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捐米”,换来做公益习惯

 

 

       “捐米”,换来做公益习惯

  1粒米很微不足道,但如果13亿人每人捐1粒米,那就是26吨,够160人吃1年。

  

  在茶缸网,“1粒米”被创始人杨明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它是行善的最小计量单位。

 

  “注册成为会员等于捐献10粒米,发表一篇微博捐献1粒米,参与1份调查问卷将捐献100粒米……”所有网友线上活动,都可以转换成现实中的米粒;而在“茶缸网”的网页顶端,实时显示着网友们的捐米数据。每当统计的捐米量达到5公斤后,茶缸网工作人员就会将等量大米送到慈善机构,并由他们转交给需要帮助的人。

 

  截至2013年元旦,茶缸网已经捐献了527.5公斤大米,实际上远远超过了网友线上活动积攒的5899059粒米(约合117公斤)。

 

  记者获悉,这527.5公斤的爱心大米,目前主要是由杨明夫妇“埋单”的。

 

  “捐米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引导作用,传播公益的理念,比公益活动本身更重要。”杨明坦言,茶缸网推出的“捐米”,真正的着眼点不是实物的大米,而是培养网友热心公益的习惯。

 

  “亚玲”是茶缸网的忠实粉丝,她以7980篇微博成为了网站“捐米榜”的冠军。“这种公益理念确实很吸引人,发一篇微博就能帮助他人,对我来说是举手之劳。”

 

  微博的兴起,让微公益应运而生。杨明分析,热衷微公益的人群,可被粗分为三类:“认识型”、“参与型”和“组织型”。而活跃在茶缸网的“茶友”,属于认识型公益人。“他们首先想创造价值,走近公益;然后会自发组织活动并参与其中,成为参与型和组织型的公益人。进而,这些人可以带动身边的人,营造出可持续、开放式的公益环境。”

 

  网络上发微博“捐米”久了,亚玲也萌生了为现实中的人们捐米的公益心。在她的发起组织下,深圳市民爱特殊儿童福利院受到了来自网友们捐献的爱心大米。而在杨明看来,“微公益”本身更像是一场人生的修炼。“把公益的种子埋在网友的日常网络行为中,公益就会成为网友生活的一部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捐米”,换来做公益习惯  公益  公益词条  换来  换来词条  习惯  习惯词条  
公益

 贵州发展论坛

        采访贵州发展论坛的发起人毛刚强的时候,适逢论坛在贵州省图书馆举办其成员机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