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北京一加一文化交流中心

 

 

       不同于其他民间机构,北京一加一文化交流中心(简称“一加一”)的工作人员不能像全视力的人们那样自由地去工作。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个个技巧娴熟的声音编辑、制作、播报人员。

 

 

 

 

 

奥运之旅

 

 

        残奥会期间,作为中国残联的非注册记者,青风和解岩的“二人三拐组合”全程参与了2008年盛夏的比赛报道。这不是他们俩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早在2007年9月,他们以及背后支持的“北京一加一文化交流中心”的10名工作人员,制作了国际盲人门球邀请赛的声音节目,还以此与北京电视台共同合作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之后,他们又作为“没有记者身份”的工作人员前往上海参加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奥运会(简称“特奥会”)并进行特别报道。

 

 

         一直以来都是被媒体和社会关注的视障群体,突然走上了街头,用起了录音笔和话筒,然后经过处理,用他们自己的视角去播报这些关注的事件。这点,解岩很清楚,他认为是一加一的努力,以及社会各方面对盲人群体参与社会的开放,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这些赛事的播报。

 

 

        2008年1月,在残联和奥组委残奥部的帮助下,这个组合又顺理成章成为了“好运北京”轮椅篮球的测试赛事的报道人员和测试人员,而且还在赛后提交了一份长达8页包括场馆设施、志愿服务等内容的评估报告。这些直接的行动都证明了他们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好运赛后,一加一也继续着好运,但这些一直都静悄悄的,没有对外透露,只有解岩和青风了解是怎样的好事。一是2008年6月向北京奥组委申请制作时长3分钟、共100集的残奥公益宣传片《爱上残奥》节目并顺利拿到批文,于8月完成并在全国150家电台进行落地播报;第二就是作为中国残联的非注册记者,参加残奥会。

 

 

       “在报道比赛时,我们有时被其他媒体作为一件现象来关注,后来他们就习惯了而且还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帮助。”对此,高山说,一加一参与残奥会的报道,是一次媒体文化事件,并赋予这样的解释,认为“从关注我们到关注我们播报的内容”。这,也正是一加一想要传达的。“这只不过是一加一发展的一个步骤而已。”同为搭档的解岩补充道。

 

 

        一加一利用残疾人尤其是视障人群获取信息的方式——广播来做文章,利用这个舞台改变社会公众对残障人群的认识,尊重健残人群的差异,并充分发挥残障人的潜力。此外,它期望做好公民社会的推动工作,普及公民的教育。截至2008年6月,一加一的常规节目——“榜样资讯”已经覆盖22个省市地区的61家广播电台。该档节目的收听对象不仅仅涵盖了残障人士,还有社会公众。

 

 

       “如果你要帮助残疾人,请首先问下他是否需要”,一个健全视力的人也不必向他的视障同伴提出这样的问题:“您的咖啡需要加糖吗?”以免“让他感受一种不信任,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一加一向公众传达的是,“在了解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不要强化残障人群的残障”等理念。同样,对于残障人群自己,一加一也在努力告诉他们,清楚认清自己,避免过度放大身体上的残疾。

 

 

 

 

 

一拨人,两个牌子

 

 

        丰台区西罗园的一处住宅里。这个270多平方米的大屋子,被隔成好几块,主房摆放着6台电脑,供制作声音的编辑工作之用。在主房的两侧便是会议室和行政、会计办公室。而在主房之外的另一个房间,则看起来有点不同,原来是做了墙体特殊改造和消音处理的第二代录音室和第三代编辑室以及直播室。现在,周一到周五的每晚10点钟,在这个城市可以收听到的“资讯榜样”节目就是从这里传出去的。青风和李宁就是这档节目的主持人。据高山介绍,这档节目目前正在升级改版,预计在2009年全新亮相。

 

 

        初来到小区,附近的居民对这拨成群结队出门的视障人士,还略显好奇,但后来慢慢也都适应这群小伙们的生活方式。楼下专门开电梯的阿姨一开始还担心他们不会使用,帮忙按键,后来知道他们自己完全可以做到。现在他们都和这个阿姨混熟了。更有趣的是,阿姨后来还打算做起媒来,要替他们张罗介绍“对象”。

 

 

        一加一成立前,其中多数员工来自另一个同样做视障人群服务的机构红丹丹。当时他们是那里的志愿者,但后因对残障理念的不同理解而离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他们在2006年6月再次走到一起,继续干起事情来。好在有英国BBCWorld Service Trust(简称BBCWST)《接触中国》项目的资助,他们可以重头再来。上文所提到的硬件设备以及对盲人播音员的培训都是项目的产出。目前一加一已有工作人员12人,初步形成了如解岩所说的“制播分离”的工作模式,即将制作声音广播节目的业务与播报业务分离开来,以期做到业务的专业精准化。简单地说,就是一加一制作的节目,将投放到主流电台的时段中去播出,自身不再继续承担更多的播报任务。

 

 

        2008年5月,长达20个月的BBCWST的项目结束后,留下的一个最大成果就是,做到项目的机构化。从北京一加一文化交流中心的基础上,独立出来一个名为“1+1视障人声音工作室”,现在该工作室已经完成注册,并从2009年的1月开始,获得救助儿童基金会3年资助支持。这样,北京一加一主要负责基线调查、机构运行以及开展针对年轻残障人的培训等,而分离出来的1+1工作室,则主攻节目的制作,以及加强与听众的互动等内容。

 

 

       按照高山与解岩的说法,就是将优良资产剥离出来上市,吸引风险投资,实现与传统NGO依靠项目来支持运转的不同发展模式,这也叫做“社会企业”。解岩对此解释,就是在社会价值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所追求的一种可赢利的模式。这样考虑的出发点,是因为与各地电台合作播出的常规节目,一加一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1+1工作室更希望能在制作出更优质的满足残障人群体的节目之余,适时开发出一些满足市场需求的新节目,而不仅仅针对残障人士。同样,广大的公众也是一加一服务的对象。

 

 

        但这种模式的探索,还需要和1+1工作室两者的共同努力,而且他们知道目前双方都还不能完全独立开来运行,还需要相互扶持。这点,新转型的一加一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承受,去证明“方法总比困难多”。                  

 

 

机构信息:         联系人:解岩          010-67259507         13901295030          xieyanngo@gmail.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北京一加一文化交流中心  加一  加一词条  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词条  北京  北京词条  中心  中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