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来自她们中间

 

 

        编者按:中国最早成立的一批NGO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领导人的遴选和更替,有的机构引入外部力量嫁接,有成功的,也有引发震荡而失败的;还有的机构致力于在内部培养新的领导者。上个世纪90年代的那批创立者,带着各自的、官方的、学术的、传媒的等等背景走进这个领域,而如本文作者等一批年轻人,NGO是他们的职业生涯起点,价值塑造、文化认同都是在这个行业里完成的。未来他们在各自的机构里将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观察中国NGO未来发展和走势,他们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刊发此文,藉此希望引起读者对NGO里的新力量给予更多的关注。

 

 

        我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不希望我再做农民,希望我能走出土地。我童年的伙伴,她们有的很早就辍学,散在各大城市打工,那会儿我还在读高中,每每看到她们春节回来,打扮得很时尚,手里有可以自由支配的钱,我很羡慕。但我却很少听到她们在城市里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当我有机会来到北京,加入到服务于打工姐妹的公益服务中时,才真正的了解到打工者的打工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缘,使我结识了农家女打工妹之家,并成为志愿者,这里成为我职业生涯的起点。转眼间6年过去了,我从一名志愿者到打工妹之家的副总干事,6年里,我身处的环境和眼里的世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最早成立的服务于打工妹的公益组织,成立之初,我们从开展周末活动做起,组织各种文化补习班和各种知识讲座,吸引了很多姐妹,大家把这里当成是她们的精神家园,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家看看,“家”对于她们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2003年以后,随着服务于打工者组织的增多,大家可以选择的去处多了,放松的方式也多了,因此我们针对打工姐妹的业余活动减少了。我们把工作重点转向了最需要帮助的家政工姐妹,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家政工姐妹的劳动权益得不到完全的保障,工作时间长,突遇意外伤害,无社会保险甚至还有性骚扰等等。由于她们工作环境的封闭性,姐妹们很少有机会出来参与社会活动,所以我们更多的是走出去,把我们的服务带出去,带到最需要帮助的姐妹身边。组织家政工成立家政工互助小组,希望姐妹们能够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打工妹法律援助和政策的倡导,我们希望通过典型个案的援助,引起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对打工姐妹及其子女的关注,推动政策和法律的完善。

 

 

        打工妹之家一直注重人的发展,我们在机构内部,一直也在探索“打工妹管理打工妹打工妹服务打工妹的服务模式”,因此,在2004~2006年间,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来自打工群体,有做过家政工的,有来自工地的,有给人家做装修的等等,大家都有着不同的打工经历,我们更容易理解和认同这个群体,更容易为这个群体服务。我们从她们中间来,我们始终跟大家在一起。打工妹之家的创办人谢丽华老师也常常提醒我们,要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要往哪里去。她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认同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的角色,明确未来的目标。就是这样,农家女机构的理念和文化,培养了一批批服务于打工姐妹的年轻力量。

 

 

        但我从业的6年里,外部环境变化很大。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NGO正在以每年10%到15%的速度增长,很多人开始专业投身到这个行业中,有大量的大学生进入到这个新兴行业,部分商人和社会精英也开始关注NGO。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被提上了日程,从业者中涌现出了一批批大学生,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十足,大多是80后的新一代。对我们多了一份压力更多了一份动力,我们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也明确自己的不足,因此,我们在人力资源的组合上,也做了调整。一方面,打工妹之家组织多次针对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并鼓励大家加强专业的学习,参加社会工作师考试,增加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我们增加了专业人员的新生力量,不断完善我们的专业性和研究能力。

 

 

        6年里,我在这爱的土壤里被滋养、被浇灌,我的脚步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远,因为我知道我就在她们中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我来自她们中间  她们  她们词条  中间  中间词条  来自  来自词条  我来自她们中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