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站在基金会透明的前沿——庄爱玲访谈实录

 

 

 

 

 

      “我做过那么多战略规划,这次是最短的。从最初的沟通到理事会通过,只用了9天时间。”7月17日在北京建国门外一栋公寓内的基金会中心网(以下简称“中心网”, www.foundationcenter. org.cn)办公室,面对《中国发展简报》专访,中心网总裁庄爱玲说。

 

 

     也许是沉稳的性格使然,庄爱玲言语淡定、柔和,说到开心处还不时轻松地发出笑声,并未将刚刚经历过的筹备过程中的高度忙碌和紧张写在脸上。自中心网理事会将7月8日确定为启动时间,摆在刚刚履职的庄爱玲面前的,只有一个筹备小组和短短的3个月时间。前期调研咨询相关各方、招聘人员、组建团队、进行信息收录,完成制度建设……她和她的团队一路走来。现在,她们又开始巡回“路演”,走访各地的发起机构,沟通、推介网站,寻求反馈,敦促他们提交相关信息,履行发起机构做出的率先透明的承诺。

 

 

        对中心网的前景,庄爱玲用属于朝阳事业的公益行业作为参照。台湾2300万人口,有5000家基金会。美国3亿人拥有10万家基金会。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口数量是美国的4倍,现在满打满算,基金会还不到2000家。“未来3~5年,中国的基金会可能从2000家增加到5000家,未来十年则可能超过1万家。可以想象,中心网会有多少事情可以做?!”

 

 

历史的脉络  

 

 

        1998年,中国基金会与NPO信息网亮相,推动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信息交流和公信力建设,并在2001年更名为“北京恩玖信息咨询中心”并进行工商注册。2009年,转而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为“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恩玖中心”)。恩玖中心的核心业务就是发起成立基金会中心(在正式注册前,以“基金会中心网”为名)。发起机构召开沟通会达成共识,中心网依托恩玖中心开展活动,委托恩玖中心理事会暂行中心网的理事会职责,待将来中心网正式注册后,再由发起机构选举新的理事会。中心网的定位是行业信息披露平台和支持服务中心

 

 

 注册和运营

 

 

        在注册方面,来自民政部的反馈是积极的,但我们更愿意先把事情做起来,等时机成熟再注册,而不是硬性去推。中心网成为具有影响力、专业度和社会认同度的行业门户网站需要2~3年时间,现在马上启动注册会分散核心部分的工作。当然有机会的话也可以提前注册。另外,中心网在1998年就注册了若干域名,目前在工信部备案,现在机构和网站已是双合法,不会对中心网的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中心网由35家基金会(公募基金会15家,私募基金会20家)共同发起,其中核心的9家基金会进入理事会,加上中国人民大学NPO研究所的康晓光教授和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的李强教授,共同组成11人的理事会。 

 

 

        理事单位对中心网提供资金和人力方面的支持。目前的中心网执行团队,中层以上人员全部来自发起机构,基层员工由外部招聘而来。目前,网站内容方面,有5人进行新闻采集,5人采集录入基金会的数据库信息,另有5人从事IT技术支持(外包)。  

 

 

        资金方面,南都基金会每年出资100万,支持行业引领机构是南都的三大战略之一。爱德基金会、中国青基会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是此前成立的基金会自律行动指导委员会的重要成员,推动行业透明已经好几年,另外加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这些机构每年各出资20~50万。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万通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是新增的三家理事单位,每年各出资25万。在技术方面,微软提供了网站所需软件,思科则捐赠了网上学习系统,并对中心网提供技术支持。福特基金会提供了为期两年的资助。

 

 

 从映绿到中心网的角色转变

 

 

        被聘为中心网总裁,第一反应是什么?我并不意外。听说此前理事会进行了行业扫描,把有潜力的人拉了一个单子,对每个人做评价,我比较荣幸地列在前面。这可能跟我在这个领域做的时间长、理事会比较了解我有关系吧。我以前在爱德基金会做了十多年,博士论文研究的也是基金会能力建设与发展、创办的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做的包括基金会在内的公益组织能力建设,还从2001年开始就做恩玖的义工,参与NPO能力建设会议策划、公信力培训策划、教材编写以及培训工作等。这几年又一直通过咨询和培训推动部分基金会向资助型基金会转型。  

 

 

        自2004年创办映绿以来,每一天都超负荷运转。去年映绿第一届理事会任期届满,我选择只担任董事长,不再兼任总干事。 映绿董事会从外部聘任新的总干事,负责映绿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原本想给自己一点时间理清思路,思考映绿未来的发展,也给家人和自己一点时间,特别是明年儿子要考大学。没想到,现在比以前更忙了,变成了往返于京沪快线上的“两栖”人了。(笑)  

 

 

        有人问我,做中心网与做映绿有什么不同?为映绿我曾经做了5年的准备,是个人的一个理想,尽管发起后得到了业界响应和认同,也有很多人业界知名的人士愿意担任在当时还是个无名小卒的“映绿”的董事,让我很感动。董事会最初的期望并不很高,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去摸索和逐渐成长。映绿的发展主线明确但资源十分有限。

 

 

基金会中心网不同,一开始就已经有了大的架构,一方面是主线明确,另一方面,因为有诸多业界赫赫有名且有影响力的基金会发起,期望不同但很高,影响力大,推动力也大。加上发起时的高调亮相,因此使整个行业对中心网都抱有很高的期望。  

 

 

        还有一点,基金会中心网与我最初的想象也有些出入。我原来以为网站只是现阶段的一部分工作,同时还有其他的支持功能:如基金会能力建设等服务。目前基金会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基金会的信息披露,网站是核心业务。而如何管理、运营网站并非我之所长。如何通过网站推动基金会信息透明,推动行业公信力和发展,对我而言既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意味着新的学习过程。  

 

 

        当然,在信息基础打好后,还会为基金会提供一些线下的服务,只是需要分阶段去做。因为信息是网站的生命。作为行业信息透明度的推动者,中心网需要高调出场,以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因此,7月8日基金会中心网启动会上来了三四十家媒体,2周内网上就有近5000篇不同的报道。我估计,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明年评选的“2010年公民社会十大事件”中,基金会中心网的启动估计会名列三甲。

 

 

      “制造”很高的期望容易,但让这样的期望最终能够实现而非昙花一现,这对于我和团队也是一个挑战。

 

 

 众望之下需求不一  

 

 

        参与发起的机构,各有各的期望。影响力大、历史悠久的公募基金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扩大影响力,获得包括筹资在内的更大支持。对小的非公募基金会而言,没有筹资压力,更希望获得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其中某些基金会又有能力提升的需求,需要通过我们的服务尽快成长起来。  

 

 

        学界是基金会中心网启动的最直接受益者,因此他们的反馈非常正面和积极。以前学者要做研究找基金会信息,真的很难,需要翻看很多网站。中心网现在还是很全的基金会“信息超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团队能力的增长,信息会逐步完善。现在网站上已经有分析、比较功能,你要想了解基金会的捐赠支出、资产净值,各省市、各领域的捐赠情况,还有每天更新的基金会新闻和2万多条基金会的历史新闻,这些在基金会中心网上就可以查到。这对学者们来说无疑是一个信息宝库,当然对于媒体也是如此。  

 

 

        草根NGO对中心网也有很高的期望。我们在与他们的沟通中发现,草根组织一直苦于资源来源有限,政府的公益招投标项目通常限于传统的慈善领域,另外还要附加诸如机构注册、评估和能力、影响力等条件,因此一般小的草根机构很难竞到标。企业资助方一般要考虑草根组织的社会资源、媒体资源和社会影响力如何。因此,草根NGO希望将基金会中心网站作为行业平台,既能了解基金会的各种信息,包括资源信息,也能通过平台展示自己。 

 

 

     中心网计划在未来为公益行业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包括能力建设、满足它们在人力发展方面的需求。由于整个基金会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低,落后于其他行业,也可能为小基金会提供网站建设支持。  

 

 

        政府现在是通过年检,通过高度浓缩的年度报告了解基金会情况。但从中心网网站可以了解到更为丰富的信息。例如上海民间组织管理局可以通过基金会中心网,根据上海的基金会与全国其他基金会的捐款、活动情况、净资产情况等指标的对比,了解上海基金会在全国所处的地位。以前大家都知道上海慈善基金会是全国年捐款规模最大的基金会(2008年除外,2008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最多),但并不了解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现在中心网上的信息显示,它几乎在所有指标上都排在第一位。  

 

 

        基金会中心网还做了TOP 100(100大基金会指标自然排名),可以分全部基金会、公募和非公募,还可以从净资产、当年捐赠额度、公益支出额度等方面的指标来排位。有了这些信息,各个基金会、各个地方还可以互相比较。另一个部分是新闻中心,每天抓取1919家基金会中有网站的基金会新闻,简单编辑后上传。目前已做到抓取400多家基金会的新闻。

 

 

        基金会中心网未来还会提供信息延伸产品,到年底会出一份中国基金会发展报告,主要是以行业客观数据为基础,反映目前中国基金会的发展状况,披露1800家基金会的净资产规模、每年捐赠收入总额、公益支出总额,还可以分公募、非公募披露总额,比例多少,按地区的分类等等。

 

 

 推动政府公开信息初见成效    

 

 

         目前,中心网的主要数据来源是民政部门开放的基础信息和年度报告。中心网对政府披露基金会信息起到了推动作用。7月8日前,只有民政部、北京市、上海市民政部门的网站公示了基金会的年报信息,7月8日后我们注意到各省陆续开放信息。有的放到了民政部的网站上,那里公示的基金会年报、基础信息和财务信息都有了显著的增加,这些变化应该和中心网的启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是特别值得高兴的变化,我们期待着看到更多的信息。当然,信息的增加需要时间。目前仅采集的财务年报部分已经比网站启动时采集的数量增加了3倍(已达到1601份)。但披露2005~2009年5年年报信息的基金会还在少数。

 

 

 发起机构率先垂范         

 

 

        商玉生先生曾经说:“中国基金会推动行业自律的历程比‘入世’还难。”目前,不光是推动基金会信息透明度,整个社会的信息透明都很难,这不只是某个行业的问题。有个基金会知道我们成立,吃惊地发现他们的财务信息都放在网上,问:“我们基金会的财务信息怎么可能被基金会网获得?”并表示他们只向政府开放。很多基金会没有意识到,捐赠资金一旦进入基金会就成为公共资源,不属于发起人和捐赠人。作为公共机构的基金会有义务向所有人,不只是向政府提供信息。民政部有《基金会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未来需要让基金会知道信息透明是一项义务。       

 

 

        除了政府来源,有的信息还来自基金会自身,例如爱德基金会从1995年就开始在自己的网站上披露年度报告和财务信息。我们目前重点推动核心的理事单位起表率作用,向中心网提供基础、财务、项目和捐赠等4项信息是发起机构的义务。从8月下旬开始,我们陆续走访了十多家发起基金会,服务上门,向他们演示介绍中心网的价值和功能,他们是受益者。此外这对他们尽快披露信息也是一种督促。   

 

 

        当然,信息披露有技术难度,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以成立20年的基金会为例,光核心项目就有十几个,每年有上百个子项目,子项目下面又有子项目。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项目管理系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楚。向中心网披露信息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检验组织的系统管理能力,是提升机构管理能力的过程。 

 

 

 为什么是在2010年?  

 

 

        中心网成立的时机,为什么是在今年?首先,对公信力的关注不是今年才开始,一些大的基金会秉承使命,20年前就开始推动,这是量的逐步累计过程;第二,这是基金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尤其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实施后,给公众、企业和个人提供了空间,2005年出现了新形态的非公募基金会,改变了以前由政府创办基金会的生态。  

 

 

        汶川地震后,基金会表现非常好,获得了大量捐赠。2008年后又出现了规模越来越大的基金会。记得2000年我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发现净资产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基金会很少,超过1个亿以上的只有3家。现在超过1亿元的基金会有45家,几十亿元的都出来了。这样,公众对基金会的公信力的关注度又上来了,对资金的使用提出质疑和拷问。从2005年公募基金会发起自律行动,到2009年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的举办,行业的自律行动已经从早期由有先见之明的仁人志士推动,到现在已经发展为整个公益行业的共识。

 

 

        第三是公众开始有了选择的意识,谁透明就选谁。此外草根NGO希望申请政府采购项目,也需要透明和规范的运作。整个公益行业已经很难避开透明度和自律这个问题往前走。所以,中心网的诞生既是行业共同探索、共同行动的结果,也是回应社会的结果,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中国正处于现代公益文化形成过程中。透明度是一种治理方式,会带动治理和效率,带动组织运作的规范化。中心网希望倡导一种良性透明的公益机制和公益文化,未来的十年是公益行业发展非常关键的十年。(本文根据采访录音整理而成,已经过受访者审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访谈实录  访谈实录词条  基金会  基金会词条  前沿  前沿词条  透明  透明词条  
公益

 中国微博打拐 挑战西方“偏见”

 之前称中国人不热衷慈善事业 现在说微博改变中国 建议中国打拐靠制度延续  一场互联网打拐活动正牵动着整个中国的神经——人们通过网络,追踪被迫成为乞丐的被拐卖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