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国际NGO动态

 

 

 

 

 

国际助老会

 

 

HelpAge International

 

 

        在国际助老会的支持下,四川、陕西和湖南的部分农村地区将成立老年人的自助组织。这个为期三年的项目目的是给老年人提供安全和有保障的生活,同时提高当地的老年人健康服务。

 

 

       “老年人一直是贫困人口中最贫困的,而且老年人中贫困人口的比例也比其他人群要高。对目前农村老年人来说,严重和持续的贫困是一个主要的问题。”Christopher Eldridge,国际助老会亚洲区域代表如是说。

 

 

        在这个项目设计阶段的参与式调查发现贫困和健康状况差是很多老人反复提出的主要问题,并且二者明显相关。“贫困的生活导致不健康,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去治疗。随后身体不好又限制了老年人去挣钱,因此他们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成年子女流动进城后也不能象传统做法那样对老年人提供照顾,特别是那些体弱和不能从事任何生产的老人来说更是如此。”

 

 

        对于独自在“空巢”家庭的老人来说生活特别困难,这些人大部分是妇女。她们在照顾别人一辈子后,一般比她们的丈夫长寿。因此这个项目将对这些寡妇投入特别的关注。

 

 

        当地的老年人协会被认为是鼓励相互帮助和动员当地资源的潜在方式,老年人协会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个提供外部支持、信息和技术的机制。一旦这样的组织成立,就将开始对当地老人协会领导和社区领导的培训课程,这些协会也会得到收入增收项目的启动金,可能包括小额信贷。

 

 

        同时,老年人及其家庭会得到与老人相关的健康培训,相关的培训也会提供给包括乡村医务工作者(赤脚医生)在内的当地医疗服务机构。

 

 

        随着项目的发展,在10个县35个项目点的经验基础上,也计划召开地方性和全国性的关于老年人贫困和健康的政策研讨会。欧盟委员会资助的75万欧元将占项目费用的75%。

 

 

        助老会从1997年开始在中国开展项目,主要是通过位于泰国清迈的亚洲老年人培训中心开展活动。在中国,跟医学院和健康培训中心合作,培训了数百名与老年人健康和社会照顾相关的专业人士。一些毕业学员继而在中国开办了短期的培训课程,开展一些健康和社会照顾的试点项目

 

 

        由于以前的工作,这个新的项目跟包括中国老龄委以及四川、陕西和湖南省的老龄委在内的中国机构构建立了伙伴关系。此外,合作机构还有长沙中南大学护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的护理系和四川大学的老年人健康和培训中心。

 

 

联系:Joseph Pannirselvam

 

 

+66 53 225440/225081/ 895021

 

 

joseph@helpageasia.com

 

 

 

 

 

IDE(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据IDE中国代表罗小朋介绍, 贵州这个中国最贫困省的柿农将是IDE项目的第一批受益人。这是一个包括当地政府、研究者和企业家在内的项目,他们共同努力的目的是“为农村的贫困者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IDE采取了一个特别的方法,就是没有建立一个国际项目的办公室而是要求贵州大学为这个项目提供一个活动平台。2003年7月双方达成协议,并在9月份成立了新的贵州大学扶贫研究中心。

 

 

       “这样做我们不仅仅是在项目地区,还能够在大学里得到一些好的影响。”罗说。“我们能够利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老师和学生这样的资源,同时他们也很感兴趣。我们也试图联系一些国际机构,如华盛顿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和一些国外大学。这样我们能把这个中心作为一个为贵州扶贫创造机会的平台。IDE不会永远在这里,这个项目只可以持续几年,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够帮助当地人能够继续这样的工作。”

 

 

        自从1981年成立以来,IDE擅长于推广低成本高收益的技术,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的小农提供水利和灌溉方面的技术。这个组织非常强调商业化:不仅仅是引进技术方案,而且培育当地可行的商业产品,对有效的、负担得起的技术进行市场推广。

 

 

        IDE最初进入中国是在1999年,是在甘肃和山西一些试验点安装示范滴灌系统。2001年,这些试验延伸到贵州,在试验点还引入了精心设计的低成本储水袋,蓄水池和脚踏压力泵。贵州的这个新项目为期四年,每年的预算约为20万美金,荷兰政府资助了IDE在全球的工作。

 

 

        为农民推广滴灌将只是这个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还包括支持当地农产品加工设备的改进,这是让“小农与市场结合,甚至是国际市场结合”所作的准备。

 

 

        罗认为,对当地农民来说,种柿子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这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植物,抗旱,所以不需要大量灌溉--我们的技术再合适不过了。并且种柿子只需要很少投入,所以完全可行的。这能很大程度的增加边角地的利用价值,这是中国特有的水果,唐代就有记录,它至少有十个世纪的历史了。这是一种健康的食品,营养丰富,降低心脏病发生。还能加工成果汁,酒和药品甚至化妆品。”

 

 

        贵州的农民已经在种植柿子,但是技术和市场都很不发达,罗说,他的目标是在省内“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柿子工业”,从试点开始,培训当地专家并且以贵州大学的研究和发展为后盾做农业加工试验。

 

 

        试验点已经找好在与湖南交界的玉屏侗族自治县,在一位日本专家的帮助下,那里的柿子工业已经繁荣发展。IDE还与贵州一位企业家合作,他已经进行投资以发展农业加工能力。

 

 

        贵州省政府对此的反应是“接受但是小心谨慎。”罗说。他承认由于当地市场很快饱和,其他的经济作物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是他还是认为谨慎而系统地进行高品质产品的市场开发仍然是“增加农村贫困人口农产品价值”的最佳方式。

 

 

        柚木是IDE乐于开发的另一个农作物,该组织在东南亚和贵州都有这样的项目。据罗介绍,“在10-20年内,每一棵柚木就能够每年增收100美金,这对那些小农是一个很大的投资机会。”

 

 

        贵州的农民需要抓住他们能够获得的所有机会。据2002年中国官方统计年鉴,这个省的人均GDP处于中国最低,仅为2,895人民币。年农村户消费也是最低,仅为1,137元。

 

 

联系:罗小朋

 

 

+ 86 (0)851 8298 122

 

 

luox0006@yahoo.com

 

 

www.ideorg.org

 

 

 

 

 

无国界卫生组织

 

 

        这个英国的非政府组织五月份分别在陕西和内蒙古的5个县启动一个为期四年的妇幼保健项目

 

 

        据项目经理王邦源介绍,在大部分偏远的内蒙古西部地区特别需要这样的项目,那里只有不到20%的怀孕妇女接受至少2次的产前检查,医院接生率非常低,这导致了很高的母婴死亡率。

 

 

        这个项目将对妇幼保健工作者、乡镇医生和传统接生员采用“阶梯”培训方式,教他们如何辨别高危妊娠,特别是高血压。

 

 

        王说,“在培训中他们学了一些技巧,然而他们临床经验很差。”他补充道,更严重的问题是,“特别在内蒙古,妇幼保健院非常小,所以他们没法得到很多临床经验……同时缺乏对交通工具的投入,他们没法到基层去。”

 

 

        据王介绍,一些更边远地区的卫生设施几乎报废,因为既缺少经费的支持也没有足够的负担得起的病人。在一个县他发现那里妇幼保健院的工作人员已经几个月没拿到工资了。

 

 

       “我们不仅仅希望培训他们的临床技巧,也希望做一些社区健康教育。”王说,“我们希望这个项目是自下而上的,我们资助他们走入社区,用戏剧表演、角色扮演去宣传,只要是能够普及健康信息的都可以。”

 

 

        这个项目由欧盟提供配套资金,欧盟还支持了一个由无国界医生组织在2001年就开始实施的综合初级健康保健项目,这个项目在与缅甸交界的云南省的7个县开展,还拓展到边界对面的两个邦。

 

 

           据无国界卫生组织的项目主任Jerry Clewett说,在缅甸和云南的工作有很多关联,这些项目将继续成为该组织在这个地区的工作重点。

 

 

 联系:王邦源

 

 

+86 (0)871 573 7726

 

 

huzhongxb@hzpc.net

 

 

 

 

 

香港复康会 

 

 

  一个县级健康和社会工作者培训的滚动项目最近在香港康复会和中国残联合作下启动了,这将有助于中国实现去年政府提出的一个宏伟计划--在2015年前为所有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好方式是采用社区项目。”培训项目负责人Sheila Purves说道。这个项目通过培训来自至少9个省的450名骨干的县级工作人员,期待能够刺激社区服务的发展,而不是将康复科专家集中城市医院。

 

 

        香港康复会为这个为期4周的培训设计课程和教学材料。涉及的5个康复领域包括:残疾儿童、肢残成年人、智障、视障和职业康复。每一个课程将在全国不同地方做三次巡讲,每一组受训者30人。残联负责选定受训者,以及联络和管理工作。2003年4月这个项目因为非典推迟,但是现在很多培训课程已经开始了。尽管中方项目伙伴喜欢邀请知名的外国培训者,但实际上,和受训学员一样,课程的主要讲师还是来自本省的专家。Sheila Purves说,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策略,就是鼓励非正式的、当地的咨询和互助性支持网络,以此来帮助发展当地的社区项目。许多辅导员参加过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一年康复课程或安徽医科大学两年课程,这都是香港康复会从1989年到1997年帮助设计和教学的。这个项目培养了500名康复专家,以中国正在形成的康复专业标准来说,他们拥有很高水平。但是,现在这些人大多数在各大城市的健康或者教学机构从事担当高级职位。这个新项目的目的是鼓励他们培养较低级别康复工作者的能力。

 

 

        对被培训者而言,这个新的四周的课程相对复杂,Sheila Purves估计他们一半来自县医院的康复科,其它大部分是地方残联的工作人员。残联有意识地把这个培训机会和其他项目结合起来,比如李嘉诚基金会给一些县提供康复设备,这些县的工作人员就被推荐参加这个培训。

 

 

        Sheila Purves说,这个课程“留有足够时间对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并教授一些训练、活动以及如何分析运动过程,然后进一步对常见的特定残疾进行讲解。”

 

 

        培训者被鼓励在一些外展项目中针对那些能够从简单并且低成本的康复治疗中获益的残疾人提供和分享他们的新技巧。

 

 

        在过去,中国的康复治疗服务大部分限制在城市中心的医院,但是随着政府最近强调扩大服务范围,Sheila Purves相信像物理治疗法和职业治疗法的大门将明显地在更大范围打开。这个培训项目得到了嘉道理慈善基金会的资助。

 

 

        香港康复会还长期坚持通过一个孤儿院网络以及家长组织为脑瘫儿童进行儿童教育和治疗。

 

 

联系:Sheila Purves

 

 

+852 2817 2651

 

 

spurves@rehabsociety.org.hk

 

 

(蔡凌平译,原文见2003年10月英文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际NGO动态  动态  动态词条  国际  国际词条  NGO  NGO词条  国际NGO动态词条