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行动改变未来——一家草根NGO的团队故事

 

 

        担当行动(www.dandang.org)是一家独立的民间公益助学机构,致力于用最优秀的课外图书和最好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状况。

 

 

        2010年7月5日,对担当行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四名工作人员全部到位,作为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大多是在担当行动开始人生中的第一份全职工作。

 

 

        这一天的上午,文宾、美琴、丽香、阿焜,我们四人首先在厦门思明西路64号民主大厦的一间小小办公室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我们讨论了具体的分工、工作制度以及近期的工作任务,会议并没有曾经盘旋于脑海中的那种激动人心的慷慨激昂,只是简短而务实,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怀揣着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美好想象,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成为全职公益人。

 

 

        这间办公室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009年6月,范传贵和施颖楠两位担当者首先搬进来,他们架上了电话和一台二手电脑,用从青年会借来的桌椅拼起了三张办公桌。彼时的总干事官文宾正忙于工友之家的项目,无法抽身前来。而后阿贵和颖楠开始去报社入职上班,文宾于是辞去了工友之家的工作,成为担当行动的第一名全职工作人员。

 

 

        从那时起,担当行动有了第一位全职员工、固定办公场所,有了第一个专业化设计的公益产品——“班班有个图书角”助学计划,遂开始以正式的机构形态出现在中国NGO舞台上。

 

 

        不足半年,2009年11月7日,担当行动第一届理事会宣告成立,获得了稳定发展的制度根基,向一个扎根于中国本土的专业化公益服务机构迈进。

 

 

       人员的壮大,意味着担当行动又向前跨了一步,有了专门的项目建设专员、项目运营专员和品牌建设专员,当然也开始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和所有的担当者与志愿者共同努力,以实现机构的目标和使命。

 

 

        我们深知,作为一家社会公益服务机构,我们的力量和价值在于我们所拥有的服务精神,这是我们的生命力所在。作为一名草根公益人,我们会努力做好两端的服务,服务好项目受益者,服务好所有担当者和志愿者!我们坚信,秉承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我们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让生命应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文/官文宾

 

 

        官文宾,担当行动发起人之一,现任担当行动执行总干事。厦大读研期间,创办了南强乡村学社。

 

 

        为什么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全职做公益?这是一个我经常被问起的问题。老实说,我害怕自己的回答偏离了内心真实的想法,也害怕自己的描述遗漏了当初做出选择时的处境,更害怕一般人给我所谓“很伟大很崇高”之类的赞誉,尽管我也相信,很多人的赞扬都是真诚的。

 

 

         但人性总有那么一些弱点,常常会在周围人的眼光和观点中迷失自己的本意。所以,我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厦大白城靠海的“担当者客栈”里来写这篇日记,认真地想想自己当初是如何选择这条道路的,免得将来,我也模糊了自己的这段历史,忘记了最初真实的心境。

 

 

        2001~2005年,我尚在泉州师范学院读书,那时候的想法是毕业后成为一名新闻调查记者,因此本科毕业后考到厦门大学攻读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厦大期间,我开始学着以一名职业新闻记者的方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中国最偏远的山村做基础教育调研,发动捐建乡村图书馆,与同学一道创立南强乡村学社,致力于乡村的知识传播。

 

 

        那时候,我认定,一名好记者,一定要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很敏感的社会问题意识,要找到我们这个时代最急迫、最需要解决和面对的挑战。我内心一直记得,读本科时的一位年轻老师,张同庆,也是我们担当行动的创始人,告诉过我的一个答案:我们这个时代最急迫、最需要解决和面对的挑战就是推动中国完成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通过各种专业技术和制度设计的手段,推动公共治理的进步。

 

 

研究生毕业那年,我没有考进一直向往的南方报业集团,尽管后来考进了其他报社,但我觉得自己所谓的新闻理想已经无从安放了。就在徘徊的时候,我碰到了邱建生老师,他20世纪90年代初从集美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NGO领域的工作,长期致力于乡村建设和城市平民教育。

 

 

        彼时邱老师正以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的名义,在厦门的城中村安兜社创办为外来打工青年提供免费教育培训和咨询的国仁工友之家。邱老师提出,担当行动可以参与创办还处于襁褓之中的国仁工友之家,我则代表担当行动直接到工友之家工作,住进城中村,组织工友,和工友打成一片。我至今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初的心情:邱老师一提议,我立刻心动了,然后惴惴地告诉邱老师,我读书期间欠了许多债务,家有老母,负担很重。邱老师告诉我,只要愿意去,他可以给我每个月3000元的工资。我从将信将疑到下定决心:“真的吗?那我要去!老实说,要是我没有债务和家庭负担,这样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不给我工资我也干!”

 

 

        就这样,毕业之后,我都没来及回家看看妈妈,就从厦大的学生宿舍搬进了安兜城中村的民房里,开始了工友之家的工作。整整一年,我住在安兜那个小旮旯里,几乎断绝了和往日朋友及同学的联系。也正是这一年的挑战,让我认识到,其实我是那种可以不顾一切,为了一个目标潜下心来投入的人。这一年,我学会了公益项目运作和项目管理,也锻炼了与工作伙伴共同完成目标的能力。

 

 

        后来,张同庆老师告诉我:“班班有个图书角”的项目设计已经成型,需要一名专职工作人员。那时候,我刚刚兼职担当行动第二任总干事,心里想,既然是总干事,那就出来做第一个专职吧。

 

 

        就这样,2009年的夏天,我成为担当行动的第一名全职工作人员。我和张老师商定,月工资1500元,那时担当行动运营账户上的余额只够给我发两个月工资。

 

 

        也许是老天感动于我的勇气,他出手相助了。随后的几个月里,我通过陈坚师兄认识了厦门大学一批成功的企业家校友,他们相继成为担当行动常务理事。2010年4月份,担当行动第二次理事会召开,选举厦门大学的杰出校友左敏为首任理事长,并通过了年度运营预算。有了经费保证,美琴、阿焜、丽香也开始进入做全职工作。

 

 

        说了这么多,我好像还没有直接回答“为什么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全职做公益?”这个问题。但对细心的读者来说,我的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首先,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来看,能够帮助那些在贫困中艰难求学的孩子读好书、上好学,我觉得很幸福!因为当年的我,就和担当行动今天帮助的很多孩子一样,胆小、自卑、怯弱,但心怀美好、努力上进。

 

 

        其次,从事这样一份工作,我有一种应和着时代脉搏跳动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因为,担当行动的理念就是,用真诚、纯粹的心做专业的社会公益活动,而未来20年,中国NGO的成熟和发展将是公民社会建构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国家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如果说,做记者还只是间接地以媒体力量推波助澜,那么做NGO,成为一名专业公益人,那就是全身心投入了这个划时代的历史进程。

 

 

 

 

 

我相信公益的力量

 

 

文/杨美琴

 

 

        杨美琴,一般被叫做“小白杨”,担当行动项目运营专员。2010年毕业于泉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大一的时候就参与了担当行动的公益活动,四年来与担当行动一路同行。毕业后,她选择成为担当行动的一名全职工作人员。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担当行动这份工作,为什么选择全职做公益?其实对我来说没有太多的内心的挣扎,我一直觉得能做这份工作,真的很幸运。

 

 

        初中的时候,读过海伦·凯勒的一篇文章,讲述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如何耐心地启发她,让这个又聋又哑又盲的人一步步走向光明。文中的具体细节已经模糊,但是有一种情感始终很清晰,并且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里,那就是“爱”。我觉得假如安妮·莎莉文老师心中没有一种强烈的爱,只是有单纯的技巧指导残疾孩子,是不可能让这个又聋又哑又盲的女孩子突破自身的障碍,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的。所以我一直觉得“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心中有爱的人自能够所向披靡。

 

 

        进入大学之后,开始关注人生,思考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虽然没有得出明确的答案,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只为自己而活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一生是非常卑微的。

 

 

        所以生命要有一个方向,不仅是为自己而活,而是要让自己的生命像火把一样,熊熊燃烧,直至尽头。这样的生命不仅让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火把燃烧也会释放光明和温暖。

 

 

        曾经看过一档节目,叫做“冷暖人生”,我觉得这个名字取得特别好。冷暖是一种感觉。生活在社会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感觉到生活是阳光的、美好的、公平的,总有一些人忍受着社会的不公平待遇,他们蜷缩在社会的角落里,感受着阴暗和冰冷。

 

 

        我选择公益,是因为相信公益的力量,我觉得公益中散发着暖暖的人性的光辉。我相信深深的爱,是可以真正地打动人。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所以用心,用心地工作,用心地服务。我相信公益事业可以焕发人群中的善良、正义和公平,让人世间多一些温暖,少一些冰冷!

 

 

       所以能够找到这样一种职业,可以把工作和理想相结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觉得。

 

 

 

 

 

爱,让我们在一起

 

 

文/黄颂焜

 

 

        黄颂焜,香港籍,担当行动项目建设专员。201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2009年参与了担当行动发起的“乡村有所图书馆”公益活动,至此心中一直装着那个村庄里的孩子们纯真和期待的笑容。

 

 

         从志愿者变成担当者,再从担当者变成现在的图书角项目建设专员,转眼加入担当者已经1年多了。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毕业后不回香港找份正经的工作,说香港的条件多好啊,工资又高,待遇又好,我记得我都是微笑地回答,我想做我喜欢做的工作。

 

 

        为什么喜欢做慈善这一方面呢?很简单,每当我翻山越岭把书带到农村,一到学校或者进村的时候,小孩子都会追着问这是什么这是什么,吵闹着帮我搬书和带路。看到小孩子们可爱的脸孔,天真的笑容,天籁的儿声,在操场奔跑的情景,还有农村的田园风光,看着他们帮忙把笨重的图书搬到教室,一本一本整齐的码放在书架上,争先恐后的抢着借书,看到他们对书本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我就默默地跟自己说,我会继续做下去的。

 

 

        尽管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有很好的未来,但是我依然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不会觉得自己很伟大,我只是想把我拥有的东西,分享给一些有需要的人们,这就是我的目标。农村的孩子并没有比我们任何一个城市孩子差,只是命运的安排,他们生在农村,我们生在城市,如果相反过来,我觉得他们也会给我这个农村孩子送书看……应该会吧,哈哈!

 

 

        人与人之间是靠关爱变得和睦,人人和睦就会社会和谐,而和谐才能让社会进步。

 

 

        希望通过班班有个图书角这个项目帮到有需要的人,让物资缺乏、贫困山区里的儿童有个快乐的童年。

 

 

 

 

 

选择对自己负责的人生

 

 

文/黄丽香

 

 

        黄丽香,担当行动品牌建设专员。201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广告系,她原本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职业广告人,把一肚子稀奇古怪的想法和创意付诸实践,没想到却成了一名职业公益人,那就将满腹的创造力用于爱的事业!

 

 

        有天中午,一个朋友在QQ跟我说:大导演,我在跟室友描绘你的美好未来。我贼兮兮地告诉他,什么导演!我离开那家公司了。知道我现在做什么吗?NGO!对方在百度完“NGO”这个词之后,愣了,然后说了一句:你总是在出人意料。

 

 

        这个选择何尝不是也出乎了我的意料。

 

 

        此前,我给自己设想了很多种职业和未来,却从来没想过要全职做NGO。我想把我最有激情的一段时间用来做最需要激情的事。我喜欢有意思的事、有意思的生活。所以,尽管我不喜欢广告这行业,却仍然被广告人这个自由、新奇、充满创意和挑战的圈子深深吸引。因此,我一边忙着论文,一边计划着要去上海国际4A广告公司混一混,常常写着论文却突然构思起求职信的创意。现实总是有太多不完美,好工作也总是多磨的,但不管什么样的境遇,我都乐观地朝前看,并且继续幻想着未来的种种美好。

 

 

        我和担当者的缘分该如何说起呢?

 

 

        2010年5月12日,我正在图书馆准备论文,焦头烂额。胡迪打电话给我,让我陪他去趟担当者办公室,说张同庆老师来了。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论文都快急死了,哪有时间。但胡迪不死心,一直在试图说服我。

 

 

        如果那天中午胡迪没有坚持拉我来担当者的办公室,如果那天我没有说还没找到工作,如果那天……可是那天都发生了,我之前所有的计划在那一天全部动摇,两天后全部崩塌。

 

 

而在我进入担当者之后,回头看我那几天的思考,我觉得我简直像个哲人。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开始思考,到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想过我的家庭,想过我要供我弟上大学,想过我理所当然的广告人生涯,想过我的电影导演梦想,甚至还想到,如果我做公益会不会因为工资太低而嫁不出去。是的,这也是我顾虑的。我问传贵学长,学长说他的工资并不比我高多少。我当下就放心了,他这样都找到女朋友了,那我应该也能嫁出去。

 

 

        我想了那么多,多到我已经忘了我还想了什么。

 

 

        关键时刻,还是电影《练习曲》里的那句话: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就都不会做了。因为这句话,我最后放弃了那些纷繁杂乱的思考。

 

 

        想做公益吗?想!那就做吧!

 

 

       我希望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故事性,我也一直按这样的要求在过自己的生活。有些人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人面前,说来说去可夸耀的永远只有过去曾做过的某件事。或许他的描述会越来越娴熟,越来越有戏剧性,然而就如祥林嫂……我害怕自己也会变成这样,却总是被看成是不安分。其实我不是不安分,我只是想要经历更多事,我只是讨厌一成不变,我只是不喜欢活得不精彩。

 

 

        5月12日那天鬼使神差般来到担当者的办公室后,张老师和文宾向我描绘了一种广度和深度兼具的生活。而那种生活是我多么认可和想要追求的呀!我知道他俩不是在吹嘘,担当者确实能做到。

 

 

        张老师是一个随性的人,而且充满了童心。文宾是一个永远激情四射,又单纯简单的人。

 

 

        我永远记得我刚从台湾回来到担当者办公室的情景。文宾激动地一一跟我介绍担当者这半年多取得的成就,当时他的神情把我震撼了,不管什么时候,分开多久,他在谈到公益的时候总是激动得语无伦次手舞足蹈。在他打开的视频中,张老师的一番话让我一直记到了今天,大意是说:我们总是把问题指向外界,环境怎么不好,政府怎么做的不好……什么时候,我们指向过我们的内心?我们都要求别人去担当,自己却都不担当,这样社会能进步吗?

 

 

        看着照片上他们飞扬的笑脸,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靠,自己之前过的都什么生活啊?!是的,这个团队和他们的理念深深吸引了我,而且我相信,只要有兴趣了解担当者的人,都会深受感染。

 

 

       我在台湾的时候经常去寺庙精舍礼佛,很多师父、居士对我说:你真幸运,这么小就能接触佛法。而同样的,现在我常对自己说,你真幸运,能够这么年轻就进入了NGO领域,和一群真正有理想的人共同奋斗。

 

 

        从决定加入担当者以来,我的信心一天比一天坚定。就像文宾说的,不管我们在担当者待的时间有多长,只要我们在这里一天,就要投入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不能辜负这么一段青葱岁月!

 

 

嗯!我就是这么想的。

 

 

 

 

 

编后记

 

 

        8月的某日午后,当官文宾在网上找到我,想把这组稿件投给中国发展简报网站时,我例行公事地应承下来,之后的粗略审读中,忽然就如黄丽香文中所言,心中“咯噔”一下,似乎看到了一种久违的感觉。我把文章转发到简报的公共邮箱,很快得到首肯,于是,这组文章就从网络走下来,呈现到读者面前。

 

 

        编辑此文的自始至终,那种久违的感觉再度浮现,越发强烈。这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着不同的初衷,也有这样那样的性格弱点,始终害怕迷失本意的文宾反复强调当初的处境和际遇推动,丽香之所以成为担当者,最初只是出于内心的“不安分”、想要活得更精彩……但他们心中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理想的种子落入后就会生根发芽成长为坚定的信念,阿焜始终不能忘怀的脸孔与笑容、美琴少年时心中留下的“爱”之烙印,都是人类最淳朴美好的本能情感。

 

 

        青葱岁月的人们大多心怀梦想,然而能在冰冷严酷的现实面前实践梦想的人们少之又少,能用一生最美好的韶光做最想做的事,何其幸福。更多的公益人,也许已在循环往复的生活和日渐沉重的担子中消磨了当年的志向,但我相信,能读到这里,你们一定和我一样,心中还残留着一些最初的信念和梦想。(郭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草根  草根词条  团队  团队词条  一家  一家词条  行动  行动词条  改变  改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