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社会关注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情况,北京市教委近日重申,将继续坚持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要求,即通常说的“五证”。这意味着,“五证”不全仍旧不得入学。
所谓“五证”,包括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或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无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相比过去,“五证”提升了随迁子女受教育的门槛。
面对争议,北京市教委回应称,“在教育资源相对紧张的前提下,结合首都功能定位和经济、资源特点,北京提出了2014年适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有关要求,并公开、规范工作程序,目的是更好地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财新记者从北京市教委网站发现,过去10年,北京小学生入学数量翻了一倍,从8.23万增加到16.58万。但北京的教育资源供应在缩减,10年间,北京的小学和专任教师数量一直在减少。从2003年至今,小学数量从1652所减至1093所,缩减了三分之一;小学教师数量则从4.98万减至4.87万人。
同时,各区、县在北京市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纷纷出台细则。以通州区为例,其幼升小“五证”细则更是对家长缴纳社保的地点有明确要求,即必须“在我区”。丰台区要求父母一方在丰台务工,朝阳区要求家长双方都在本区缴纳社保,东城区甚至要求父母双方都在东城务工并住在东城,昌平区则规定暂住证办理日期必须在2013年之前。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表示,政策进一步收紧源于北京人口控制的大气候。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方针,北京“严控人口”行动全面展开,具体措施还包括“以业控人”和“以房管人”等。
“严控人口”的主要执行手段,是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北京,借此疏散人口。对此,杨东平称,重整产业结构没错,但不能借此遮盖流动儿童受教育的问题,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保障流动儿童的教育机会是基本政策和价值,不能顾此失彼。把流动儿童的教育机会和控制人口的政策挂钩,“是非常恶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