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反对家庭暴力中的男性参与

针对女性的暴力亟待男性的关注

        2009年5月,发生在湖北巴东的邓玉娇事件引发国人的极大关注,事件中隐含的社会性别和对女性暴力因素也引起了众多女性组织的争鸣,并从各种角度展开了诸多讨论,同时令社会对针对女性的暴力关注大增。然而针对女性的暴力中,更普遍且更具有隐秘性的,却是发生在家庭内部的暴力,即家庭暴力

        由于其隐密性和行为难以准确判定,目前国内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并没有非常确凿的调查数据,但30%以上是公认的数字。据1994年国务院《中国妇女的状况》白皮书介绍,目前,我国的离婚率为1.54‰。在每年解体的约40万个家庭中,1/4缘于家庭暴力。全国妇联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约有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这之中,95%以上都是丈夫对妻子的暴力1。暴力对女性的危害不言而喻,而女性“以暴制暴”的反抗案例也屡见不鲜,往往给男女双方都带来惨痛后果。

        前述邓玉娇事件发生后,有个细节耐人寻味:5月22日,8位学者、律师、作家等联名致信全国妇联呼吁妇联站出来维护女性权益,而据5月24日其中的刘晓原律师在益仁平中心组织的邓玉娇事件研讨会上所言:他们特意联系了8位男士,就是希望能藉由掌握主流话语的男性的上书,引起妇联的更大重视。其实,反对家庭暴力也是如此,男性的努力和参与更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男性参与反对家庭暴力的历史和现状

        2009年5月16日,丰台区开阳里小区的街心公园,骄阳似火,近百名社区居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里举行的反家暴社区宣传和咨询活动。对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类似的活动已经参加多次,因为早在2000年,右安门街道即已将反家暴纳入社区工作中。

        活动很快揭幕,当日的主角——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的近20位心理咨询师逐一亮相,他们宣布成立北京市男性心理咨询师反家暴行动小组。面对清一色的男性宣誓保护妇女权益,外人或许会感到讶异,但社区居民们大多习以为常:2002年时,右安门街道便已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男性参与反对家庭暴力的白丝带小组。对这些颇为熟稔反家暴活动的人们来说,吸引力最大的要数其后的现场心理咨询和反家暴形象大使——电视明星王学兵的出场。

        这是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联合北京市心理协会在“国际家庭日”之际组织的一次男性参与反对家庭暴力的倡导活动。

        男性参与反对家庭暴力是一种从国外传到国内的理念和手法。鉴于家庭暴力对女性的危害,20世纪女权运动兴起之后便包含反家暴内容,但对于男性来说,至20世纪80年代末才形成有规模的发端。

        1989年,加拿大发生了一起男性针对女性的暴力事件,其残忍惨痛,促使数十名男性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白丝带”、“男人:为了改变”等团体,致力于消除对妇女的暴力,白丝带即寓意男人永远不施行暴力,并对暴力不再宽恕、不再沉默;1991年,白丝带运动在加拿大全国兴起;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男性应参与反家暴,其后几年中,这一理念逐渐推广到全世界包括东南亚地区;新世纪以来,男性参与成为反对家庭暴力中的热点话题。

        掌握主流话语、占据传统性别优势的男性参与相对女性自行倡导自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公安大学的荣维毅教授曾总结道:“没有男人的参与,转变性别关系、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的斗争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让男子认识到有必要结束社区默许对妇女施暴的现状,并支持妇女的领导角色”开展各种行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2

        出于传统和现实的种种因素,国内对家庭暴力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后曾经进展缓慢。那时候,许多媒体和学者都不相信或者不承认中国有家庭暴力的存在,个别研究者孤掌难鸣,也找不到方向,直到1995年世妇会前后,作为国内妇女运动的一项内容,反对家庭暴力才为人们重视起来。随着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活动的开展,人们才发现,中国的家庭暴力情形其实很严重。

        2002年11月,国内最早的男性参与反家暴小组——右安门街道白丝带小组在京成立。当时的右安门街道是城市社区反家庭暴力的试点:街道、派出所、法院、工商所、医院、居委会等行政事业单位和法学会、中华女子学院、丰台区妇联携手,全方位开展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宣传和干预,男性参与小组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后各地也陆续成立一些男性参与反家暴小组,大多活跃至今。而这些都和专事反家暴的非政府组织——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的工作密不可分。

 

反家暴网络的探索和尝试

        从运作反家暴项目到成立反家暴机构,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已走过10余年的历程。

        世妇会后,多个民间妇女团体和研究机构的活动家们经过数年的酝酿、讨论和筹备,于2000年启动了一个名为“中国法学会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的项目,并在2003年正式实现机构化,定名为“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研究中心”,简称“反家暴网络”。名为网络,因为它汇集了来自相关NGO、妇联、大学、研究机构、公检法机关、相关行政机关的64个团体和122位个人,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3

        目前反家暴网络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司法立法、医疗倡导、男性参与、项目招标、社会性别主流化等几大方面,每一种都是千头万绪,难以赘述。虽然男性参与工作起步较晚,但据反家暴网络执行主任侯志明介绍,她们在倡导和工作中采取了多种策略、方式,其中不乏卓有成效之举。

        2009年2月,长沙市反家暴男性参与行动小组成立,长沙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湘涛亲自出席成立大会,一时间,媒体聚焦、坊间热议,反家暴概念迅即为众多市民耳熟。

        2002年,以家庭暴力为主题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火遍大江南北,众多观众在与主角一起经历悲欢离合,产生强烈共鸣之余,也直观感受到家庭暴力这一敏感而沉重的话题。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反家暴网络也参与了该电视剧的策划工作。反家暴网络项目官员刘小娟表示,网络参与的主要意义便是将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家庭暴力产生原因和反家暴理念渗入到剧本中,从而使得剧本情节更加深入人心。

        这次参与还有意外收获:剧中主演之一的王学兵在交流中激发了反家暴的社会责任感,接受邀请成为反家暴形象大使,并从2002年一直坚持至今。虽然当日签订的一年合约早已期满,他仍时时出现在反家暴网络举办的各种活动中,除非外地拍戏,几乎逢请必到,展现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王学兵的健康形象和号召力可谓是利用男性公众人物推进男性参与反家暴的成功范例。

        至于前文所述的男性心理咨询师参与反家暴,则属于专业支持。家庭暴力的产生,有社会因素,更有心理方面的诱因,因此心理咨询师参与反家暴更能寻根溯源、对因治本。强调心理咨询师的男性身份,既有利于倡导宣传,也有利于实际工作的开展,案例发生后,身为男性的心理咨询师与男性施暴者之间交流显然比妇联出来“主持公道”更易为后者接受。

        当然,在男性参与反家暴中,妇联的工作不可忽视。反家暴网络的团体成员包括了37个省市地区的妇联权益部,她们可算是反家暴工作的主力干将。盖因反家暴原本与妇联本职工作密不可分,有些地区如长沙市妇联甚至将参与反家暴工作作为评定政绩的标准,前文所述的长沙反家暴男性参与小组成立时,当地妇联积极主动、不遗余力,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即便不作为政绩评定标准,很多地方的妇联也积极组织男性参与,如反家暴网络在沈阳、鞍山等地组织培训活动时,当地妇联常常能组织大批男性一线警察参与培训,这对家庭暴力的及时发现和矫治无疑作用重大。

 

男性参与的障碍与未来

        本次男性心理咨询师反家暴行动小组成立大会上,笔者遇到一位自2003年起便在右安门街道白丝带小组担任志愿者的男性退休人士,起初他因为女儿女婿家庭不和,女婿常有家庭暴力行为,从而主动参与反家暴活动,学到专业知识和手法后,除了助人,也对女儿家庭调解作用明显。但谈起整个小区的男性参与情况时,这位老人摇头表示他所在的小区数年来虽有一些男性志愿者参与,但进进出出,大多很快流失,如今只有他一位男性长期坚持。

        警官张先生是此次男性心理咨询师反家暴小组的成员,因婚后家中岳母和妻子都处于强势地位,平日里难免会有心理抵触,所以业余时间自学心理咨询并且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他表示此番参与反家暴培训对家庭矛盾的处理和调解受益良多。但当问起男性警察同事们如何看待他的反家暴志愿者身份时,该警官并未直接回答,只是有些尴尬地表示自己不在乎别人的想法。

        由此可见,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男性,传统观念对其参与反家暴的工作仍是一种阻力。正如荣维毅教授所言:在男性是否应该参与,如何参与,以及以何种身份参与消除对妇女的暴力问题上,男性一直有抵制,因此,男性的参与和改变是21世纪的主要挑战。4

        陈军是一个流动人口心理热线——烦忧热线的负责人,此番也参与了男性心理咨询师反家暴小组的培训和活动,他计划在农民工中宣传倡导反家暴理念。当问起农民工中家庭暴力的现状时,陈军表示太普遍了,一言难尽。农民工的传统意识较城市居民更为浓厚,他要开展的工作显然面临着更大的阻力。

        此外,立法不健全、相关部门配合难也始终是男性反对家庭暴力的障碍,不过那是整个反家暴工作都要面临的问题,在此不再赘述。

        提到未来的计划,反家暴网络的侯志明主任表示,按照项目周期,未来一年里仍是完成既定活动为主。在宣传倡导中,除立法倡导、医疗倡导外,男性参与倡导会继续借情人节、三八妇女节、国际家庭日、“消除对妇女的暴力国际日”等契机开展宣传倡导活动,同时将长沙反家暴小组、男性心理咨询师反家暴小组的成功经验推广,令得反对家庭暴力的理念和意识为更多人知晓,并参与进来。

 

注释:

1.中国妇女报,(2008-09-04)。http://www.women.org.cn/allnews/25/1746.html.

2.荣维毅,促进男性病参与终止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的策略探讨[R],来自会议论文

3.冯媛,反对性别暴力  促进平等发展——中国法学会反对家庭暴力网络/研究中心的分享[R]

4.荣维毅,促进男性病参与终止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的策略探讨[R],来自会议论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反对家庭暴力中的男性参与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词条  反对  反对词条  男性  男性词条  参与  参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