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年的筹备,由额尔古纳市人民政府和“自然之友”联合主办的“额尔古纳生态高层研讨会”于6月23日 - 26日在额尔古纳市召开。
额尔古纳是一个远在我国北部边陲的县级市,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北端,与俄罗斯隔河相望。这里虽是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但也具有资源丰富、生态完好、人文独特等显著的区位优势。额尔古纳市迄今为止拥有全国人均最多的湿地、草场、森林等自然资源,同时,她的多种复合生态系统也是我国东北华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生态资源保持相对完好,除了特殊的历史原因以外,与额尔古纳市政府选择的发展道路有关。尽管如此,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却客观存在,额尔古纳市在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惑。此次“额尔古纳生态高层研讨会”的目的就是让政府、NGO、企业共同关注这一地区的发展,共同探讨“额尔古纳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对生态进行利用,使额尔古纳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及扩大各类保护区范围”。
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郑易生研究员,做了题为《额尔古纳发展之路的选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的主题报告。报告中的观点论述认为:额尔古纳市领导班子也正在努力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D?D 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模仿和追赶发达地区经过的那种常规化的工业化过程,而是拒绝重蹈发达地区“先退化、再重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难想象,这种发展模式会受到GDP增长率“竞赛”的压力,但如果用绿色GDP来衡量额尔古纳的发展,她目前的GDP增长是低成本的增长,更是可持续的增长。因此这种发展模式的选择更需要实质性的支持,比如良好的政策环境。
额尔古纳市长钱瑞霞向来参会的40余名政府官员、专家、NGO、企业家及媒体人士等虚心求教:如何确认额尔古纳的生态价值,如何争取国家的政策环境和支持,如何建立有老百姓参与的共同保护机制,如何使产业组合更合理,如何请媒体传播绿色资源等问题。专家给出的建议包括:争取国家对生态保护方面的补偿资金,对生态保护要加强地方性法规,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状况要做全面的调查等等。
在经济欠发达、偏远的、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只有注重当地自然特点和规律,尊重当地人民的权益,尊重当地传统文化的发展模式才可能带来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发展,只有广大干部和群众对于本地的发展思路有真正的共识,并且有广泛的参与,额尔古纳的新发展模式才有可靠的基础。对此,专家与额尔古纳市政府领导有着相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