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诞生及其持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带来了虚拟的互联网世界,它唤醒了人类多年以来有关公民社会的理想,并借由消除权力、种族、性别和年龄差别下的广泛参与这一美好愿望,正在强力驱动公民社会进一步生发。
信息技术平台中包含的公民社会理念以及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的巨大创新空间,都能帮助促进现实公民社会的快速成长和不断创新。在笔者看来,信息技术可能对公益事业产生的变革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公益机构的运作效率以及互联网平台本身对公益项目的运作和筹款带来的创新可能性。随着公益事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的产生,社会性信息技术(Social IT)这一新概念也将随之而来。
虽然现在大部分的公益机构都使用了电脑和信息系统,但这离高效率的信息技术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其中关键的一环在于如何整合相关软件来全面提高公益机构的运作效率。
在美国有这么一些软件工程师,他们专注于开发用于社会公益组织或机构的应用软件,用以提高公益机构自身及其项目管理的效率。他们将相关的软件集中并通过互联网共享的方式(例如http://socialsourcecommons.org/)来帮助公益机构更方便快捷的获取软件资源。其软件种类涵盖了包括事件管理、信息传播、文档管理、知识共享、信息发布、培训等在内的众多方面。通过对相应软件的有效使用,公益机构能极大地提高内部工作效率。
在北美有这么一些软件工程师和软件公司,他们专注于开发用于社会公益组织或机构的应用软件,用以提高公益机构自身及其项目管理的效率。他们将相关的软件集中,并把其中一小部分通过互联网共享的方式(例如www.socialsourcecommons.org)来帮助公益机构更方便快捷的获取软件资源,还有一些软件会以比较合适的价格专门出售给公益机构。其软件种类涵盖了包括事件管理、信息传播、文档管理、知识共享、信息发布、培训等在内的众多方面。通过对相应软件的有效使用,公益机构能极大地提高内部工作效率。
——知识管理类软件
目前国内的公益机构在组织运作中普遍存在以下现象:花费很多的时间查询过往的文档、重复起草类似文件或提案;同一机构不同部门的人员制作并使用着不同版本的机构介绍、演示文稿、项目建议书以及预算。这些行为的普遍性意味着大量无效率的重复劳动对公益机构的有效工作时间的极大浪费,而这背后的原因在于行业自身员工的高流失性给机构的知识积累和传递带来的困难。知识管理软件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例如德雅科技的知识文档管理软件HOLA能够实现组织知识资产的有效管理,加快员工获取企业知识的速度,促进企业级的协同工作及信息共享,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及整体运营效率。
——财务/项目管理类软件
如何将捐款人的钱进行有效的管理并时刻保持透明,是保证非营利组织自身应责力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对捐赠款项的管理和报告是公益机构核心却也耗费精力的工作,尤其是在机构需要管理多个独立的赠款项目的时候。这时相应的财务管理软件就能发挥作用。这些财务管理软件能方便地对不同的赠款同时进行操作记录和更新,并能有效地进行战略性的财务规划确保机构自身的财务透明和对捐赠方的应责力。有效应用这些财务管理软件能大大地减少用于预算、计划和花销上的时间,进而使机构工作人员更专注于项目本身和筹款活动。
对于农村小额信贷项目而言,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大大提高机构所管理资金的效能并减少相应的人力成本,使扶贫性质的小额贷款项目能更好地服务于受助对象。毋庸置疑,一套适当的软件可以成为一个机构迅速提高自身能力的捷径。
——捐赠者管理软件
随着机构筹款能力的增强,如何有效地管理与诸多资助人的关系及其相应的赠款成为十分错综复杂的问题。这时候一个好的赠款管理软件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目前国际上十分流行的Raiser"s Edge赠款人管理系统,它能十分清晰地记录与不同资助人的沟通历史,搜集相应资助人的背景信息和其它捐款记录,储存相应的沟通文件并监测不同员工与该资助人的沟通历史,确保每一次和资助人的沟通都能促进双方的关系。这类资助人管理软件还能有效地管理机构所有的联系人并能方便高效地辅助建立各种通讯简报,感谢信等。这类软件其它方面的功能诸如多元化筹款方式,建立提高组织效率的沟通方式等等,能大大提高机构赠款人管理的效率。
——建立机构学习体系
当你置身于一个公益机构的运作当中,你会发现对于各种有效信息的高效处理,储存和分享能帮助机构不断地更新和前进。这其中,构建一个有效的机构学习体系(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ystem)对机构可持续的高效运转和知识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各种管理软件的合理整合应用能促使机构学习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机构作为一个整体不断从环境中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运作能力。
互联网对公益项目的运作和筹款带来的创新可能性
据CNNIC第23次报告: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 % )。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也实现了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2.98亿这个数字背后蕴含的是巨大的受众目标和资源,这些受众可以是NGO机构所运作项目的目标人群,也可以是NGO机构背后的支持者。只要有效地运用互联网,就能极大地促进NGO领域的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通过网络有效地接近项目目标人群,通过网络有效地寻找捐款人,以及通过网络与以上人群保持良好的沟通。
目前很多国外的环保组织都在有意识地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有一些机构利用互联网建立项目平台,例如国内比较出名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MIT开放式课程;同时互联网本身信息沟通的便利也为行业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例如《中国发展简报》自身在公益机构中的影响力。
互联网还被很多公益机构用作对社会的有效监督工具来帮助实现他们的项目目标,例如国外有很多监督企业行为的网站(如Corp Watch),例如全球反腐败的监督网站(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监测公益机构自身行为的监督类网站,这些网站通过对公益机构的项目效率、管理能力、透明度等进行排名评分,以帮助资助人更深入了解他们的捐赠对象进而做出明智的选择。在公益机构通过互联网更有效地被大众监督的同时,公益机构也应学会运用博客等互联网工具来提高他们的透明度。通过在博客上和网民分享他们的成果、困难、知识和经验,公益机构能很好地提高自身的透明度和被关注度,而网民也能及时知晓公益机构的相关活动和进展,这种良好的互动对机构自身和他们项目目标的实现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效地进行筹款宣传
在国外,在线捐款已经成为一些公益机构募款的重要来源;而在国内,虽然有些公益机构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募款,但总体来说,实际效果离理想状况还有不小的距离。这一方面与国内互联网上的信任缺失有关,但更重要的方面在于公益机构自身欠缺运用网络筹款的专业性能力。这种专业性能力的缺乏,使得网络筹款在这种低信任度的氛围下几乎不可能发生。据笔者观察,目前这种专业性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现今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个机构的通用门面,网民大多习惯通过网站的视觉效果和内容来判断一家机构的专业性和影响力。而国内很多规模很大的公益机构却仍然使用着很老版本的网站,很多资助人在浏览过这些机构的网站后,对这些机构的认同感会大打折扣。
很多公益机构的网上募捐系统也很缺乏专业性,具体体现在内容上和相关的安全措施上,使有些捐赠人在准备输入信用卡号的时候最终放弃捐赠。
完善的网络捐赠者管理体系能帮助捐赠人在捐款后能得到和其他途径的捐赠人一样的服务和跟进,进而使这些捐赠人对网络捐赠这一途径更加信任。
以上这些专业性能力的缺乏,一方面和机构自身的意识有关,另一方面也和相应的第三方机构的缺失有关。很多公益机构所需要的网站和筹款系统,无论从版式风格还是内容功能来看,和其他的商业网站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区别也就要求需要有第三方机构对这项工作提供专业性的支持与服务。
——连接目标人群和资助者,社区需求和社会资源
互联网的伟大之处在于,建立联系的简易性和低成本,这给公益机构进行创新带来很大的空间。在非营利行业有从业经验的人大都知道,公益机构募款的成本是很高的,尤其是随着机构的不断扩大和官僚化的不可避免而导致管理成本不断加大,致使资金在从捐款人手里最终达到受益人手里的过程中损失的比例也不断增多。而通过互联网的直接联系则有可能避免官僚化的成本、大量减少资金的流失,使资助人的资金能更多地到达受益者。
小额贷款机构Kiva的创新之处就在这里,它将大量需要小额贷款资助的农民和低收入者与他们的网站相连,使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网民都能了解这些人的生活和需求,并使每个人都能在一个点击之间为他们提供帮助,即提供无息的小额贷款。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全世界数以万计的资助者和各地社区的低收入人群能迅速建立联系,产生广泛而积极的社会效应。目前国内另外一个创新者是齐放,基于类似的思路,齐放将大量需要助学贷款的高校学生通过互联网与大量有爱心的网民相连,从而高效而又低成本地帮助大量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值得说明的是,每年通过这两个机构流转的资金量是很大的,而相应的员工数量和管理成本却是很小的。
以上两个例子能极大地拓展我们的思维,试想:在地球上的某些地方有一个孩子需要一本书或一顿营养晚餐,有一户家庭需要一头牛拓展生计,有一个学校需要一个图书馆;而在地球上的另一些地方有众多有爱心的人士,而公益机构的创新就在于利用互联网消除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使二者间的联系产生在一个点击之间。这其中留给我们创新的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社会性信息技术(Social IT)
同为社会变革的先锋者,社会公益组织和信息技术机构在一定的交集内可以扮演着相辅相成的角色,这个交集中信息技术的新角色可以定义为社会性信息技术(Social IT)。从这个交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公益机构在蓬勃发展过程中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从这个交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第三方机构在这个交集中作为倡导者,协调者和解决方案提供者的重要性。在国内市场中,Global Advances(www.globaladvances.com)目前似乎是第一家希望通过软件和网络技术支持以及咨询服务去填补这个空白的社会企业。但社会性信息技术更大的发展则需要多方的努力:那就是中国的软件/互联网工程师和社会发展工作者一起,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摸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公益事业的发展产生更加积极正面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各个公益机构更加具有信息技术的视角,同时也需要有各类软件协会,社会企业等机构组织在软件/互联网领域内加强与公益机构的沟通并创造可行的合作模式。
(本文作者系国际计划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