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厦门市五齐人文职业培训学校

    1994年厦门大学毕业生张芳找到了一份文员的工作,而1994年前后正是厦门的进城务工人员开始逐年增多的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批进城务工人员体会着城市的美丽和缺陷,“民工潮”带来的社会便利与社会矛盾渐渐浮出水面。同时,张芳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厦门销售代理。某些必然的转折总是来自偶然。继续在职业规划中摸索的张芳,偶然与朋友一起投资了一家电脑培训中心。一位工厂流水线上的女工,抱着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强烈愿望,成为了电脑培训中心的学生。张芳在接触到这个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之后,敏锐地意识到,这位上班、学习连轴转的女工,绝不是农民工里的个例。渴望学习、改变人生的农民工其实很多,但社会给予他们的帮助太少。张芳意识到自己想要去改变他们,即使仅从职业的角度而言,农民工教育也是一块大有发展余地的领域。

 

 

    因为这个学生的启发,五齐显出了雏形。2001年6月份,张芳创办五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设培训部,主要做电脑培训,开始了农民工教育的初步探索。2002年,该公司下属培训部门独立运作,成为厦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定点培训机构。

 

 

 

    一开始的想法只是帮助农民工提升竞争力,找一份好工作。但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张芳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这导致后来形成的“五齐人文职业培训学校”,不再是电脑培训那么简单。张芳参考厦门作为轻工业和服务业城市的大背景,分析了现有的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内容和效果,发现一个农民工学会了电脑、英语,但没有机会用,还是全部丢还给老师。并且很多农民工不能适应城市生活是由于他们对于城市了解甚少、知识甚少,有时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由此表现出来的行为与城市格格不入。张芳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想法,办一个学校,除了对农民工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更要教他们人文知识。

 

 

 

    这时候张芳还没有意识到,她的朴素实用的教育理念,却与陶行知、卢作孚、晏阳初等先贤平民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2003年,张芳尝试在电脑培训班之外开设了“就业基础班”,从电脑培训班中招收学生。 “就业班”的效果非常好,培训出的第一批24名学员,全部顺利就业,这就是后来“五齐黄埔班”的雏形。

 

 

 

    但是农民工教育本身是公益性质浓厚的事业,怎样“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困扰很多有志于此的NGO人的瓶颈问题。2002年进入厦大管理学院攻读EMBA硕士学位的张芳,却非常自然地想到了学院翁君奕院长的商务模式创新理论。将商务模式引入农民工教育,在企业人出身的张芳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企业人的思路本质上很简单,却实用有效。

 

 

 

    这个时候,张芳已经停掉了自己其他的工作,全力投入农民工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理论分析与建立。2003年5月,五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属培训部正式更名为“五齐人文职业培训学校”。以“商务模式”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并且立下契约:学校运营收入全部用于培训机构自身的发展,股东不参与分红。张芳还是一边亲自给学生上课,一边把她身边关注农民工群体的“成功和爱心人士”邀请来学校做“义讲老师”。其中不乏她在EMBA的同学、教授、企业家、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慈善机构负责人,甚至在厦门工作的外国友人。

 

 

 

    2004年,张芳获得了EMBA硕士学位,她在毕业论文《五齐机构的农民工再教育商务模式创新思考》里,深入分析了农民工教育问题的平台环境、客户环境、伙伴环境和顶板环境,并就此设计了农民工教育的模式。至今,学校的发展还没有超出这篇论文的范畴,仍然按照当时的设想一步步进行中。

 

 

 

    五齐学校2003年5月在厦门禾山正式建立第一个教学点,2004年5月第二个教学点建在厦门县,从此五齐人文职业培训学校的运营已经初具规模。

 

 

 

    为了节约学生在工作和上课之间耗费的时间成本,教学点往往就近开设在工业区,学生步行10分钟以内的地方,教学环境因陋制宜。16到24岁的流水线生产者(大部分是女工)抽出时间来教室学习电脑操作、行政文秘、财务知识、简单英语等硬技能。另有“吾齐黄埔班”(或称吾齐班)教授“软技能”,比如建立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EMBA案例,小事管理制度等。学校还会定期组织老师和吾齐班的学生进行军训。

 

 

    教学方式上,五齐采用:讲座式、案例讨论式、生活教育式、户外实践、传递式、小先生制、Q&A等。换句话说,由于农民工上班时间的不确定性,五齐的课程设计尽可能每堂课比较独立。这样,即使学员缺一堂、二堂课,也能跟上学习进度。

 

 

 

    因为是面对农民工这样一个弱势群体办学,学费的收取也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生可以分期付款,对于孤儿和单亲,并且年龄小于16岁的学生所有费用全免,并提供住宿和每月400元生活补贴。有的遇到困难的学生,不仅被张芳一句“学费以后再说”留在了教室,甚至得到她个人的借款等帮助。

 

 

 

    在师资上,五齐经历过较大的调整。成功人士现身“义讲”是始终延续下来的教学方法之一。虽然曾经试验过以重金聘请名师,但由于理念的差异未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张芳觉得一些毕业的学生经过培训,也完全可以胜任“小老师”的工作。在尝试过由学生中选拔出“小老师”的良好效果之后,学校自己培训教员,成了五齐特色之一,“小老师”负责与学生随时沟通分享,使学生更好地吸收课上的知识,同时不断观察每位学生的情况,不仅在学习上,还在生活上开导、帮助学员。这些“小老师”的存在,本身也极有说服力地证明,学生只要努力,就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改变自己。

 

 

 

    这种教育效果在“吾齐班”显得尤为突出。平日学生不多的作业之一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本,老师逐篇批改,从中把握学生的动态,以及根据学生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大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业指导和健康积极进取的心态;小到穿衣打扮、讲究文明、待人接物、谈吐气质等,吾齐班尽力做到人才、人格、人文三方面综合培训。杨东平评价说:“我们这个社会最短缺的资源,就是做人的本领。刚才讲的善解人意啊、诚实啊、注重细节啊、礼貌啊、谦恭啊,等等。我们当今社会最最缺乏的就是这些东西,这些基本训练;甚至包括对抽屉的管理,对办公桌的管理这些细节……积累起来,奠定了一个人的基本的价值,也奠定了一种文化的基本特性。”这也是五齐的特异之处。

 

 

 

    到2007年,五齐学校已在厦门各工业区设立了二十个教学点,培训人员达四万余人次。其中近三千名学生参加了“吾齐黄埔班”,提升了办事能力。凡坚持在本班学习超过一年的学生提升效果很明显,要么换了文职人员的工作,薪水得到了提高(1500元以上),要么在本岗位(流水线)上得到提升,更有部分学生已经做到助理、经理,还有自己创业的案例。

 

 

 

    更可贵的是,五齐学生的精神面貌普遍显现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比如学校为这些并不富裕的农民工学生设立募捐箱,鼓励他们为需要帮助的福利机构捐款;组织学生参加支教;甚至看电影读诗词。在细节的熏陶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毕业学生的良好特质,逐渐吸引了企业的注意。有些聘用了五齐学生的企业,主动来了解五齐,并主动提出做五齐的义讲老师,给学校提供各种各样的援助与支持。还有企业把招聘启式贴在学校广告栏内,专门要五齐学校毕业的学生。用张芳的话说:“他们甚至能够在那些对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上,与大学生进行差异化竞争。”

 

 

 

    五齐是厦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的第一家社会办学的公益性职业培训学校。2007年初,五齐与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厦门市集美大学达成共识,将五齐人文职业培训学校作为基地,并邀请有志于平民教育的社会人士参与工作,协同推动国内的平民教育工作。

 

 

 

    目前,五齐在厦门发展得不错,但张芳还希望把五齐学校开到全国去,为此,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进一步理解和支持。同时,对五齐模式进行调研和总结,更需要真正的教育家给予支持和指导。

 

 

 

    另外,进入五齐的学生在第一步需求(想改变自己现状)得到满足后,随即进入第二步困惑:自信心的增加与眼界的开阔,使得他们不局限于希望换份文员工作或者得到提升,更进一步出现了进入管理层次的需求。五齐目前的自身定位尚不能帮助学生实现进一步的梦想,这也就需要更多人参与,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以满足学生不断提升的需求。

 

 

 

 

 

联系:张海涛

0592-5565001

support@wuqi.org

http://www.wuqi.org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华光路2号综合楼502,邮编:361006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厦门市五齐人文职业培训学校  齐人  齐人词条  厦门市  厦门市词条  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词条  学校  学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