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蒙上眼 脱下鞋 静心体验自然的魅力

 

 

寻找自然界中最轻的东西和大家分享。

  自然体验

  自然体验,在国外经常被翻译为“自然教育”或“自然鉴赏”(NatureAppreciation),也有人使用“自然学习”(Nature learning)等表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于美国、欧洲,以美国的约瑟夫·康奈尔撰写的《与孩子共享自然》等为代表,二十世纪末传入台湾、香港。

  在欧美、日本等地,“自然体验”已被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而备受推崇。无论是“自然鉴赏”(NatureAppreciation)还是“自然学习”(Nature learning),都提倡“在自然中”“向自然学习”,切身投入到大自然中,通过自然观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带领人们到自然或半人工的环境中,借助自然游戏(蝙蝠与蛾子、我的树、折纸诗等)、体验、歌唱、戏剧等方式、方法,提高参与者欣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并用自然记录等方式去领会自然的美好。其精华在于,能够通过对于自然的不断观察,体会生命的伟大,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参与者蒙着眼睛走在山路上。

 

光脚体验树藤的生命力。

  你有多久没有静下来看看身边的花草树木?你有多久没有赤脚在泥土里奔跑?你有多久没有停下脚步看日升日落?

  生活在繁华都市中,我们听惯了汽车呼啸而过的声音,听惯了钢筋混凝土翻滚、卡车货车轰轰隆隆;我们想不想停下繁忙的脚步,静下心来,寻找在这座城市里的一点绿?我们想不想在晨光熹微时分,去采摘绿叶上的露水?

  11月10日和11日,来自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昆明学院等昆明高校十多所环保社团的近30名志愿者来到西山湿地公园参加了十一月昆明高校社团自然体验培训活动。

  自然体验提倡天性的释放

  自然体验是以其独特而又朴实的方式使人在自然中学习和成长,探索自然的奥秘,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尊重、爱自然的心态,进而改变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推进自然生态的保护。

  自然教育是解决如何按照天性培养孩子,如何释放孩子潜在能量,如何在适龄阶段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自理等综合素养的均衡发展的完整方案,解决儿童培养过程中的所有个性化问题,培养面向一生的优质生存能力、培养生活的强者。自然教育着重品格、品行、习惯的培养;提倡天性本能的释放;强调真实、孝顺、感恩;注重生活自理习惯和非正式环境下抓取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整个体验旅程的开始至关重要,怎样才能唤起志愿者的学习的兴趣?怎样激发出人与自然间的热忱?如何把彼此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又如何把彼此的兴趣关怀都聚焦凝聚?

  “大风吹”“吹什么”在游戏的开端,每个参与者都要为自己取个简单的自然名,而引导者发出口令,“吃走所有绿色植物”,凡自然名是绿色植物的参与者则需跑起来。看似很简单的“大风吹”的游戏,但确是整个活动重要的开始,活泼、热闹的氛围,让不少参与者立即融入到团队中来。

  简单游戏激发最大热情

  “在游戏中学习,这些游戏看似很简单,但我们却能全身心地投入里面。”身为团队中的一员,瞿梦扬深有感触,“在我们平时的环保活动中,类似的自然游戏也常出现,但没有经过正式的培训,不会真正地感觉自己就在自然中。”

  “在很多游戏中,我们都不能讲话,呼唤队友时我们有独特的方式。”说完,瞿梦扬就立即示范起来,“布谷、布谷”,只要在周围的队友听到响亮而又清脆的布谷鸟的叫声,他们就会立即找到发出声音的同伴身边。瞿梦扬告诉记者,在整个游戏中,他们整个团队放弃了说话的本能,而是用动物的叫声和肢体语言代替。把手放到嘴边轻轻拍,发出的“喔、喔”声就是为自己加油的意思。“或许刚开始的时候还会有些生疏和不习惯,但当你用这些动物语言和同伴交流时,你才会发现其中的乐趣。”瞿梦扬说。

  在自然体验中,通过人的感觉器官静下心来去看去听去闻去摸才是最重要的方式。不能讲话,不能看到事物,人的听觉、嗅觉、触觉才会最大程度地被激发出来。

  “盲道”这个游戏,将所有参与者的眼睛用布条蒙上,每个人在看不见的情况下,手拉着手,走完未知的路程,而在路程中,引导者用语言来引导参与者对自然界的听觉和嗅觉。

  “当眼睛被蒙上的那一瞬间就感觉很害怕,虽然我的手搭在前面那个人的肩膀上,但却不知道脚下有什么,自己会不会被绊倒,很没有安全感。”参与者黄燕玲说,因为她在队伍的中间位置,有时候走着走着就感觉跟不上队伍的步伐,突然就与前面的人失去联系,“那一刻就会很慌张,伸着手去寻找前面的人,而前面的人也会放慢脚步,伸出手来找我。”

  “在途中,在我前面的人会时不时地捏我的手,刚一开始我还不懂是什么意思,但在我遇到障碍物的时候才明白,原来他是在提醒我小心,然后我也会用这种方式提醒在我后面的人。”黄燕玲说,他们走的那段路虽然没有大的障碍物,但也会碰到树桩、石头之类的东西,所以平时不蒙着眼睛只需十分钟的路程,在蒙起眼睛之后则花了半个多小时。“因为看不见,所以听觉就会更加的灵敏,风吹过的沙沙声、虫子的叫声等,自己像走在大森林里一样,感觉所有的动物、植物都在我的身边,心里特别的宁静。”黄燕玲说。

  昆明自然体验没有完整体系

  王愉是这次十一月昆明高校社团自然体验培训活动其中的一位培训师,因为大学时期在美国所学专业为环境教育,所以很早就接触到自然体验培训。回国之后,参加了昆明自然教育互助小组,通过分享交流,更系统全面地学习了自然体验

  “自然体验在中国的出现比较迟,现在昆明还没有完整的体系。”王愉告诉记者,现如今的很多孩子都生活在城市中,与大自然相距很远,他们对于自然的认知也很少,再加上父母的工作繁忙,无法抽出时间陪孩子走进自然中,所以现在很多孩子的课余生活就与电子产品相伴,上网、玩游戏,占据了很多孩子的大部分空余时间。

  王愉介绍说,这次在高校所做的自然体验主要围绕“流水学习法”进行。“流水学习法”是美国自然教育家约瑟夫·科内尔在领导户外教学多年后,所归纳创作的一套户外教育、体验设计理论。

  “流水学习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唤醒热忱;第二阶段:集中注意力;第三阶段:直接体验;第四阶段:分享启发;在每个阶段都安排合乎性质的游戏,并通过视觉、听觉、嗅觉以及触觉等方式再加上自己的仔细观察才能真正领会到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伟大。自然体验,而最重要的是参与者需要有责任感,热爱自然、对自然感兴趣。

  在“流水学习法”中,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主要是让团体中的人互相认识,能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宁静的自然氛围中。而第三个阶段的活动则是让参与者通过一系列游戏直接与自然接触,经过集中注意力部分,人的感官逐次放开,在这个阶段可以体验自我的内在与自然的精神,直接体验是四个阶段中人与自然最紧密沟通的部分。最后一个阶段分享启示部分则安排参与者共同分享,因为经历了不同的自然活动,每个人又都有不同的自然体验经历,在最后的时间里如果彼此在自然中的感受分享交流,则彼此经验不单可以相互启发,整个旅程亦可画上完美的句号。

  虽然现在昆明的自然体验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完整的体系,但很多环保组织已经接触到了自然体验,而有少部分家长在平时带孩子去户外游玩也是属于自然体验的一小部分。王愉说,这次十一月昆明高校社团自然体验培训活动参与者都为环保社团的志愿者,相比于其他大学生,他们对自然的认知度比较高,但仍可以看出现在的孩子甚至大学生体质下降,他们都普遍缺乏对自然的认知和热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静心  静心词条  自然  自然词条  魅力  魅力词条  体验  体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