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儿童会举办公益纪录片放映会“我们不一样,我们都一样”
12月2日,救助儿童会在中国盲文图书馆举办影片放映会,推出了以残障青少年为主人公的系列公益纪录片《我们不一样,我们都一样》,希望通过真实纪录残障青少年在生活、学习和就业等领域的经历,向公众传播残障人士与非残障人士“身不同,心相同”的理念,呼吁为创造一个对残障人士平等的、无歧视的世界而努力。
作为一家深切关注儿童福祉的国际机构,救助儿童会一直非常关注包括残障儿童在内的弱势儿童。在今年“国际残疾人日”前夕,救助儿童会邀请专业的拍摄团队,走访了北京、成都、安徽合肥和阜阳的多家残障青少年自助组织,走进5位残障青少年的生活和工作中,通过镜头纪录下他们的故事和经历,分别以这5位青少年为主人公拍摄制作了系列公益纪录片《我们不一样,我们都一样》。
这5位主人公中既有脑瘫和被称为“瓷娃娃”的脆骨症患者,也有智力和视力残障人士。尽管身有残疾,在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中经历了很多非残障人士想象不到的困难和障碍,但这些青少年依然凭借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努力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作为系列公益纪录片《我们不一样,我们都一样》的组成部分之一,救助儿童会还针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阻碍残障人士发展的各种障碍,采访了相关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求深度挖掘导致这些障碍的社会、立法、文化及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更好地向社会公众传播残障人士与非残障人士一样拥有平等权利的理念,促进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包容和接纳。以此呼应了今年的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共同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促进残障人士的发展”(Together for a better world for all: Including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n development)。
“残疾不是不幸,而是不便。只要给我们创造无障碍的环境,帮助我们克服残障带来的不便,残障人士同样能做好很多事情,能做出成绩,能完全地、平等地融入社会生活。”中国盲人协会常务副主席李伟洪在本片访谈中表示,过去人们把残疾人看成“残废人”,是家庭的负担和照顾、救助的对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形成了新残障人观,其核心就是平等、参与、共享。李伟洪认为,残障人士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和非残障人士一样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目前,中国有超过8 000万残障人士,这意味着每5个家庭中就有1名残障人士。纪录片中的主人公之一、来自北京1+1声音工作室的韩瑶是这个庞大群体中的一员。今年23岁的韩瑶是一名视力障碍人士,来自周围人的异样眼光曾使她非常苦恼,“小时候我一直在表演,在演戏。”韩瑶说,那时总觉得“每一个眼光都觉得我是怪物”。逐渐地,韩瑶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了大学学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如今,她已经成长为一名速录教师并拥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
放映会上,影片中的部分主人公和主创人员与观众见面,畅谈了各自在影片拍摄中的体会。摄制组成员、救助儿童会“残障儿童和青少年发展”项目负责人王星星说,拍摄这部记录片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展现残障人士积极乐观向上的一面,打破社会上对残障人士的一些偏见,告诉大家残障人士同样可以拥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权利和能力。
放映会开始前,救助儿童会通过官方微博(http://weibo.com/savethechildrenchina)和网友互动,回顾了最近十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展示了近些年来救助儿童会及其合作伙伴在消除针对残障人士的歧视、促进残健融合方面的努力,并邀请了近10名热心的微博网友前来观看纪录片。
《我们不一样,我们都一样》系列公益纪录片在优酷网(http://u.youku.com/救助儿童会)、腾讯公益频道(http://v.qq.com/cover/c/cwuexkrr2bt4u5a.html)、以及《中国发展简报》(/newsreeview.php?id=32)上同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