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透露,北京市委常委会已经通过《关于推进北京市养老服务业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今后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将全面引入民间力量运营,以打破国办国有体制僵化的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老年人口基数居世界第一。
与庞大的需求群体相比,中国的老年服务业受体制机制影响发展落后,全国养老服务业改革已迫在眉睫。
京将放开公办民营
王辉表示,需要社会力量介入和弥补国办院的问题。
不过民办院的生存发展状况并不乐观。
寸草春晖养老院是2012年初开始营业的民营社区养老院,服务对象主要是需要长期照料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实现他们就近养老的愿望,同时对社区和居家老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比如上门护理、送餐到家、陪同看病、日托等。
虽然为老人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
但和其他民营养老机构一样,高昂的运营成本压得寸草春晖的院长王小龙喘不过气。
2012年7月,民政部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对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给予一定的建设补贴或运营补贴。
“建设补贴高的时候能达到每张床位16000元,但我们拿不到”,王小龙说,因为他们买不起地,只能租房运营养老院。
“像我们这样的民营社区养老院,全住满情况下,收回成本需要6到7年”,但用租写字楼的价格做养老院,成本高昂。
“相对于民营养老院高昂的成本负担,国办养老院完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王小龙说,比如同样是向老人收取4000元的入院费用,公办院收取的4000元由于有政府补贴,成本忽略不计,反而有盈利,而民办院需要承担高昂的成本,有可能还需要搭钱运营。
中国公益研究院养老研究中心项目官员成绯绯对此表示:“政府加大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另一方面建立服务管理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促使养老服务机构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专业人员缺失流动率高
无论公办养老院还是民办院,平均的人才流失率高达五六成,有的护理员在培训过程中就“另谋高就”。
成本高意味着一些民间养老机构难以改善环境,配备专业人才,提高服务质量。
王辉介绍,当前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数量约为3600万,按照国际惯例需要护理的比例为3比1,需要护理的人员人数即为1000万到1200万之间。
王小龙表示,无论公办养老院还是民办院,平均的人才流失率高达五六成,一些公办养老院的负责人表示,有的护理员在培训过程中就“另谋高就”。
王小龙说,寸草春晖养老院的人员工资在行业内排名中等,然而护理员每月的薪水仅为2500元左右,“薪水少,社会地位低,尤其年轻人更不愿意留在这个领域中”。
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办公室
副主任孙钰林介绍,民政部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早在2002年就颁布了养老护理员的国家标准。
“标准公布了这么长时间,鉴定的人手却少得可怜”,孙钰林说,在两年时间内职业鉴定中心鉴定了6000余名养老护理员,其中最关键一部分技师全国仅有43人。
近些年,养老院提倡医疗与养老相结合,但孙钰林表示,由于养老护理员职业发展困难,医生、护士也不愿意到养老机构中就业。
缺乏专业养老服务人员也是北京养老服务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李红兵说,在北京现有的养老机构中,90%的护理人员均非京籍。
“当他们老去的时候,当其他人没有人再愿意在北京做这样的工作,谁来做北京人的养老护理工作?”李红兵对此状况表示担忧。
王小龙对此表示,如果政府只承担保障型养老,其余全部社会化、市场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给予机构护理员工一定的工资补贴,或许能改善当前养老服务业留不住人才的状况。
公办民营塑造合理价格
政府不擅长经营,但资源较多,而民办养老机构有活力,善于创新,政府与民间协作,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问题最终的解决方式都指向“公办民建”,杜鹏直言,这是未来的大趋势。
李红兵表示,北京之所以引入民营的力量,既是希望社会上有更多专业团队,进入到公建领域中来。“我们还有一个考虑是公建可能是今后北京重要的切入点,我们要解决土地成本、低效率成本,把运营的成本留给市场,这样能够较好地保证北京养老服务市场中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价格体系”。
对于“公办民营”这项优惠政策,王小龙来说期待已久。
“如果政策能实现,民办养老机构就能轻装上阵”,王小龙说,政府不擅长经营,但资源较多,而民办养老机构有活力,善于创新,在顺应市场需求的同时,政府与民间协作,取长补短,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而“公办民营”对于北京乃至全国的养老服务业来说都将是次质的飞跃。
今后北京所有用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将全部用民营的方式来实现运营。
据中国公益研究院养老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老年人口基数居世界第一。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老年人福利处处长王辉表示,中国养老服务业正处于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折的时期。
王辉分析,原来对于城市及农村中没有劳动力、经济收入,没有人赡养的老人,政府大多采取统包统揽的方式,建福利院、敬老院、给予补贴,保证这些老人的基本生活,以此作为老年服务业的具体内容。
“靠这样养老的老人城乡加起来总数大概在600万到700万人之间,现在面对近两亿老人的需求,这样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需要改革。”王辉说,新体制,即是面向全体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及多元化的服务。
改革的方向是政府不再直接做服务提供者,只做监管者。
9月4日下午,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在论坛上透露,市委常委会已经通过了《关于推进北京市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意见最核心的内容是今后北京所有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将全部用民营的方式来实现运营。
“公办民营”是政府将养老服务机构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把经营权、管理权、服务权交给企业、社会组织等非政府部门或个人,吸收民间资本,转变经营机制,实现养老服务机构独立法人实体运营,并通过这样的模式,降低社会力量进入养老行业的“门槛”,进而压低养老院的入住价格,吸纳更多老人入住。
公办养老成本高服务差
一名曾入住街道养老院的老人曾抱怨说,环境脏、乱、差就不说,根本没有人顾及他们的感受。
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养老服务领域中,一直是政府包揽所有事务,身兼数职,这种形式的养老机构被称为公办养老院。
王辉介绍,全国的养老院约四万家,共有四百万张床位,国办院占绝大多数。
在王辉看来,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僵化、缺乏竞争、高成本低效率、资源浪费严重。
北京市第一福利院、北京市第四福利院、北京市第五福利院,这三家市属养老院即为国办院,每年政府补贴资金过亿元。
9月6日下午,记者以家属的身份向北京市第四福利院咨询老人的入住情况时,工作人员表示,第四福利院正在重新装修,对外开放要到两个月之后。她表示,重新开放后,他们可能会将重点放在“三无”老人身上,可能不再对社会开放。
但当记者问道,是否能争取时,她表示,可以排号试试,不过她表示,排号已到四五百号以外。
相对招牌公办院门庭若市,街道、乡镇的公办养老院却是另一番景象。
没有公办养老院的大手笔投入,街道、乡镇的公办养老院资源无法与城市相比较,机构管理弱,专业人员不足,老人根本不愿去住。
一名曾入住街道养老院的老人抱怨说,环境脏、乱、差就不说,根本没有人顾及他们的感受,也因此造成街道、乡镇养老院床位闲置现象非常普遍。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北京现有8万余张床位,床位空置率高达50%,其中街道、乡镇的养老院床位空置率占了大多数。
由于缺乏市场竞争,这样的养老院依然存在。
民间养老机构难获政府补贴
公办养老机构收取入院费用由于有政府补贴,反而有盈利,而民办院需要承担高昂的成本价格,有可能还需要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