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le Earth目前在日本7个地方设有分校或姊妹校
富士山脚下的学校
从外表看,这所坐落在富士山脚下的Whole Earth自然学校并不出众,典型的木质小屋构成了学校办公以及培训的场所。但其实这所依山而建的自然学校非常大,加上农场足有上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在学校自己的“领地”当中,还有小溪、悬崖、小型农场以及从当地人手中租来的农田等。
这里的每位成员都愿意积极应对社会问题,都可以为了自然体验活动无条件地奉献个人时间,更令人敬佩的是这里的每位成员都可以作为讲师开一门自己擅长的自然体验课。
在日本,自然学校是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组织和场所,它们开展多样的体验自然活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2010年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日本约有自然学校3700所。
Whole Earth自然学校的创始人及会长广濑敏通是个传奇人物。他从20多岁就开始周游亚洲各国,并且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亚洲各地的开发与援助活动。在柬埔寨内战时期,他曾经帮助当地的难民挖井取水,还曾受日本政府委托主持在泰国境内设立的救助难民的事务所工作。
回到日本以后,他发现日本的年轻人生活得没有“生气”,于是在1982年和妻子一起回到家乡——静冈县,创建了一个动物农场。从那时起,广濑敏通就开展了关于饲养动物的体验活动,后来又增加了自然探险及冒险活动,渐渐形成了自然体验活动的最初雏形。1987年,动物农场停业,正式改为WholeEarth自然学校。
Whole Earth自然学校全年都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学习活动,尤其是在每年的4月到6月,几乎每天都安排活动。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学校两年内的预约都已经排满了。学校每年还会提前安排年度讲座或培训,有的是政府或其他机构委托培训,但更多的是对自然学校内部员工的培训。培训的形式有讲座、户外实习等,内容从自然学校的历史、背景到如何开展自然讲解员活动。
Whole Earth学校最为重要的内容还是为个人与团体提供亲近自然的体验活动。比如针对个人,他们会开展远足、生态旅游、亲子野营等。针对团体的课程则包括食品制作、户外体验学习等。学生们可以在室内课程中学习如何制作奶酪、如何纺线和染布等。在室外课程中,学生们则可以参加观星、登山、洞窟探险等活动,还可以学习野外急救知识等。丰富多彩的自然体验活动让寂静的山村也活跃起来,变得生机勃勃。
在学校后面的小山坡上,有一个广濑敏通选址修建的观景台,去往观景台的途中,人们就能从树林的缝隙中隐约地看到富士山。站到观景台上,你可以轻松地拍到明信片上经常出现的富士山美景。
但广濑敏通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他四处探险发现了富士山所特有的奇特洞窟,由此开发了洞窟探险自然体验活动。进入洞窟时,人们要换上防水的外套,戴上头盔和头灯,按照自然讲解员的指导慢慢爬进洞窟。参与者时常要猫着腰甚至蹲着行走,不然的话头顶就会被岩石撞得生疼。越往洞窟里行走,光线也越少。最后,所有人还要体验一下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和海底深处般的寂静。
非营利?NPO?还是公司?
Whole Earth自然学校成立于1982年,目前在日本7个地方设有分校或姊妹校,共有专职人员40余人,此外还有许多志愿者与兼职人员为学校工作。每年,约有8万人付费参加这所自然学校的各类活动。
Whole Earth自然学校由NPO——Whole Earth研究所与Whole Earth公司两部分组成。学校本部在富士山山脚下,目前在日本全国的七个地方设有分校。学校旗下的非营利组织——Whole Earth研究所,主要经营培训、研究和讲座。而自然学校旗下的活动都以公司的名义来经营。这个研究会中诞生了许多生态旅游的研究者与实践家。Whole Earth自然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具有环境教育能力的人才,每年都会组织很多培训,让学员获得自然体验活动指导员的资格。这些自然体验活动的指导员目前活跃在日本各地。
NPO按照1998年推出的NPO法建立,公司按日本的公司法经营,两者合起来的Whole Earth自然学校这一整体并没有进行法人登记。
广濑认为如果这个整体组织以公司或NPO的形式注册,必然会受到相应法律的限制。运用创新的思路去经营,就不必在政府相关政策的限制下行事。Whole Earth研究所有足够收入来维持其运作,并不需要公司方面补贴。关于为何要成立公司,广濑认为公司已经超越了民族与国家的界限,成为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非常共通的组织形态,公司的组织系统是作为组织最有效的一种系统,用公司的经营手段可以更好地开展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Whole Earth自然学校在灾后救援以及救灾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因为这里的工作人员有很强的野外生存技能。同时,他们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也能够帮助灾民更快地适应灾后严酷的环境。在日本,Whole Earth自然学校的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就赶到受灾后的现场,开展各种救援活动。“3·11”日本大地震后,广濑敏通迅速组织起自然学校的工作人员,率领着救援队伍赶赴受灾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一线救助工作。(闫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