进行捐赠的人,就可以给项目做评价了。

  现在人们不是不愿意捐款,而是自己捐了款,不知道钱怎么花了。如果让他们有权利决定选择价格低的,还是性价比高的,或者是质量很好但是价格不低的来供货,相信他们会愿意付出的。

  在公益领域内的透明丑闻没发生之前,社会诚信足够强大,没有人在乎这些。现在需要尊重捐款人的权利了。

  “公益需营销,但要选合适方式”

  云公益:在把公益植入商业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公益被劣质的商业行为伤害到?又如何保证商业能够推动公益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金媛影:公益是需要去营销的,但是要选择合适的营销方式和传播方式。公益和商业的合作,要看这种合作是否可以和公益搭上关系,要讲究操作的技巧,才能保障公益不被伤害。现在在阿里的平台上,很多营销行为都和公益搭界,比如一个服装的销售,会和保护高山杜鹃的公益活动结合起来,两件美好的事情放在一起,效果就会很好。

  选择正确了,这就是一个互利的过程。

  云公益:在您看来,财大气粗的非公募基金会,在未来,应该和薄弱的中国民间组织达成一种怎样的关系,才能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金媛影: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基金会进入中国扶持民间组织发展,中国的非公募基金会要看,自己是否能承担起支持发展的责任。

  目前中国很多非公募基金会都是自己执行项目的,这些基金会是否愿意把自己解放出来,让NGO来执行呢?很多时候,自己执行,是因为没有选择到合适的伙伴。

  而我们的很多民间组织、志愿者还停留在个人英雄主义的阶段,一个人做事,很漂亮,团队作战,可能就事倍功半了。因此基金会要帮助他们来成长,培养出能力来对接基金会的项目,双方共同进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词条  基金会  基金会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关系  关系词条  NGO  NGO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