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关注“毒大米”更要关注被污染的土地

    从今年2月底《南方日报》推出“湖南毒大米流入广东”报道,到广州市食药监局近日公布第一季度广州餐饮环节抽检结果,其中提及大米及米制品的镉超标情况,有关大米超标话题一再成为舆论热点。和其他食品安全事故类似,此事件甫一曝光,民间即对其形成了较高的警惕,并常冠以“毒大米”,而相关政府部门在信息公开过程的遮遮掩掩,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众的焦虑情绪。鉴于此,涉及大米超标的诸多环节,以及其背后的责任归属,亟待厘清。

 

    此次镉超标大米多来自湖南,按照以往食品安全事故的归责程序,人们自然而然首先想到的是生产方和监管方。然而,大米超标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导致此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过度使用化肥、磷肥等肥料是原因之一,另外,空气和水受到镉污染,也导致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大量的镉。对于普通生产者而言,他们可能并不知晓镉超标的危害,记者采访也显示,很多农民表示自己吃的也是这种大米。更重要的是,目前出现的镉超标现象,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是与生产者不当作为有关。

 

    如此不难理解,事发后有农民感叹,“我们都没有错,错的只能是土地了”。事实上,参与大米加工、流通环节的人们也有类似的无奈。他们并不是大米超标的始作俑者,相反甚至也是此事件的受害人。从事件本身而言,目前较大的责任应该在于政府监管部门,新闻报道显示,重金属含量长期以来没有被列入粮食常规检测项目,企业普遍没有检测重金属的能力。另外,目前看来,问题大米的跟踪回收工作较为迟缓,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公开力度不足,有媒体批评其已“成了有关政府部门不能说的秘密”。

 

    此类批评目前甚嚣尘上,考虑到过去中国社会对大米重金属超标缺乏应有的重视,事件具有相对的突发性,一味批评政府工作之缺失,可能无助于解决问题。更应该追问的是导致此种状况的终极原因,譬如在生产过程中,是哪一环节导致重金属超标,也应该调查,土地污染是否存在工业生产的因素。这其中,土地污染现象尤其值得重视,为近年来继水、空气污染以来的又一重要环境话题,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早在2006年,据不完全调查,中国受污染的耕地就约有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土地污染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

 

    土地污染问题亟待正视,两年前,由环保部发起的我国有史以来最大、最全面的土壤污染调查得以完成,然而数据至今尚未公布,律师董正伟向环保部申请公开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今年2月底,环保部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一度引发公众猜想。出于公开是治理的必要前提的考虑,包括参与此次调查的专家亦对环保部拒绝公开表示不解,对于公众而言,自然而然地因此认为当前中国土地污染状况严峻。

 

    公众的灰色想象不能促成环保部妥协,目前社会对土地污染的认识依旧模糊,土地污染是以看不见的方式进行,因此,公开相关数据是提升社会问题意识的关键步骤。此前南都社论曾多次呼吁公开数据信息,亦分析数据的敏感性和环保部自身的压力,尤其提到,数据信息可能直接影响到农产品出口,然而,这样的体谅相对亟待改善的食品安全问题而言,各自的轻重缓急显而易见,当下中国土地污染状况如何,接下来该如何治理,是无法回避的公共话题。

 

    去年年底曾有媒体报道称湖南全省13%土地遭重金属污染,此次大米超标事件或直接关系到土地污染。考虑到近年来各地相继出现重金属污染事故,土地污染已由局部现象向公共危机转变,借此契机应进一步重视该问题,于此而言,我们期待,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媒体,抑或是政府部门,对大米超标事件的反思,都不应停留在普通的食品安全事故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关注  关注词条  大米  大米词条  污染  污染词条  土地  土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