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1月29日电 题:公益慈善的“草根”力量
新年伊始,吴剑容带着“古道公益”的8名义工,从福州出发,驾行140公里山路,来到福州永泰县,实地探访贫困学子。
“这是我们半个月一次的例行‘田野调查’。”领队吴剑容向中新社记者解释说,就是通过实地探访,甄别学校报上来的贫困学子名单是否真实,确认后再公布到网络上接受爱心人士捐赠,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捐助。
奔波在山间小道上,尽管天气严寒,义工们仍兢兢业业:绕房子一圈观察生活环境、走访邻里亲戚了解情况、和小朋友聊天消除陌生感……
2012年5月,吴剑容和志同道合的5个朋友一起成立了“古道公益”,并把“田野调查”作为该组织的主要项目。半年多来,吴剑容和他的团队走访了160余户家庭,资助贫困学子119人。
目前,“古道公益”固定参与的义工有80余人。“我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生活,因为爱心,我们聚到了一起。”本职为医生的吴剑容说,就算平日工作再忙,只要一有活动,大家都会挤出时间参加。
和官方公益慈善机构不同,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的运作,更多依靠的是义工们的“身体力行”。在采访中,吴剑容提到,每次活动的餐费和车费都是由参与的义工平均分摊,而捐助资金则来源于社会捐助和义工自身。
这样的“草根”公益慈善组织远不止一二。福建三明的永安市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为“网上孝顺儿女”的“燕城爱心QQ群”,来自各行各业的义工们以奉献爱心为纽带走到一起,自发搜集身边的爱心信息,通过QQ群发布爱心信息、组织爱心活动、传递爱心。
“我们通常是到福利院、敬老院,或是一些贫困家庭中去,为孤寡老人带去一些日常用品,帮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聊天。”说起活动的内容,幼儿园教师苏丽花轻描淡写。苏丽花经常参加“燕城爱心QQ群”的爱心活动。
除了自己践行爱心,苏丽花还经常带着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我觉得通过实际行动,更能让孩子从小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
“他们都是好人”,说起“燕城爱心QQ群”的义工们,永安福利院里的老人蔡锡禄向记者竖起大拇指。老人说,自己年纪大了也不图什么,就希望能有人来陪他聊聊天,“只要有人来看看我们,我们就很开心了”。
在中国,民间公益慈善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有人说,这是公民社会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两年,民间公益慈善组织逐渐由原先的孤体慢慢壮大为群体。拥有数万义工队伍的福建义工俱乐部便是一例:由2003年的几个发起人,发展到如今在福建各地都设立分会。
发起人之一的张复星,早年在欧洲求学时看到民间慈善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盛行,便决心把这种义工理念带回中国。回国后,张复星着手实践自己的公益梦,发起成立福建义工俱乐部。随着参与义工的不断增多,张复星索性放弃所经营的企业,专心致力于俱乐部事务。
“现在有太多的人不相信世界上还有‘爱心’这回事,其实我们刚开始也是抱着怀疑的心态加入,但是参与其中后,你会慢慢被同行者感动,深感世间还是有真情在。”2012年7月随该俱乐部进西藏支教的义工王心曦说。尽管支教过程中时常遭受高原反应的困扰,但回忆起那段经历,王心曦仍心存感动。
如今,中国民间公益慈善组织正逐渐以透明、规范、公正,赢得世人尊重。但在从社会边缘向主流靠拢的过程中,这些民间义工们仍面临着不少尴尬的问题。
现实是,由于多数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在中国内地的注册没有得到解决,法律地位的缺失限制了义工参与的层面和空间。
不过,在这个被称为“公益最好的时代”里,张复星说,感觉离当初在欧洲见到的“义工理念”越来越近。吴剑容也信心满满,“越来越多人的肯定是对我们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