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恒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天恒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是著名学者杨纪珂教授与其助手陈青共同创立的非政府组织,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研究,提供相关的培训及咨询,开展区域、国家及国际间的环境保护行动及交流活动。
目前研究所的工作领域主要集中于可再生能源商业化培训及示范、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研究。
2002年已获资助的项目有:
1)北京绿色电力项目。在去年北京地区潜在绿色电力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天恒研究所将与华北电力公司、北京供电局、清华大学、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协会等机构开展合作,为北京设计一个绿色电力示范项目的方案,并提交给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这个方案的核心是由电力公司向用户提供不同于常规电力的绿色电力选择。所谓“绿色电力”是指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电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环境污染或者很少环境污染。支持环保的北京市民可以以高于一般电力的价格购买绿色电力并获得有关机构颁发的
绿色电力使用证书。
2)绿色电力公共宣传与教育项目。获WWF的资助,旨在配合北京绿色电力项目的实施,增强公众对能源消费与环境、绿色能源、绿色电力的采购等的认识。和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栏目和《环球》栏目合作,近期赴荷兰和美国拍摄国外绿色电力的电视片,八月份将在央视播出,并在7月份举办的可持续能源方面的记者培训上作为资料与大家分享。研究所还打算与其他NGO开展合作共同宣传绿色能源消费。
未实施的有“荒漠化地区农村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项目”,旨在荒漠化地区鼓励当地居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缓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压力。这一想法仍在酝酿之中,希望与感兴趣的机构合作。
联系:尹春涛 010 6606 9844 windflower@snisd.org.cn
爱德基金会
从2001年9月开始,爱德基金会资助“北京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的培训项目,资助金额为6万元。第一年度项目结束后爱德将对项目进行评估以决定明年是否继续资助。近期评估前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培训班特别邀请了相关专业的知名学者就孤独症儿童教育的诸多方面开展专题讲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前来参加。此外还邀请在教育和训练自己的孩子方面取得巨大成绩的家长现身说法,给予家长们更多的信心。培训分周末班和月度班两种。作为项目的一部分,爱德还计划编写一本孤独症儿童家长指导手册以服务更多的家长。
爱德基金会的“薪火工程”项目今年进入第二年,在去年资助了14名贫困
大学生的基础上,今年的资助名额扩大至36人。“薪火工程”项目始于2000年9月,旨在资助来自贫困山区的在宁各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完成学业。被资助的大学生的学费、住费宿和生活费均由项目承担。为了保证资助款分文不少发到学生手中,爱德基金会将资金直接划拨给校财务处并不断跟踪检查资金的落实情况,严格资金管理制度。课余时间,爱德基金会还邀请学生们参观爱德基金会的各个部门,介绍项目工作,希望他们了解社会公益活动,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人生岁月里热心公益事业,以爱心回报社会。
联系: 吴安安 025-332 9435 AFN71@public1.ptt.js.cn
中国扶贫基金会
中国扶贫基金会于6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部分地区的灾情及援助情况。受强降雨过程的影响,我国西南和东南沿海的陕西、四川、重庆等十省、市灾情严重,受灾人口总数达到了6560.77万人。面对灾情,中国扶贫基金会紧急救援委员会迅速做出反应,与美慈组织联合行动,积极布置灾情通报、物资募集和具体救援等各项工作。他们专门成立了灾情考察评估小组,分赴陕西、四川进行灾情考察,在信息汇总的基础上,向募赠方通报了灾情分析报告和救援物资分放方案,同时与当地的扶贫民政组织建立联系沟通渠道,确定救助事宜。到目前为止,基金会共募集到价值1000多万元的紧急救援物资,是由美国美慈组织、国际红十字会、伊斯兰紧急救援组织、昆明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等机构捐赠的。据了解,募集到的救援物资已陆续发往灾区各地。
“母婴平安120行动”是基金会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产妇中开展的以预防为主,救援为辅,用分类救助的办法,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控和快速反应救援的一个项目。继云南丽江后,位于闽北山区的政和县成为全国第二个行动项目试点县。该项目覆盖政和县10个乡镇22万人口中的6个乡(镇),84个村,10.4万人口。2001年9月,政和县救援中心和乡(镇)分中心等机构相继组建,项目正式开始运作。经过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考试筛选的18名县乡救援中心人员和84名乡村妇保员、保健员持证上岗。中国扶贫基金会和福建省政府分别投入100万元和200万元资金。项目的成功经验将为全国推广“母婴平安120行动”建立一个有效的模式,树立一个榜样。
联系:盛敏华 010-8287 2688 fupin@fupin.org.cn
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
为了迎接8月即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地球高峰会议),更好的发挥中国公众在参与环保、实施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增强中国民间环保组织与政府及国际民间组织间的沟通与合作,由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主办,英国驻华大使馆资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的,《“从北京到约翰内斯堡--关于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的NGO座谈》于2002年5月20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多功能会议厅召开,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NGO代表一百五十余人出席了座谈会。由廖晓义女士主编的《绿色社区指导手册》作为会议资料和大家见面了。这本绿色小册子简明易读,可操作性强,体现了强烈的环保意识。
2002年6月21日下午,地球村在宣武区椿树街道宣东社区居委会进行了绿色社区和绿色生活的培训,居民和社区干部共50人参加了培训。居民们提出了他们所关心的社区环境问题并进行了讨论。同日上午,地球村在宣武区建功南里社区召开了《有关社区论坛的座谈会》,社区居民、居委会干部、物业管理处人员共17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首次“社区论坛”的延续,用参与式的方式对社区论坛进行了评论。首次“社区论坛”于4月19日在宣武区建功南里社区召开,主题是“绿色生活与公众生活”。地球村打算将此项形式活泼的活动定期举办下去,以期成为公众参与社区发展与公众和专家、政府官员互动式交流的途径之一。
联系:李利亚
010-6489 1038, 6494 7213
gvb@public3.bta.net.cn
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
6月初金钥匙视障教育中心与内蒙古教育厅共同组织考察组,对2003年将实施金钥匙工程的三市一盟(即阿拉善盟、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进行考察,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核查筛查准确度、培训基层干部。今年4月自治区级教学骨干培训班继各期盟市、旗县两级培训班之后继续举办。参培人员包括各视障教育资源中心的教师、各盟市视障教育的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各特殊学校校长共55人。金钥匙工程致力于推动和促进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省份的视障儿童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
2002年5月,“六一”儿童节以及全国第17个“全国助残日”前夕,庆祝《中国盲童文学》创刊百期的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作为中国盲童唯一的课外读物,《中国盲童文学》走过了17载风雨历程,陪伴着几代盲童成长。现在每期印制1200本,免费向全国的盲校和在
普通学校就读的盲童发放。欧洲基督教系统的基金会是中心的主要经费来源,同时,中心也接受宋庆龄基金会的资助以及企业和个人捐赠。扩大筹资渠道,稳步增加发行量,鼓励盲童参与办刊是《中国盲童文学》的工作计划。
由康克清题词而得名的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是一家致力于为中国三万多名视障儿童实施教育康复的非营利民办福利机构,由中途失明的高级建筑师徐白仑先生创办。机构现有工作人员11名,另设董事会负责决策和监督。和很多非政府组织一样,中心采取了改组董事会、培养年轻能干的后备人才、在宣传中突出机构淡化个人等做法应对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问题。
联系:纪玉琴 010-8812 2497 goldkey@public.bta.net.cn
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
近日,由王学兵、王彤担任形象大使的宣传反对家庭暴力的公益路牌已展现在北京街头。总共22块公益路牌被分别放置在东单、东四、广安门、前门、宣武区等闹市区。这是中国法学会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在扩大公众宣传方面的又一努力。国际组织V-Day在上海表演了舞台剧“阴道独白”(Vagina’s Monologue)并将所筹善款捐给项目,用以支付广告牌的制作成本。王学兵因在中国第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电视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担纲主演而成为“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的形象大使。
整个项目分为15个分项目。在全国已经建立了1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级别网络成员,还有县乡级的集体成员和为数众多的个人成员。项目内部刊物《通讯》(双月刊)得到了福特基金会、荷兰NOVIB、瑞典奥斯陆大学人权中心的资助,已顺利出版10期。各分项目的进展状况和相关资料可在www.stopdv.org.cn网址查到。
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培训活动,培训对象十分广泛。7月份项目举办了一个针对培训者的培训。每个网络成员均可派出3名代表来参加培训。经过培训,这些代表将成为各地培训的主力军。
教材编写分项目的重要成果——9本教材已进入试培训阶段,很快将公开出版。
联系: 陈明侠 010-66134488-1227 dvrip@163bj.com
北京新民教育研究中心
作为1997年6月诞生的《技术、经济与管理》杂志社驻京记者站的延续,北京新民教育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2002年1月注册成功为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002年5-6月,在中心的推动下,北京市北新桥街道九道湾社区进行了老年人协会的直选。直选工作分为宣传和选举两个阶段。宣传阶段成立了九道湾社区老年人协会直选工作筹委会,并由居委会进行了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正式的选举活动在6月12日进行。中心主任周鸿陵指出:在中心城市北京的中心社区进行基层民主的尝试,是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的意义在于改变社区民间组织对基层政府、社区主体组织的依赖性,改变了社区治理模式,使直接选举产生社区民间组织的自主性有了制度基础。
在此之前,该中心于2000年9月至2001年4月,在加拿大国际开发署公民社会项目的资助下,对湖北省沙洋县进行基层民主培训项目。这是中心第一次大规模对公民主义理论、中国现代化理论进行的实践。2001年2月至2001年12月,在福特基金会资助下,在湖北省沙洋五个行政村进行了村民自治培训。现有湖北沙洋县、河北大名县、北京东城区三个公民教育示范区基地。
今年7月17日,《新民快讯》中英文双语网站www.newcitizen.org.cn正式开通。
联系: 周鸿陵 010-8259 9989
gongminzhou@univillage.org
河南社区教育研究中心
2002年5月18日,漯河市妇联、漯河市“110反家暴中心”、漯河市电视台和河南社区教育研究中心联合组织了“让暴力远离家庭”电视晚会。彩霞农民演出队和城市社区演出小组分别表演了“家庭,让暴力走开!”、“她为什么不离婚?”、“家祸”“反家暴咱们齐行动”等形式多样的节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创办农村演出队的想法来自普通的农村妇女王霞,她在参加了2000年6月由香港乐施会资助、研究中心主办的登封市“农村妇女社会性别与发展参与式培训”后主动提出这一想法,希望将培训所学广为宣传。彩霞文艺演出队就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2001年5月中心又申请到了乐施会的一小笔资金,支持彩霞队编排并演出一场反映土地问题的演出。之后演出队自筹经费演出二十多场,深受当地妇女和家庭的喜爱。2001年12月和2002年3月,“社会性别与文化传播培训”和“家庭暴力干预培训”分别在河南登封市和漯河市举办,更多的演出队加入到排演剧目的队伍中。中心主任梁军女士这样说:“我们在由最初的‘无意插柳’到后来的全力推动过程中,越来越感到基层民众参与文艺演出是提高公众社会性别意识的好形式。”
中心成立于1998年,虽然组织名称中没有出现“妇女”字样,但各项活动都是围绕妇女及性别问题开展。中心的宗旨是:关注和研究社区发展中的社会性别问题;援助妇女弱势群体;以教育/培训和支持妇女“草根组织”为主要手段,增强妇女的权力和能力;努力推动将社会性别纳入社区决策。培训、推动和研究是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
联系: 梁军 0371-383 6113 hccer3077@sina.com xwhy@public.zz.ha.cn
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
2002年5月是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成立10周年的日子。作为中国第一个民间法律援助机构,中心亮出“保护弱者、伸张正义”的旗帜。在过去的10年间,共接待咨询3万余人次,电话咨询3万余次,回复咨询信函2万余件,还多次组织了街头义务法律宣传教育及咨询活动。中心代理诉讼的案件达到1500多起,绝大部分以胜诉告终。
中心下设妇女权益保护部、老年人权益保护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部、残疾人权益保护部、行政诉讼部和劳工权益部六大部门。各部部长均由武汉大学法律系的老师担任,志愿者基本上都是法律系的学生。
1994年我国正式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之后,部、省、市、县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在各地相继成立。作为民间法律援助机构,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的存在是对法律援助制度的补充。中心接受福特基金会的资助,武汉大学也在办公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中心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开办案例教学班,每期30人。这种结合案件进行教学的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中心正打算扩大每期招生人数,为中心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志愿服务者。
中心的网站也已建设完成,有兴趣的个人和机构可登录:www.cprdc.org
联系: 杨连峰 027-8721 1860, 8768 4785
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
2002年3月,《携手》创刊号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本由红丝带之家承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直接参与的季刊,是中国大陆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创办的第一本读物。目前每期印制3000本,可通过全国的传染病医院免费获取。同时红丝带之家也建立了有关性病、艾滋病常识的网页(http://www.bjdth.com)供公众参考。
北京地坛医院是国内著名的实施艾滋病治疗和关怀的医疗机构。红丝带之家是依托地坛医院成立的非政府组织,它的宗旨是: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关怀和服务;为他们的亲友提供有关艾滋病的护理和防治知识,协助他们解决个人问题及困难;推广多元化的艾滋病预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促进社会对艾滋病的理解、关注,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努力营造一个关注艾滋病问题、关怀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氛围。
1999年1月成立以来,红丝带之家邀请艾滋病专家、律师、文艺界名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及其亲友一同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定期与不定期的讲座、恳谈会、联欢会、发放宣传品、设立咨询电话、开设网站等。
红丝带是国际社会关注艾滋病的标志。1996年被联合国爱滋病规划署(UNAIDS)采用,并将它的含义归纳为关怀、希望、支持。
联系:陈明莲 010-64226966, 64211031-2219
心灵绿洲女性公益热线
是由李婷女士个人发起的非营利公益性服务机构,致力于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女性的新问题,并为今日的中国女性服务。2000年11月开通以来,已接听电话数以千计。
热线的工作人员全部是志愿者,目前有48人在此服务,其中大多是来自各界的女性知识分子,如心理医生、学者、作家、记者、教师等。志愿者都经过严格的筛选,选择的标准是:有爱心,也即心理学上所说的“志愿者人格”,有婚姻经历,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热线的咨询员还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除了电话咨询的方式外,热线还无偿提供面询服务。另外,热线还与一家当地报纸合作开设《知心热线》栏目,以解答读者来信的方式为更多的朋友提供咨询服务。为了对热线电话的内容严格保密,志愿者在工作中都使用编号,避免与来话者私下接触。在北京红枫妇女热线的帮助下,国外的慈善机构为热线先后两次提供了5万和1万多元人民币的资助,是热线目前主要的经费来源。
热线的工作人员认为:许多女性问题需要社会救助的网络化服务,而热线只是网络化服务的一个开始。除了日常接听热线外,心灵绿洲还筹备了“女性心理健康与工作、家庭的关系”、“社交礼仪”、“女性美学修养与生活的艺术”、“经营婚姻的艺术”、“和孩子一起成长”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在媒体和学校讲课达29次,意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女性社会性别意识,使女性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联系方法:李婷 0311-6996567 my-XLLZ@163.com
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三江源位于中国青海省境内,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得此名。独特的位置、生物区系和植被类型使它的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新近成立于2001年11月,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是经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政局登记注册的民间环保组织。宗旨是促进三江源当地民众认识自己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并自觉地参与保护与建设;促进国内外社会各界关注三江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探寻三江源环境与发展的有效和谐之路。创办人哈西.扎西多杰和如凯•嘎玛桑珠,虽然经历不同,但都十分关心三江源的环保问题。
尽管该组织创立的时间很短,但他们已有很多想法。近期主要的工作计划有:1)组建跨学科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对协会的工作提供支持;2)重点调研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3)推动青少年环境教育,促成几所“绿色学校”;4)农牧民环境教育;5)收集整理藏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协会认为藏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朴素认识,整理发掘藏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并宏扬开来也很有价值;6)关注源区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开展,以求科学有效地对三江源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治理。这些工作正在有序地开展。
联系:哈希.扎西多杰 0976-8829088
北京慧灵
专门致力于弱智人士康复的社区服务机构——北京慧灵在6月10日——12日在北京举办了名为“非赢利性/非政府机构募捐及发展”的培训班。
来自美国的L•哈登咨询中心的专家在短短三天中,集中介绍了一些如何成功地从公司和个人获得资助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用的策略。内容涉及募捐项目书的撰写,如何做预算和项目书的管理,并提供了很多样本。培训的目的是让国内从事弱智人士服务的草根机构更加了解如何策略的制定自己的计划书和有效的管理。当然,明确自己组织的使命和与捐助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也是重要的。
来自全国的近20家相关机构参加了这次培训。
联系:李茜 010-8404 0691 huilinga@163bj.com
三川文化中心
2002年初,山川文化中心在青海省民和县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主管单位市民和县教育局。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心在青海开展了许多小型国际援助项目,包括饮水工程,推广太阳能灶,卫生健康,畜牧,农村教育等。
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包括在当地建设小学校舍,由嘉道理基金会资助人民币四十万元。
联系:朱永中 0972-595114 yzhzhu@public.xn.qh.cn
灯塔计划
2001年3月一群义工发起成立了灯塔计划——全国首家民间教学义工组织,致力于改善广东省偏远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促进当地的可持续性发展。义工多是中山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下乡义教。
经过周密的调研,首期灯塔计划选择了广东省怀集县的两所镇属中学作为暑期下乡义教的试点。借助网络和校园义演,灯塔计划吸引了大量有志于从事义教的大学生报名,经过严格的甄别和筛选,30多名优秀的大学生正式成为灯塔计划的首批义工。经过为期10天包括教学方法、技巧和团队精神两个方面的培训,2001年暑假义教活动正式开始。
义工们精心设计了活泼新颖的教学内容,开设了英语、电脑、心理辅导、环保、实验、科普和历史等多门课程。除了上课以外,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模拟招聘会、军训、创建文学社、风筝比赛、制订个人发展计划等,深受学生喜爱,也达到了“触动灵魂,改善思维”的活动设想。
灯塔计划遵循“健康快乐工作原则”。快乐,是指义工和孩子在参与灯塔计划的过程中,快乐地成长和进步而自由是指义工和孩子都是自愿的。义工通过义教活动奉献了爱心,增进了对贫困地区的了解和爱心。
2002年寒假,第二次义教点选定广州附近的四会。今年暑假灯塔计划打算巩固已有的教学点,并开办更多的教学点,推广并继续完善探索出来的教学模式。
联系:黄杏蝉 020-86690329-608,lighthouse@lighthous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