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公益导航项目八】 案例:“留守儿童心理陪伴”项目

 

 

中国的6000万农村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现有的诸多公益组织的回应中,是否遵循这样的路径:从问题识别与建构,到系统地辨明并瞄准需求,到最后形成有效的干预并使目标对象获得有效改变?政策是否有效地回应和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社会资助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避免大量重复的、短平快的项目导致公益资源的浪费?如何使三者之间产生复合效应,进一步推动行动?

 

 

这正是“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公益导航”项目(以下简称“公益导航”)想要要探究的。留守儿童公益导航研究采用了上述系统性、结构性研究方法,对留守儿童的需求进行辨析,对相关的支持性政策(资源)状况进行梳理和呈现,再对在地组织进行行业扫描,并进一步分析和提炼干预模式,希望借此引导公益资源合理、有效地流动。

 

 

“公益导航”项目由沃启公益基金会发起执行,项目最终的研究成果在香港乐施会资助下,通过知识产权出版社正式出版,并于12月10日在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举办发布研讨会,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参会。(本研究的参与者和报告作者包括:耿和荪、刘海英、曹阳、段俊英、王静)

 

--编者按

 

 

 

 

留守儿童心理陪伴”项目

广州市海珠区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项目概览

 

 

l  覆盖范围: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四川省、甘肃省、贵州省、广西省、江西省、安徽省、山东省、山西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l  针对问题:

蓝信封所回应的社会问题是“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问题”。即:在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感情倾诉渠道容易受限,倾诉机会较少,导致留守儿童归属感和安全感下降,成为心理健康隐患和问题行为的重要诱因。

 

 

此问题的具体表现是:亲情缺失下的留守儿童经常具有更强烈的倾诉欲望。当倾诉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厌学情绪、暴力倾向、孤僻性格较为容易形成;如倾诉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将诱发厌学到辍学,暴力倾向到犯罪行为、忧郁性格到自杀倾向等一系列问题行为。

 

 

l  解决方案:

聚焦于青春期早期的留守儿童(10-16岁),蓝信封书信陪伴项目通过系统培训志愿者,让志愿者和留守儿童用一对一长期(至少一年半)书信的方式构建朋辈群体,为留守儿童提供社会支持,引导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核心工作内容

 

 

蓝信封通过大学生与留守儿童一对一书信陪伴的方式,增加留守儿童倾诉渠道,提高情绪依赖值,提高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1.    关于有效长期陪伴的蓝信封策略

 

 

书信方式

书信方式看似原始,而优于互联网沟通的优势在于,它是更适合建立长期陪伴的一种媒体工具,一个月一封信,从而实现 1-3 年陪伴;心理学研究表明,写作表达本来就是一种经典的心理疗愈方式。

 

一对一方式

大学生与青春初期留守儿童一对一的关系,专属的远方的大哥哥大姐姐角色,提升孩子归属感和安全感。而大学生针对初一孩子写信,同理心更强。

 

 

写信为主,家访为辅

以写信为主,辅以夏令营、家访等实地走访方式,有效维系一年以上的陪伴关系。

 

 

2.    关于重要利益相关方有效回应的蓝信封策略

 

家庭/监护人

通过参与活动同意书的签订、家访及一年后的回访,获得家庭监护人信任和对写信项目的支持

班主任;

通过参与项目中的的收发信环节,一年四次的教师座谈会,逐步切入班主任群体,让教师参与进来。

 

孩子自身

通过书信的方式引导孩子增强主动对外表达诉求的能力(使其成为和两个重要利益相关方关系修复的基础书信项目提高孩子的支持利用度)。

 

 

项目成果

 

 

l  “互联网+”高效项目运营

运用“互联网+”思维,蓝信封打造出一款快速响应需求的、轻量化运作的书信项目产品,服务全国205所乡村学校,10000名留守儿童,来往书信10万封。

 

 

l  心理学数据方向对项目效果的论证

与中山大学心理系合作,含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写信,留守儿童不参与写信三个组别,同时监测十所学校2000名孩子,分前测,后测,用心理量表的分析,初步结果认为书信项目有效提高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和支持利用度(见下图)。

 

 

 

 

l  案例方向的分析

蓝信封开展系统的案例回访工作,以书信为基础,实地回访,从家长、朋友、老师、通信志愿者、孩子各个层面的访谈还原孩子成长1-3年历程,结集出版《中国留守儿童书信访谈录》,蓝信封推论书信陪伴有效提高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大大降低心理隐患和问题行为。

 

 

 

根据对该案例的分析显示,留守儿童在通信后多了倾诉的渠道,往往在情绪低落时选择把志愿者作为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给孩子以存在感和归属感(而问题是否解决并不是最重要的),孩子学习兴趣增加,朋友结交意识增加,而问题行为等大为减少,当地教师对项目非常欢迎,尤其感觉孩子写信后开始自信了,活跃了。

 

 

受益人生命故事

 

 

我想发明一种超能力铠甲

 

 

在参加蓝信封通信活动时的报名表上,孩子们会写下自己的理想,其中多数都是“让家人和自己过得好,爸爸妈妈不出去打工”。初一的他们,对未来尚没有清晰的想法。而小志却写下,他的理想是做一名研究有超能力物品的博士。

 

 

在第二封信里,小志详细解释道:“我想发明一种拥有超能力的铠甲,让拥有正义感的人去穿上,然后打败邪恶,但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梦想成真。”

 

 

小志说,这是他第一次在比他大的人面前说出自己的梦想。他以前也曾经和最要好的朋友讲过,但他们都没什么反应。所以,也没有人告诉小志,超能力梦想可否实现。小志希望和自己写信的是个懂得天文地理的大哥哥,而他的靖超哥哥,大学里所修专业正是大气科学。

 

 

靖超哥哥这样回应:“那个超能力铠甲,靖超哥哥能不能穿一件啊?这样我也可以做超人咯!那铠甲有什么超能力呢,小志弟弟?你会发明隐形能力吗?会飞吗?还有什么呢?好想要一份你的发明啊,哥哥也有一个梦想哟——那就是发明时间机器!就像哆啦A梦的时光机(一样),而且哥哥我现在就在构思了,小志你也马上做超能铠甲吧。我们可以比一比,谁最先发明出来哟!”

 

 

靖超哥哥的激励像是催化剂,让小志的超能力铠甲迅速进入构思和设计阶段。

 

 

“哥哥,我说的超能力铠甲,就像我看动画片里的刑天铠甲,你知道吗?你说的时间机器,就是《哆啦A梦》里面的哆啦A梦的那个小袋子里面吗?

 

 

从此我们就是好兄弟啦,让我们一起投入研究之中吧!”

 

 

靖超为什么想要发明超能力铠甲呢?其实在农村中小学,总有些孩子拉帮结派,欺负弱小。缺少了父母和老师有效的教育和监管,孩子间更容易出现性质恶劣的霸凌、斗殴。正因为这样,小志对正义形成了执着的追求。

 

 

他的超能力铠甲是实现正义的武器,捍卫着小志理想中的社会秩序。无疑,小志是幸运的。因为拥有靖超哥哥的倾听和引导,在长达一年的书信活动中,小志找到一种安全而有归属感的支撑,他的梦想正在坚强地成长着。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项目  项目词条  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词条  留守  留守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陪伴  陪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