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写的题为《乐和家园——生态文明的微观模式》的工作汇报,其实是一个深刻反思与践行的结晶。原文较长,征得北京地球村的同意,现将文中阐述的生态文明的六个系统中的四个摘要如下,以飨读者。
北京地球村目前正在四川彭州通济镇大坪村实施由红十字基金会资助的“红十字乐和家园建设”项目和由南都基金会支持的“乐和家园服务平台”。我们与村民、当地政府以及有关专家一起努力,正在尝试一种乐和家园模式。
为什么叫乐和家园?《道德经》说“和曰常,知和曰明”。和就是道,乐和就是德。和就是共同体,人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身与心是一个共同体,个人与社会是一个共同体。你乐这个和,你尚这个和,你维这个和,这就是乐和。这样一个乐和的道理怎么样让它走进人们的生活,怎么变成一个落地的模式,这是我们这些年苦苦追寻的问题,也是乐和家园项目所要实施的任务:一个身与心和、个与群和、人与天和的生态文明的微观模式。
乐和住宅——建造生态民居
建设乐和家园第一件事当然是盖房子。但我们不是盖一般的房子,而是要盖乐和住宅或者是生态民居,盖环保的节能、节地、节材的节约型的房子。可是这个房子怎么盖呢?谁来设计呢?我得到了中国生态民居首席专家刘加平的支援,他不但来了,还把一个自带干粮的建筑师志愿者队伍带来了,昆明冶金建筑设计院的周伟,西南交大的董靓,都是杰出的建筑师。他们把规划完成以后,又上山和村民讨论方案,听取村民的意见。为了让这些房子夏天低一度、冬天高一度,他们进行了精细的分析。他们做事的能力和原则深深地感动着我和村民,他们爬山要爬两个小时,后来因为山路泥泞要爬三个小时,后来台湾建筑师林宪德也来了。对于他们的设计图,村民特别喜欢,村民很开心。
当村民看到图并提出修改意见基本定稿之后,我们又和村民讨论房子该怎么修。大家愿意一起修,政府补助的钱与红基会补助的钱合到一起修,村民当晚就按了手印。由这种方式,我们开始迈向集体经济的第一步,这是随缘的,不是刻意的。我们知道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是大船,干事的和偷懒的一起划船,终于到了划不动的地步;改革开放以后是把大船拆了,个人去划小舢板,有的人划得好,有的人就淹死了,中国农人这么大的群体面对着金元帝国、国际资本的冲击,怎么办?我们不可能回到大船上,大船有问题,但有没有可能建一个船队,或者把小舢板聚集起来,变成快艇,能够在大风浪中前进下去?于是村民成立了建筑共同体。
建多大的房子?大家又协商,人均35平方米,多余的宅基地留下来,以股份的方式,搞旅游合作社,这就有了产业;还有的宅基地可以做养殖场,解决人畜分居的问题。保证自己的个体情况下,有集体份额的共同体。接下来就要选户型,政府补贴一点,红基会补贴一点,不足的部分农户自己贴。有的人想做楼层,就多出钱。还有一户农家是村里最穷的,6个人选一个4个人的户型,觉得够住了,多的宅基地留下来做院子,算下来基本不再自己贴钱。我们不是一刀切的补助。
以什么空间形式住在一起?村民们在原址重建的基本定位基础上,选择了聚落式。由原来的完全分散的零星的居住变成五个“堆”——我们和设计师一起,用木火土金水的五行来命名这五个堆。每一个堆原来有宅基地的地方不动,其他户的就插到里面来,原来有地基的和新做地基的在成本上拉平,这就是互助,他们也认了。刨堆都是协商完成的。有人提议过形式公平的抽签,后来在我们实质公平的引导下,协商解决了。
房子的设计图和空间布局确定了,就是施工的问题了。谁来建房子?钱可以凑到一起,但施工怎么办?曾经想过请包工队,但大家随后决定建立自己的施工队,至少可以在请专业施工队的同时建立自己的工程队伍。这是一个考验,从备料运输到建筑都是自己做,关键是工程师、总工程师怎么找?成都野草文化传播的伙伴们居然找到了一个建了30年房子,并且富有公益心的盛先生,我们都叫他盛工。在这位总工程师的统筹下,再加上本村一个老木匠,技术方面的问题就有谱了。另一个关键就是生态协会形成了从材料、施工到宣传的几个岗位的分工协作,成为具体的实施建房的主体。
还有相关的问题,关于测绘和修路。这一块牵涉到基础建设的问题,我们和政府进行了有效的沟通。镇政府对于乐和家园的蓝图非常认同和支持。请来测绘师,测地形,完成地形图;关于修路、排险等问题,也得到镇政府的关照,分别在实施当中。
我想归纳我们这种生态民居的建造方式,一个是环保,所有的设计是节能、节材、节地。二是共建,是集体互助行为;第三个是聚落,不完全是单户,但又不像城市里面密集。第四个是乡土,注意培育自己的工程队伍。乐和民居符合了个群和谐,天人和谐、身心和谐。
乐和生态——建立乡村环境管理体系
我们选的点,并不是世外桃源,和几乎所有的中国乡村一样,面临着环境恶化的问题。在那里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石灰矿开采破坏山体。我们的压力不是斗争,而是怎么帮助他们产业置换,尽快地把乐和家园建起来,尽快地把生态农业绣工产业做起来。如果只是说这不行,那不行,是不够的,关键是什么能行。我走环保生态这条路,走到身体,走到生计。有人怕我是纯粹的环保,这是很正常的。可是我到了那里,很少说环保,不是因为不要环保,而是更为现实的环保。我成天说的想的是养有机猪、种有机菜、盖生态房、建旱厕等等特别具体的事情。对我来讲收获特别大,我改变了很多,少说事,多干事,想办法帮助他们尽快地完成产业转型。我们也请专家去做了地质评估,要有科学根据,矿山到底有什么影响,让村民知道,用明智和协调的方式解决。村民的生态协会在这个过程中非常的理智和理性。对他们来讲,环保不是什么抽象的概念,而是保护自己的生存家园,环保只靠少数人努力,是不切实际的。和7队的矿主的谈话,我们谈得很实在也很温和。我相信他们说的:把乐和家园搞起来,他们就把矿山关了,关半年,草就长起来了。
特别想提一下和几个组织讨论的旱厕行动。野草文化等成都的民间组织在灾后给好几个村庄修建一种粪尿分离的生态厕所,我们把他们也请到了大坪山,给村民讲述生态厕所的好处,在那里做样板厕。乐和家园每户人家的厕所基本都是这样的旱厕,虽然那里并不缺水,但至少可以减少水污染,还可以留下农家肥。把抽水马桶当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志来推广是荒谬的。在乡村推广抽水马桶,首先消耗本来就稀缺的种地的水,第二制造水源污染,让本来就难以解决的水污染问题雪上加霜;第三是冲走了农家肥,制约了生态农业;第四是改变了蹲厕的传统,不利于经络活动,影响健康。
乐和伦理——建设乡村文化活动站
红基会的项目还有一个特别难得的地方是资助了包括诊所在内的公共空间。以前中国的乡村有祠堂,作为文化共同体的载体;现在大坪山的村民将会有自己的现代的公共空间。冬天的时候我们会着重软件建设,保护恢复传统道德伦理,保护乡土文化。
在这座唯一没有被震倒的老房子里,堂屋里面贴着尊天敬德的象征物,不像很多城里人,家里最重要最醒目的地方放的是电视。我说这些农人很高贵,他们的精神家园没有坍塌。可我们很多人还在精神废墟中生活。从我接触这些村民的那一天开始,我们之间一直在互动交流,互相学习。整体意识、生态意识,参与意识、乡土意识,都是乐和伦理的重要内容。村民很认同,因为和他们的本性是相通的,也是符合他们整体利益的。当然很多时候还是要引导,比如在考虑生态产业的长远利益的时候,再比如在协商选择聚集点的时候,有个别人觉得一心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是天经地义的,但通过我们的工作使之意识到大坪山是一个共同体,谁再为自己想的太多就成为不好意思的事情。那里的很多村民,特别是生态协会的骨干,为乐和家园的项目实施贡献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他们认为这样为公是很荣耀的事情。荣与耻,就是在很多细小的地方慢慢形成的。
中国乡约的基本精神是四句话:德业相劝,过失乡规,礼俗相交,患难相随。这是乡村自治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仁爱的精神,一切建立于集体共同体的仁爱基础上。我们将请有关老师给村民讲习儒、道、释、医,同时还要传习耕读传统,包括琴棋书画、歌舞拳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打算摸索出一套乡村教育的方案,让这里的孩子避免城市教育中太多地讲知识、太少讲生命,太多讲创新、太少讲传承,太多讲人才、太少讲人格的缺陷,在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教育中,包括一些绿色生计的技能教育,捡回一些失去的传统技艺,比如木匠一类的手工艺制作和中医药传承等。当然这些工作不是像盖房子那么快,精神家园的守护和重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当然我们还要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弟子规和电脑乃至英文都要学,让他们掌握现代的知识。
当代社会最大的问题是精神地震,把“道”给震塌了。人们还没有完全从百年的精神地震中爬出来。当人们不再信头上三尺有神明,不再相信山水有灵性,不再相信还有一个宇宙天道规则的时候,当灭道、缺德、妄为成为某种现代性通则的时候,当心法崩塌的时候,还有什么人间法律能够制约人的行为?这个项目不仅重建乡村的自豪感,也希望人们重新思考我们的发展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乐和家园的设计和实施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关注,我们的项目从一开始就得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村民的需求和参与,让我看到生态文明在中国乡村的深厚基础。
为了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建立村民参与的有效机制,根据地球村多年在社区推动公民参与的经验,我们建议并帮助他们建立了大坪山生态协会。8月6日,也就是红基会乐和家园项目正式批下来的同一天,彭州市民政局就批准协会注册了。这个协会的发起人是镇书记和村书记,彭州市政府以非常的速度完成了审批和注册。这是彭州市第一个村民组成的、以推动生态文明为宗旨的协会,也是一个政府支持村民参与的动人典型。
仅有协会还是不够的,在协会建立的基础之上,由村委会、生态协会和我们地球村三方做了一个乐和家园联席会,而且三方签约,每一方都有七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以保证乐和家园的有效实施以及未来的可持续性。
这个建立在生态协会和联席会基础之上的村民参与机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我们正在一起尝试将生态协会和联席会的机制与政府正在试行的村民议事会制度相融合。同时还要调动青年和妇女,包括儿童的参与潜力。对乡村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村民社工培训,是乐和家园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可持续乡村建设的核心工作,因为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农村的核心力量。
这个乐和家园的模式在探讨摸索当中,如果称它为大坪模式,那么从传统的话来说,有乡村共同体的内涵,用现代的词来讲,有生态社会主义的特点。
在每一个系统中,又体现着五个生态文明的品质:它有合作经济的性质——集体自强,也有村民参与的成分——个人自主,有环境保护的内涵——生态自然,有尊道贵德的精神——道德自律,还有城乡统筹的安排——乡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