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由小小鸟打工热线主办的“华北劳工NGO服务经验交流会”上,与会的几十家劳工NGO和相关专家就劳工NGO之间需要搭建互助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达成共识,而小小鸟更是承诺,愿意做NGO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共享资源的一个桥梁。”劳工NGO之间出现联合之势。
早一些的时候,人们见到的更多的是草根NGO领域的分裂:人员从一个NGO机构出走后,另起炉灶,扯旗单干。当然,也有人称之为“孵化”,并认为对中国公民社会而言这是一件好事情:毕竟NGO的数量又多了。
硬币的另一面是,很多分裂后的NGO埋头做自己的事情,与做同类机构老死不相往来,甚至是互相诋毁和拆台,这必然会造成信息不通畅,资源浪费,不利于草根NGO力量的发展壮大。
从劳工NGO愿意搭建互助平台和互相合作,进行资源共享的积极态度中,可以发现,草根NGO在经过数年的发展后,正慢慢地走向成熟。
八大困境
“劳工NGO要有自己的网络,沟通信息、共享资源。”清华大学社会系主任沈原在总结了目前草根劳工NGO领域的特点后,由衷地建议。
作为劳工NGO领域多年的观察者,沈原认为,现在的劳工NGO比较弱小:成立时间比较短、规模小、数量少、分布不均匀。“目前劳工NGO(数量),我知道两个说法,一个是说法是接近100个,一个说法是只有50多个。无论如何和其他类别的NGO相比,我们数量还是小的。”沈原说,劳工NGO可以通过构建网络,搭建平台的方法,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数十家劳工NGO在经过讨论后,也总结出了目前普遍面临的八大困境,而这些困境,单凭一个机构的力量,是无法化解的。
机构治理和机构内部管理是与会劳工NGO公认的最大困境。“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内部管理制度,机构的持续性会面临很大问题。”其他的困境分别是:如何提升员工的能力,留住有专业能力的员工;如何提升整个团队的能力;如何筹集到足够资金和拓展募款渠道,改变“现在的本土NGO80%的资金都来自于国外基金会”的状况;如何管理好财务,提升社会的公信力;如何有效地与媒体合作,“媒体是双刃剑,如果合作不好,会给受助群体带来伤害”;如何与政府合作;如何得到所服务对象的认同。
沈原也提醒劳工NGO要注意两种倾向:一种是商业化的倾向,还有一种是体制化的倾向。“我们肯定要跟政府合作,不合作做不了事,但是我们是立足在社会的。”
共享资源
在客观理性的分析了劳工NGO面临的困境后,与会的NGO达成共识:联合搭建互助平台。
“每个机构的特色不一样,它存在的问题却有可能是相同的,大家觉得很有必要通过互助平台来共同进步。”打工妹之家的负责人韩会敏说,NGO掌握的资源不是很均匀,有的机构资源相对丰富,有的机构资源相对比较少,而又有几家机构在做同一件事,造成了资源浪费。
需要共享的资源包括信息:与NGO工作相关的信息;网络关系;合作伙伴共享;人力资源共享,除了正式的工作人员,志愿者是NGO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而如果能实现志愿者的共享,无疑给机构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还有出版刊物的共享和工作经验的分享等。实现资源共享的途径包括沙龙、联盟等多种形式。
小小鸟的负责人魏伟告诉记者,通过这几天的会议,劳工NGO之间已经确定了如何进行信息共享的计划,比如要完善劳工NGO的邮件组,或者是建立QQ群等。“在这里我代表小小鸟向大家承诺,小小鸟非常乐意做大家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信息共享的一个沟通桥梁。”魏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