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安徽省合肥市老年公寓前后有4拨爱心人士来给老人们献爱心。重阳前后,献爱心活动突然井喷了,这家养老院有位老人甚至一天被志愿者们洗了7次脚。这样的献爱心,不少老人都说受不了。
献爱心也要讲究分寸,把握时机,如果只在重阳等节假日前后才想到关爱老人,搞扎堆式慈善、一窝蜂慈善,就会扰乱老人的生活和心情,就可能造成“一天被洗7次脚”的过度慈善。
这不是个案。之前曾有报道,有敬老院老人一天被洗8次头、被洗十几次脚。这不但心理吃不消,身体也吃不消啊!还有个段子,说有个老人刚往红绿灯那儿一站,就被一帮“红领巾”簇拥着扶过马路,接着又被另一帮“红领巾”扶过来,来来回回好几次,但老人其实没打算过马路。小朋友的爱心是满足了,也可以写进作文了,但谁关心老人真正想做什么呢?
献爱心不能一献了事,如果不注意方式,就会适得其反,成为“甜蜜的负担”。据老年公寓负责人介绍,一位老人被梳了2次头,被剪了2次指甲,被洗了2次脚,被掏了2次耳朵……养老院好几位老人都享受了同样的待遇。可想而知,这样的献爱心只会搞得老人身心俱疲。如果提前了解下养老院活动安排,问下老人的情况和需要,还会发生此种尴尬吗?
如果不考虑效果,不尊重受助人,也容易被外界质疑为不是献爱心,而是秀爱心。这种指责也许并不公平,有人可能会回击,你又为老人洗过几次脚?但人们质疑的不是为老人洗脚,而是是否过度。那些“社会爱心人士”和“大学生爱心社团”有必要反思,如果没有拍照摄像,如果没有学校的社会实践要求,自己还会不会去献爱心?错峰做慈善是否更好?
“因为爱,所以爱”适用于感情表达,但做慈善除了情感动力,还要有理性考量和道德反思。当然,这也需要受助方如敬老院方面及时提醒,如此,才能少些“一天被洗7次脚”的形式主义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