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1春季的《中国发展简报》我们刊登了一篇介绍全纳式教育这种特殊教育模式的文章,但是, 针对聋哑教育, 特殊教育专家梅芙生有他不同的见解:聋哑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将聋哑人教育成为德才兼备的双语文化者
聋哑人因为听不见,不会说话,造成与健听人的语言不通,许多健听人因不会手语,无法和聋哑人交往,所以,也就不了解他们。然而,聋哑人尽管信息不灵,还是可以通过看书报、影视、电脑等途径看外面的世界,对健听人的思想情感、喜怒哀乐、待人处世有所了解,可以说,聋哑人是用眼睛来观察和认识世界的。
聋哑人除了听不见,用与众不同的手语交谈之外,其余与健听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渴望学习,渴望获得信息,汲取各种知识,学到工作的技能本领。然而,这些道理,很多人包括从事聋人工作的人,还不明白,所以不能为聋哑人提供这些方便与服务,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不少专家把功夫放在聋哑康复工作上面, 试图改变聋哑人的状态。也许这是出于善良的动机,然而这却有如做梦而已。就拿我国的聋哑教育来说,近半个世纪以来,都在搞“口语教学”,为的就是要教聋哑孩子开口说话。这是“康复”思想在聋哑教育中的延伸。其实,口语教学作为一种方法,是可以对重听人(残余听力者)与聋人学生(有说话能力者)的学习起到一定作用的。但要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把整个聋哑基础教育搞成说话教学(所谓强化听力语言能力训练),不但远离了国家教育方针和目标,同时,也有违于聋哑教育的初衷。
“康复”是很善良的词。但弄不好未必会造福聋哑人,我们没有忘记文革时,搞过简直拿聋哑人性命开玩笑的所谓“针灸治聋”,“搬哑巴山”,如今又鼓吹搞“听力语言学院”,加大“听力语言”研究, 增加助听器设备的投资,添置听力检测,发展聋哑学生听力语言能力训练……难道我们可以无视口语教学长期陷于低效率困境的事实,可以不顾它已造成了全国普遍大量的半文盲群这个严峻事实,继续重复这种徒劳吗?难道大多数听力已完全丧失的聋哑人,真能在现代医学科学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用这种“拼命努力”,就可以达到改变聋哑人状态吗?
近些年来,国外的“全纳教育”风也吹进了我国。有不少人把它与“一体化回归教育”,“随班就读”相提并论,认为“全纳教育”就是让普通教育“全纳”所有的儿童教育,可以减少乃至取消所谓“局限、隔离式”的特殊教育,将特殊教育的任务由普通学校承担起来。这是有违于全纳教育本意的。
全纳教育原是全民教育思想的发展,主张人人享有教育的权利,减少“被排斥者”,但它没有说要让普通学校“全纳”所有教育,更没有说可以让特殊教育“回归”到普通学校去。模糊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分工关系是不对的,因为谁也代替不了谁,不要盲目地造势。它们好象在为残疾人鸣不平,要争取平等。 其实,不可能完全平等,就聋哑人而言,与其他残疾人不同, 聋哑人并不认为自己不能参加音乐会就是不平等,也并没有要求非与健听学生坐在一起上课不可。聋哑人难以适应普通学校的听觉语言教学,是无法改变的现实,硬要他们用眼睛去“听”才是不公平呢!鼓吹和热衷于搞“一体化”“随班就读”,据说是为了使聋哑人与社会和谐起来, 其实,要使聋哑人融合于社会,不在于搞什么“一体化”、“随班就读”,走形式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我们要以人为本,就不能无视聋哑人是用手语交流的手语族,具有特殊的困难和要求。也只有聋哑学校,才能向他们提供特殊的教育服务。所以,努力改善和提高聋哑教育质量, 使聋哑人得到“一致性的教育”(即学习的内容多少,难易程度与普校一致,但不要求等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才是正确的做法。口语教育无视聋哑人是手语族,不尊重聋哑人的手语文化和习俗,教学既脱离社会需要,也脱离聋哑人的实际和需求,使聋哑教育长期陷于死胡同,既危害了聋哑教育,也危害了聋文化。而企图让聋哑人与健听人“一体化”(正常化)坐在一起上课的“随班就读”,同样是无视手语族及其手语文化的存在,不顾聋哑人的特殊困难和需求,这样不切实际的空想,当然也不可能行得通的。
聋哑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将聋哑人教育成为德才兼备的双语文化者(双语,即手语与书面语;双文化即聋文化与祖国文化――汉文化),这才是切合实际和有希望的。聋哑教育是关系到聋哑人切身利益的事业, 所以,聋哑教育怎么搞,不能尽是听健听人“专家”“学者”想当然耳的自说自话。毕竟,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与聋哑人有别。倾听聋哑人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并请聋哑老师、学者参与讨论、决策,可以少走弯路。双语教育接纳聋哑人手语,重视聋人教师的作用,重视培养聋哑学生的双语文化能力,这是区别于口语教育的重要之点。无论是国外的实践,还是我国南京的实验,都表明学生不但学得多,而且学得好,学得快,省时省力。我们希望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验工作,能够获得重视和扶持,这将有助于聋哑教育走出低效率的困境,提高聋哑教育质量,并有望改善和提高聋文化。
爱德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朱菊玲 地址:南京市御道街32号 电话:(025)4596535
国际助残西藏手语项目 江生(Gyaltsen) 电话:(0891)6324948 hilhtsl@public.ls.xz.cn
英国救助儿童会 双语教育项目 杨海宇 地址:650031云南昆明市翠湖北路25号商务综合楼7楼 电话:(0871)5128525 scfukhq@public.km.yn.cn
英国救助儿童会 安徽项目 戴春生 地址: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虎珀山庄花园村178栋467信箱 电话:(0551) 282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