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公益评奖的热闹与门道

 

 

 

 

 

         年底,总结与评优的季节。原本不那么主流化的公益领域这一两年却是风景这边独好,评奖征募、颁奖典礼一个接着一个。据报载,人民大会堂最近一天内就有两个公益颁奖仪式举行。打开网页搜索一下,各种奖项目不暇接。这一派繁荣不由得让人看过热闹,还想探一探里面的门道。

 

 

 

 

 

助推边缘与主流融合,彰显社会多元价值 

 

 

        公益领域的评奖倒也不是什么新出现的稀罕事。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了三届的中国消除贫困奖,因其政府背景和权威性让人瞩目。每年举行的环保领域的绿色中国人物颁奖仪式每次也是盛典,斯时文艺名流齐聚一堂,星光灿烂。而以公司命名的福特汽车环保奖进入了第十个年头,花旗银行的基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举办的小额信贷微型创业奖今年已是第六届。新的奖项面孔中,这几年风头最劲的当属壹基金的典范工程奖,每次申请和揭晓在公益圈里都是一个不小的话题。公益评奖似乎被一种力量推动着,政府部门、基金会、媒体、学术单位或由四类机构排列组合而成的各种举办方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公益评奖的热闹场面,令人想起名目繁多的企业评奖活动。前些年因为企业评奖的过多过滥,企业花钱买个牌牌、证书和排行榜,和领导人照个像,主办方坐收渔利,评奖创收一时甚嚣尘上。后来政府评奖被停止,而一些和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协会、或者媒体绕道而行,继续这样的行当。无论是在省城还是偏安一隅的小镇,企业一天甚至可以收到10多封征评的信件,而背后大多和钱相关。而与知识分子有关的各种学术评奖,文学奖等也层出不穷,争议不少。10年前学界和媒体对长江读书奖的质疑引得一时洛阳纸贵。

 

 

        因此,当评奖手段驾轻就熟地被运用于商业、学术的同时,评奖活动再次集体冲进公益领域,所带来的效应与前者又有何异同呢?笔者参加过几场公益颁奖仪式。不管动机和背景如何,每个奖项都无外是对公益行动的彰显和褒扬,使得处于边缘地位的基层实践者多了一次被主流社会了解的机会乃至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公益评奖的每次努力都值得肯定,每次颁奖也都有让人动容的地方。

 

 

       12月5日下午,第三届新公民园丁奖的颁奖仪式在京举行。这个奖项由南都公益基金会资助,旨在对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评选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同是教书育人,但是他们没有公办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系列保障,工资低、培训机会少,直接影响到“流动的花朵”的受教育质量。新公民园丁奖是国内首个针对该群体的评奖,评选范围已经由最初的北京一地扩展到全国8座城市的200余所学校。

 

 

        这次颁奖仪式上,当会场灯光暗淡下来,轻柔的音乐响起时,几十名获奖教师依次走上台,只有一束灯光聚集在发言的教师身上,每个人发言只有两个字、四个字,如“美丽人生”、“一言难尽”“加油”。舞台旁边的银幕上变换着发言者的名字,而台下是一阵一阵的掌声。仪式是人在社会或者群体中寻找自我确认自我的方式,也是与其他群体发生联系的纽带。通过这样的颁奖形式,鼓励和激发他们作为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会议正式开始前,不少获奖老师在舞台前拍照留念。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的李雪花老师说:“有人关注我们,已经很高兴了。获奖还有一点经济上的奖励。”我问她:是否对你们有进一步的培训?她说:“还不知道,但培训机会真是我们最缺的。”

 

 

        早些时候,2010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集团)微型创业奖评选结果在京揭晓。这个由花旗基金会支持的奖项始于2005年,对中国杰出的微型创业者的创业技能和贡献进行表彰和支持,弘扬“微型企业家”精神,也为彰显小额信贷对减缓贫困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这个奖项6年来不断有NGO、农信社、妇联、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扶贫基金会系统等多部门广泛参与,主办方每年组织暑假大学生实地调查,最终由专家团队评出奖项。

 

 

        2010年9月16日的颁奖典礼上,中国的两位小额信贷之父茅于轼和杜晓山出席,力推农村金融改革的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现在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也到场发言并颁奖。今年该奖项开始设立“花旗女性奖”,旨在奖励对所在社区、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的成功女性。46岁的蒙古族妇女乌云高娃成为首位“花旗女性奖”的获得者。她从2001年开始创业,发展特色规模种植业。在小额信贷项目帮助下,她的企业固定资产达到50万,流动资产为5万,实现毛利润19万。在其他奖项中,获奖者也不乏女性。当自信或略带羞涩的获奖者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的时候,倍知推动历程艰辛的人们一定会感慨:正是17年来包括学界、政界与基层实践者的多种力量的共同推动,使小额信贷从星星点点的民间实验燎原为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  

 

 

        而2010年才开始的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与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设立的招商局扶贫创新奖,拓展了扶贫的内涵。众所周知,在扶贫领域已经有了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的中国消除贫困奖,而作为2009年才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在扶贫领域另设一个扶贫奖项,自然会引起人们与中国消除贫困奖做比较。

 

 

        招商局扶贫创新奖在2010年 7~9月向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征集申项目。11月份45个入围项目公布之后,笔者对这个评奖活动的承办方——恩派(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的助理咨询师黄维真进行了访谈。对于这个奖项的设立背景,黄维真解释,2010年是中国扶贫工作的新节点。在新的扶贫开发纲要即将编制的时候,需要对之前几十年扶贫减贫的优秀经验进行总结,也是为政府、商界及社会组织三个部门的扶贫及合作提供参考的重要时机,三个部门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投入扶贫领域,也是下一步要考虑的重点。中国消除贫困奖是个有官方背景的奖项,中国扶贫的思路以前也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忽视了民间的创新。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作为一家非公募基金会,通过设立这个奖项,期望将民间一些有意思的点子和实践经验提炼出来,凸显民间奖项的意义。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第一次入围的45个项目突破了以往的扶贫工作范围,生态农业、社区发展、环保、文化、劳工、教育、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的项目榜上有名。征选范围的确定是基于对扶贫概念的新理解。黄维真说,在设计这个奖项的时候,专家和评委们对扶贫概念做了重新诠释。以往都以收入作为识别贫困的唯一指标,但是如果要实现对贫困的综合治理,就需要多维度地关注贫困的成因和影响因素,这些跨领域的机构正是与扶贫高度相关的。当然,即便是有的参选NGO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专家们对扶贫领域的重新界定,所以当某机构受到邀请参选的时候,这家机构很惊讶:“我们是做教育的啊”。

 

 

        除了扶贫概念的扩展,笔者还隐约看到这个评奖项目的另外一种勇气和探索。北京小小鸟打工热线的“农民工劳资纠纷调解员培训计划项目”、重庆市律师协会三峡库区农民工维权中心的“困难工伤职工维权帮扶计划”入围。“劳工维权组织”在一些人眼里是个敏感词,这类组织目前在国内得到的资助还不是很多。有调查显示,非公募基金会的工作领域大多集中在教育和环保等领域,这次两家劳工组织入围,可见扶贫创新奖关注的贫困不仅是在农村,还包括城市里的“新市民”,也是对以往非公募基金会工作领域的拓展。

 

 

        吉林梨树胜利果乡合作社出现在入围名单里,也令笔者惊喜。这家综合合作社是吉林梨树县最早的合作社模式之一。它不但开展消费合作,而且将医疗合作、养老基金结合起来。但通过联合购销产生的积累毕竟很少,尤其是2007年以后,梨树县成为资金互助社这种新金融组织形式的发源地,外界将更多的眼光投向资金互助,早期的一些有价值的实验反而被忽略而显得沉寂。事实上,民间的很多制度创新往往由于资源匮乏而无法进展下去,在生死的呼吸之间,如果外界及时给予一点支持,就可以渡过生死关。

 

 

        在目前各类公益奖项刚刚兴起的背景下,它们对于NGO的作用似乎还处于多多益善的阶段。有的奖项并无实质的奖励,但获奖的荣誉有助于NGO增加合法性和知名度,间接对筹款产生积极作用。早在10年前就开始的“福特汽车环保奖”为了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并帮助入选项目成长,主办方福特汽车公司尽最大可能保持与政府的合作关系,争取相关支持。据报载,每年的颁奖结束后,福特汽车公司的CEO葛致诺都会亲自给每一个入选项目所在地区的政府写一封信,向当地省长或自治区主席表示祝贺1,这在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对获奖组织的认可度。同时,福特汽车奖较高的奖金是很多草根组织参与申请的重要动力。对于资金极度匮乏的NGO来说,额度不等的奖金无论高低,似乎都是值得去争取的。

 

 

 

 

 

评奖甄别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比一次性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一些非公募基金会和公司还进行后续的持续投入,使后续培训和资助成为评奖活动的一个新亮点。这次招商局扶贫创新奖将与“招商局扶贫发展创投计划”相衔接,为国内优秀扶贫创新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黄维真说,这个评奖的后续工作是2010年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要做的一个创投项目,当然也不仅仅局限于入选项目。对于所谓的公益创投,黄维真解释,评选的主办方不会只挑成熟的项目资助。 主办方更在意做一种创新的成长型项目,类似商业创投,但并不是要求商业的投资收益,而重在社会效益。

 

 

        同样,由恩派(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承办的英特尔公司“芯世界”公益创新奖评奖活动在2010年春天举行。但这个项目并未因评奖结束而终止,而是将持续一年。英特尔选择通过评选等活动进行知识转移,将IT公司本身具有信息服务的优势传递给社会公益组织。在后续的培训中,也鼓励国内公益机构提高自己的运作能力和价值,并形成自己的网络。这种持续的关注和系列活动,算是对以往国企“一捐了之”的反思和行动。

 

 

        由此看来,非公募基金会设奖与评奖就具有了甄别功能。非公募基金会刚进入公益领域,往往是拥有一腔热情和对公益的憧憬,但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项目,难以发现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评奖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评奖活动的评委一般都是该领域的专家,甚至都有丰富的项目经验,评委和专家的咨询弥补了刚刚入门的资助者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的不足。

 

 

        如果说早年的评奖彰显了先行者的远见,那么时下各种角色与资源的进入,恰恰表明公益领域产业链条的形成,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虽然公益评奖没有真金白银的即时商业利益的交换,但无论是对资源匮乏的NGO还是有商业利益的公司,也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淘金”场所,在这个链条上的商业收益预期也吸引了其他部门的加速进入。

 

 

       笔者注意到,由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主办的2010年深圳公益大赛活动,时间跨度将近半年,引入很多商业因素。该活动试图改变传统被动的公益慈善理念和模式,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和参与。主办方特别提到,通过评奖可以促成个人、社团、企业、行业及政府在公益慈善产业链上的双赢、多赢的良好局面,更为深圳发掘一批优秀的公益慈善项目。

 

 

        这个大赛分为实施项目和创意项目。由深圳慈善会承办的实施项目评选,后续的工作是将优秀项目分门别类打包,让公募基金会和企业资助人对获奖项目进行定向资助,并由慈善会来监管。而创意项目由深圳市公益基金会承办,最终评出的十佳公益创意项目分别按照其所获社会捐赠资金的1∶1比例,予以资金配套实施,最高额度为50万元(无定向或少定向捐赠的,将补足20万元)。而企业则会根据其资助额的不同,获得不同的回报和待遇。福利彩票也成为评选项目的奖品,中奖额度中有一定比例用于公益事业。

 

 

        深圳公益大赛还通过当地的电视频道展示、手机投票等方式推动公众参与。此次深圳公益大赛手机投票最多的项目也只有17 512票。深圳慈善会的工作人员说,这个举措只是一种公共参与的手段,并未打算将其作为一种筹款方式。最初设计的时候,是考虑到只要有手机的市民就可以进行投票,明年会设计更科学的互动性更强的参与方式。

 

 

        广州的南方报业集团也设计了一个幸福中国奖。11月30日幸福中国奖20强已经出炉,其目标第一条就是“打造公益项目的标杆,建立完备的公益项目评选标准和评奖体系”。对于时下众多的评奖项目而言,这个目标对主办方来说有点任重道远。但是,作为最有受众缘的媒体,通过这个评奖活动,“创造公益项目需求发布和捐助平台,帮助优秀的公益项目寻求公益善款”的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在活动网页上公布的项目中,的确有一些新面孔出现。“为中国找水”就是个新项目,该项目和中国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合作,由他组建民间科考队,考察中国西北部地区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水源地生态变化以及冰川径流的现状。而一个人的禁毒演讲团出现在网页上。负责这个项目的肖凤仪说:“我们希望做一个平台,从展示平台这个角度看媒体有优势。对于一些弱势的项目,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吸引一些资金支持。”

 

 

        考虑到参选NGO的规避问题,该奖的评委主要以专家为主。但业内专家们穿梭在各种评奖会上,怎么体现作为一个媒体的评奖标准呢?肖凤宜说,该奖特别强调透明,给予透明的权重是最高的。

 

 

        这个奖项背后没有基金会的支持,因此在网页上公布了招商热线,希望得到企业的支持,同时也明确了对企业支持的回报。笔者问及招商情况,肖凤仪不置可否,说“如果有好的企业,给介绍吧。”但不管最终获得多少资金支持,主办方说,规模的大小可以根据资金量调整,但是该走的环节一样也不少。  

 

 

搭台的多,演戏的少 

 

 

        在10月底举办的非公募基金会论坛上,腾讯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透露,招商局扶贫创新奖评选了一轮之后,他看到入围的机构都是一些老面孔。招商局基金会的秘书长说了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演员就这么几个,在舞台上演来演去你看到的当然都是老面孔。

 

 

        黄维真对此回应:其实这样的描述不仅适用目前扶贫方向,整个公益领域都是如此,优秀的项目和机构还是不多,或者没有资助方想得那么多。一方面是因为发展环境和积淀不够,另一方面要在扶贫领域做到优秀不容易。本次评审的专家意见认为,要判断扶贫项目是否真的优秀,需要一定的项目运作时间,以及经过一定的时间检验。假设以5年为限,筛选剩下的好项目就自然少了。

 

 

        窦瑞刚说,“现在基金会通常都喜欢搞个奖,希望从中能够筛选到比较好的项目。我觉得这是要反思的,真的是组织和人太少了?为什么太少了?一个核心就是我们老逼着这些公益组织写项目计划书。” 当以奖项形式出现的资源变成NGO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时,大家会花费很多精力围着各种奖项转,热闹登场。在获得曝光、增加透明度等正面效果的同时,对组织工作的系统连贯性是否会造成困扰?

 

 

         除了演员的数量少,演员的种类在某些奖项中也显得少了一些。这在2010年深圳公益大赛的创意奖的获奖名单上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印证。

 

 

         2010年是深圳改革开放30周年,深圳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率先建立现代公民社会,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将公民社会建设写进“十二五”规划当中。另外,《行业协会商会条例》和《非营利组织条例》已进入2010年深圳市人大的立法计划,这将成为中国为社会组织立法的积极尝试。有学者对深圳这几年的发展也是赞许有加。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深圳社会组织数量年均增长15%,目前已近4000家。2

 

 

        正式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公益大赛更引人关注。承办方专门建立了活动的网页,将活动设计方案和参赛规则、进展、项目乃至评委都一一展示出来,体现了信息透明的精神。

 

 

        但当地一家曾参与最初申报的组织似乎并不认同深圳在公益领域的开放性。“承办的两个基金会是民政局系统的,所以基本上还是民政局和社工系统内评选。实际上,绝大多数资源,我感觉应该80~90%集中都在社工机构。”这家组织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外界都觉得深圳是公民社会发育比较好的地区,尤其是社会组织发育好,这是虚传,社会组织这块其实是很弱的。

 

 

        从发布的创意奖的10家获得者来看,的确如这家组织所说,大部分被社工机构所囊括。 笔者就此请教深圳慈善会的付金凤。她说:“今年我们是第一年举办,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拓展慈善项目并对NGO起到扶持的作用,甚至希望将这个经验复制到全国,而且要渗透到民生的每一个断层。社工类组织比较多,可能与活动是民政局社工处发起有关,但这是个刚做起来的赛事,得有个完善的过程,它需要慢慢融入,逐步展现它的多元性。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因为深圳政府大力扶持社工机构,所以社工机构参与面比较广,也正说明社工已经渗透到每个环节,每个需要公益的地方他们都会去。”

 

 

 

 

 

一切都刚刚开始   

 

 

        尽管各种奖项蜂拥而至,但刚刚开始的公益评奖还没有产生几个成熟的标志性的奖项。各种奖项虽各有标准,但个性化不足,界限模糊,所以往往一个项目可以申请多个奖项。评奖程序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曾经发生的阿拉善SEE的生态奖刷票之争给后面设奖单位足够的警觉。在笔者接触过的几个评奖中,有的网络投票只是鼓励公众参与,但在最终结果中不占有权重。相反,专家意见和实地考察成为众多评奖机构使用的重要方法。幸福中国奖鼓励网友参与实地考察,新公民园丁奖与全国11家机构合作,而无资金之忧的奖项更是投入大量的精力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对称。以福特汽车环保奖为例,10年来,该奖在中国共发出1000万元奖金,但用于该奖项运行的费用却达到1500万元。在整个社会诚信不足的背景下,公益组织也概莫能外,这是保证奖项质量而必须付出的成本。

 

 

       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公益时报社承办的“2010慈善大典暨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仪式”上,蒙牛乳业的牛根生获得“慈善毕天生绩奖”。著名媒体人郭宇宽撰文质疑牛根生慈善行为的可信度。而中国消除贫困奖2010年坚持不以参选者提供的书面捐赠数据为考核标准,而是以捐款人得到的捐赠票据为基准,这样一来,一些知名慈善家落选。

 

 

         各种公益奖项争相为NGO搭台,但哪些舞台能够吸引到好“演员”来参评,哪些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不是昙花一现,最终成为引领业界风尚的权威奖项,还需假以时日。

 

 

 

 

 

注释:

 

 

1.详见《福特汽车环保十年的艰持》 商务周刊杂志,信息来源:http://www.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00930/18058733204.shtml

 

 

2.来源:《深圳开全国先河将建公民社会写入十二五规划》,http://www.sina.com.cn,2010年11月27日,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公益评奖的热闹与门道  评奖  评奖词条  门道  门道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热闹  热闹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