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对中国本土志愿服务的发展是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5·12”汶川大地震唤醒了民众巨大的志愿热情,奥运会则表现出了政府调动志愿热情的能量。由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带入中国的志愿服务的理念从2008年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
在西方社会,宗教信仰和社区互助是影响其志愿精神的重要因素。宗教信仰本身就要求教徒有义务照顾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同时,产生自美国地方社区内部的新移民互助直接形成了帮助他人的志愿精神。但是,在中国,志愿精神的产生不同于西方。悠久的传统文化、自1949年起建立的社会主义体制以及1978年开始的市场化改革都在影响着中国的志愿服务精神和行为。
雪灾、地震与志愿服务
2008年初,肆虐的暴雪袭击了中国南部的多个省份。一些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因积极参与灾害救助开始崭露头角。贵州民间组织发起了贵州志愿者救援行动小组,该小组由贵州高地发展研究所、贵州绿家园、阳光志愿者之家、意气风发俱乐部、意气风发红十字会、向日葵助学会、贵州民间助学会、贵州人公益行动网络等八家NGO组成。广州、北京和上海火车站也都有官方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在候车场进行疏导和服务。虽然在南部雪灾的救助过程中,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已经引起更多的志愿者和NGO对灾害问题的关注。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激发出国人巨大的志愿热情。相当数量的民众个体毅然放下手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自发奔赴灾区,从媒体的报道看,其中有普通的唐山农民、成都的出租车司机、企业家和各大城市和各行业的从业者、还有青年学子等。这些志愿者热情如潮水般地汇聚到了四川地震灾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次汶川地震全面地展示了中国民间蕴含的志愿力量。
从汶川地震的志愿服务来看,中国的志愿行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志愿行为,也有包括佛教在内的宗教精神影响的志愿行为,还有社会主义传统下的雷锋精神影响的志愿行为,以及相当一部分中产阶级以及精英人士的慈善公益情怀影响的志愿行为。
民间所蕴含的巨大志愿热情对民间组织提出了挑战:一个志愿者组织如何能够把产生自不同志愿动机的志愿者凝聚在一起,并参与到机构的公益项目运作中去。四川地震救助暴露出中国民间组织尚缺少有效地汇集和输送志愿者参与的渠道。
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志愿者进入灾区的渠道主要分为三类:其一是依靠政府系统的渠道,这里面包括团系统、民政系统、扶贫系统以及其它相关政府系统;其二依靠民间组织的渠道,通过参与民间组织紧急救援项目活动;其三也是最为多数的情况是依靠自身或者网络化的群体的渠道,独自或者结伴直接进入到灾区参与救援。
在此次地震救援中,民间组织在吸纳志愿者方面受到了双重的制约。一是参与救灾的民间组织本身在志愿者管理能力方面严重缺乏,在志愿服务岗位开发、志愿服务能力建设、志愿者支持与激励、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亟待提高。二是参与救灾的民间组织尚未形成快速而又直接的进入灾区的渠道和途径。
惠泽人和南都基金会联合进行的“5·12赈灾社会资本管理调研”发现,民间组织内部的志愿失灵仍然比较普遍,特别是有能力和影响力的核心志愿者保留率过低。
值得指出的是,在汶川地震救灾中,国家突破了原有的以政府为主导的救灾体制,实现了最高指挥部门、军队、跨部门的统一协调,启动了国际救援,在医疗、孤残辅助和对口援助等方面突破了原有体制,更重要的是有了全社会和志愿者的广泛参与以及民间组织的迅速动员与联合。
北京奥运会与志愿服务
其实,早在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后,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和组建就开始了。在整个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中国志愿服务借鉴了国际经验,并加以完善,为中国志愿服务储备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147万志愿者参与了北京奥运会,成为历届奥运会志愿者数量最多的一届,其中包括10万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20万拉拉队志愿者。远远超过前两届奥运会上4到6万志愿者的规模,也超过了北京奥运会最初制定的招募8到10万志愿者的目标。
北京奥运会之所以能够有如此规模的志愿者数量,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在各级政府组织的宣传和动员下,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招募依托北京市团委、高校团委以及其他省市自治区团委来具体执行。截至到2008年3月31日,奥运会赛会志愿者报名为1,327,038人。到2008年6月30日,城市志愿者报名为207万人 。
如此庞大的志愿者数量考验并提升了北京奥组委的志愿者管理能力。北京奥运会针对不同类型的志愿者采取了差异化的管理体系。赛会志愿者管理中采用了“场馆对接制”(志愿者来源单位,对接高校协同场馆团队);城市志愿者管理建立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站点”四点联动管理体系;社会志愿者管理中,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区县、各类社会组织,形成了重点服务领域、基础性服务领域和一般性服务领域的全覆盖;拉拉队志愿者,通过将场馆与区县、高校和相关单位对接,组织社区居民、企业职工、大学生、中小学生全面参与 。此外,团中央系统、相关院校、国际组织以及一些志愿民间组织所构成协作机制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宣传了中国“善意”的国家形象,展现了中国式的“微笑”。同时,北京奥运会极大地促进了志愿精神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北京地球村中心主任廖晓义作为国内最早参与北京奥运会筹备的NGO领导人,成为北京申奥以及奥组委的环境顾问。作为民间组织中致力于志愿服务能力建设的惠泽人志愿服务发展中心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培训和志愿者管理咨询工作,2006年8月,惠泽人中心主任翟雁被北京奥组委聘为志愿者培训专家和奥运会志愿者管理顾问。2008年8月北京一加一文化交流中心参与残奥会媒体报道,成为奥运转播史上第一个残障人注册的媒体 。北京奥运会期间,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VSO)与北京市志愿者协会开展了北京奥运志愿者遗产转化项目。这些民间组织及其领导人通过亲身参与奥运会,不仅实现了民间组织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进入奥运会管理体系,而且用他们的使命责任感和行动诠释了中国的志愿精神。
2007年12月5日,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志愿服务促进条例》。2009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团市委联合制定意见,在全市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从今年开始,北京178万大中小学生都可以注册成为志愿者,他们在校期间的志愿服务经历将作为升学的重要参考指标。北京奥运会不仅从社会动员与组织方面,也从服务机制和政策层面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志愿服务发展。
政府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
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政府推动志愿服务的工作主要依托团系统和民政系统。政府认为青年是参与志愿服务最积极的群体。而民政部门由于服务对象主要为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极需要志愿者提供服务。因此,中国的志愿者最为庞大的两支队伍来自青年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主要是由团系统以及下属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管理。社区志愿者则是由民政系统以及下属的社工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管理。
2001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始推出志愿者注册制度。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于2002年3月颁布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则标志着志愿者注册制度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 。按照计划,2008年,全国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争取达到2,800万名。此外,共青团中央还开发出诸多的青年志愿者项目,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扶贫接力计划及研究生支教团。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区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从2005年开始执行《中国社区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
2008年10月6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在该文件中指出中国的志愿服务作为伴随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长期发展的学雷锋活动的发展和延续,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和独特优势。不难看出,政府认为市场经济下的志愿服务是对计划经济下的雷锋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与此同时,该文件强调了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积极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
从1978年以来,政府始终都要面对一个经济越加发达同时社会道德在不断下滑的挑战。政府在不断的引导,提升公民道德: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道德模范等等。但是这些措施还没有根本上扭转上述挑战。经过团系统、民政系统以及北京奥运会的不断尝试,政府认为在社会民众中提倡志愿服务,有助于改善民众道德素质。因此该文件要求要把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战略任务,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文件中强调了各级党委政府作为协调地方志愿服务开展的协调单位。这预示着中国志愿服务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官方领导机构层次得到了升级。
展望2009年志愿服务
2008年下半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并迅速波及全球各国。中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一些使用廉价劳动力的中小企业,导致大批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失业返乡。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一直以来就存在着就业压力,如此众多的劳动力如何在经济危机的严冬下找到出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建设经历了三十年的辉煌,也积累了许多问题。灾后重建、经济调整、政府和社会改革刚刚起步面临重重挑战,全社会的力量如何紧密团结,齐心协力、共度难关?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志愿服务的重要的课题。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的志愿服务经过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多次洗礼,正在逐步成长并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与政府变革的积极力量。社会公众对志愿精神认知度不断提高,积极参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志愿服务。
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志愿服务的法规政策在不断的出台。据悉,北京市未来会就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出台相关政策。政府建立并完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志愿服务与社区的联系。与此同时,民间组织与政府通过在社区开展的志愿服务,起到了相互之间的融合作用。2008年8月,惠泽人在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注册民非机构,并由政府购买提供志愿服务。
民间组织也设计了多个志愿者参与的项目。在2008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启动了“友成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通过建立以资源和志愿者支持的机制和网络平台,吸引社会资源和社会不同领域的志愿者参与扶贫活动。同日,南都公益基金会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启动了“新公民之友志愿服务支持计划”。新公民之友平台以www.xingongmin.org.cn网站作为主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和支持志愿者及社会机构更好地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志愿服务。万通公益基金会也将在社区生态建设方面开展志愿服务项目。
志愿精神在中国的逐步普及,为民间组织提供了高质量的志愿者。同时,这也给民间组织在志愿者管理体系方面提出了挑战。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民间组织的志愿者管理体系亟待加强。另外,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也需要得到专业化的志愿服务能力培训和业务指导。志愿服务领域的能力建设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
我们有理由相信,2009年的志愿服务经过了2008年巨大的志愿服务热情的爆发和沉淀,必将在跨部门合作和社区建设方面进行更多的创新尝试。最终,中国的志愿服务也将为公民教育开拓出一个新的渠道,从而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公民基础。
(本文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